“多余人”的苦恼
——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分析

2014-07-19 11:21刘素梅山西师大临汾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名作欣赏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上流社会普希金性格

⊙刘素梅[山西师大临汾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多余人”的苦恼
——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分析

⊙刘素梅[山西师大临汾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是一个内涵比较复杂丰富的文学形象,以往我们大多从批评的角度来解读该形象,本文力图通过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矛盾根源来深入理解多余人的苦恼,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多余人”这个艺术形象予以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叶甫盖尼·奥涅金“多余人”苦恼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俄罗斯社会的百科全书”。作者简洁而清晰地描绘出农奴制下的农村、悠闲懒散的莫斯科、彼得堡的上流社会,再现了叶甫盖尼·奥涅金度过其青春年华的城市贵族沙龙的氛围。书中的奥涅金患的是“时代的忧郁病”,赫尔岑曾说过,“像奥涅金这样的人在俄罗斯每走一步都会碰见他”,他们不满于现实,又找不到更好的出路,只能在虚无中唉声叹气,在无聊中耗尽生命。别林斯基则干脆把他叫作“聪明的废物”,这也就是代表19世纪俄罗斯文学最高成就之一的“多余人”。

一、19世纪的俄罗斯社会背景

俄国大部分属于东方,又和西欧交界,它既受到东方民族的影响(鞑靼蒙古曾统治俄罗斯长达二百多年)而固守专制统治,又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以向西方学习为荣。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在俄国表现得特别明显,这对俄国青年的成长以及性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俄国历史上的一些西化改革(如彼得大帝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本质上却造成了俄国社会上层和下层之间的分裂。

受到西方启蒙主义和民主思想影响的社会精英痛苦地发现这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从思想上,他们冷静理性地认识到上流社会穷奢极欲又俗不可耐,他们很想改变这种社会的不公正,找到一条有意义的生活道路,但是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总是失败,于是怀疑困惑挥之不去;另一方面从感性生活上,他们已经习惯了贵族阶级的种种劣习,他们想得多,做得少,找不到新生活的目标。这使得优秀贵族青年极度苦闷,感到自己的存在实在是多余。他们性格深处经常是游移不定的,于是陷入到困惑、迷茫、冷漠、怀疑的怪圈里难以自拔。

二、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有进步思想的贵族青年,他深深厌恶上流社会的虚伪生活,他聪明机智,精力充沛,很想有所作为,可又找不到新的生活方向,整天无所事事地闲荡,浪费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奥涅金之所以为奥涅金,在于他产生了“多余感”。

漫无目的的奥涅金飘来荡去,最后又回到了彼得堡上流社会,再次和达吉亚娜相遇。奥涅金深深知道,这将是他摆脱忧郁苦闷的最后一次机会。爱情是根救命稻草,但命中注定谁也捞不着。

在此不得不谈谈连斯基。与奥涅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理想主义,他单纯而又幼稚,“总是歌唱爱情”,他完全被幻想抓住了,其实他并不清楚自己所爱的奥丽嘉只是个爱慕虚荣的花瓶姑娘。但是对于诗人来说,爱情本身总是重于爱的对象。更让人感兴趣的是连斯基和奥涅金的关系,两个思想性格冰火不容的人为什么能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密茨凯微支曾说,连斯基就是普希金,只是相当于诗人生平中的某个时期”;高尔基认为“奥涅金是普希金精神上的兄弟”,甚至是“普希金的肖像”。

其实奥涅金和连斯基可以说就是普希金自己。确实,普希金首先是位诗人,热爱理想,向往自由,视黑暗如寇仇,他有连斯基式的狂热幻想和激情,以及不可改变的单纯和质朴,他傲视他的时代。但是,普希金身上也有另一面,出入舞会宴会,剧场赌场,生活放荡。所幸的是,与奥涅金一样,终于有一天,上流社会的欢乐使他厌倦了,为灵魂的空虚苦恼不已,他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些隐约使人看到一个悲观的怀疑主义者、一个绝望的宿命论者的侧影。

三、解读“拒绝”

奥涅金对达吉雅娜爱情的“拒绝”和达吉雅娜对奥涅金爱情的“拒绝”,是这部作品为读者留下的两次令人印象深刻和回味无穷的情感高潮。

首先,奥涅金拒绝了上流社会的传统规范。这个出身名门、受过良好教育、自小聪明伶俐的可爱青年,虽然“学识渊博,可惜是异端”。他的“异端”色彩不仅表现在他无师自通于各种社交场合的风流和周旋,更突出地表现在他于声色犬马、寻欢作乐的过程中:“心不在焉,流露出一副清醒的模样。”正像诗人所说:“奥涅金患上了不治之症……对人生早已是心灰意冷。”普希金对奥涅金这种从内心深处对上流社会的拒绝充满赞语,称奥涅金“性格超群”“头脑清静,智慧过人”。普希金对奥涅金的评价主要是正面的,奥涅金身上的这种正面性格力量为他对达吉雅娜爱情的拒绝铺就了道德和理性的基础。奥涅金对上流社会的拒绝不是单向度的,普希金在长诗中还强调了社会对奥涅金这类“异端”的拒绝。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法洁身自好、甘于寂寞,最终只是在一系列无谓的变迁里虚度自己年岁,既违背社会的常规,也被社会所拒绝。

其次,奥涅金拒绝了达吉雅娜的求爱。普希金实际上为奥涅金的叛逆性格中注入了俄罗斯的灵魂。在达吉雅娜出现之前,奥涅金的所有行为和感受都没有跳出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模式。相比之下,当年“拜伦式的英雄”尚能游历四方、傲世独立,公开表述自己强烈的反抗意图,而奥涅金式的俄国“多余人”只能在“专制的废墟上”和“隆冬的季节里”消磨无聊的岁月,与一两个亲近的友人把“古老的风俗习惯”一一加以讨论。

奥涅金谢绝了达吉雅娜的爱情,他指出达吉雅娜的爱情是十分青涩幼稚的,说自己“生来不该享受幸福”,“天长日久就会渐渐冷淡”,心灵不会再得到“新生”。这个回答其实是一种客气的冷淡和有礼貌的疏远,也因此更让达吉雅娜感到羞愧、刺心和极度的伤心。奥涅金从达吉雅娜的信中看出这可怜的姑娘外表文静内心火热,渴望着真挚爱情的滋润,却还没有人能够开启她内在深沉的心智。而这时的奥涅金已冷眼人生,心如死灰,他们一深一浅、一冷一热,两人在思想和感情上都有很大的差距。

奥涅金虽然处处显得孤傲不逊和与众不同,但他心中的希冀不过是些模糊冲动的幻想,没有什么真正的追求目的和明确的反叛策略,游移不定的奥涅金对渴望真挚爱情的达吉雅娜来说,是无法提供她渴望的激情和精神需求的。奥涅金的拒绝,恰恰表明他是有道德感和同情心的,在思想和感情上是远远高于他周围的其他贵族青年的。习惯了上流社会的逢场作戏虚情假意,面对达吉雅娜的真挚单纯的爱情,他深深知道自己给予不了达吉雅娜所渴望的纯真爱情,同时也认为达吉雅娜无法满足自己所渴望的理想——一个没有目标没有终点的浮云。他虽然傲慢和冷漠,但面对真挚纯洁的达吉雅娜,还是不得不认真对待。

最后,达吉雅娜的拒绝。达吉雅娜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全诗的高潮,为此普希金对两个主人公的性格变化作了精心的铺垫。先是奥涅金的重大变化。在写到奥涅金“出去了”又回来,“一下了轮船,就闯进舞厅”时,诗人对自己男主角的反叛意志进行了一次直露的讽刺,暗示奥涅金已经在更多更广的人生阅历中不再长进,近乎自暴自弃,甚至准备自甘堕落。再就是达吉雅娜的变化,奥涅金的冷漠拒绝打碎了她的幻想和狂热。奥涅金走后,达吉雅娜拜访了奥涅金的书房,在这里达吉雅娜发现了奥涅金不为人知的痛苦心灵,她惊奇地发现了奥涅金对什么样的思想和情感表示欣赏,对什么样的事情表示惊奇,对什么表示认同。她在这些书上看到了奥涅金“赤裸裸的心”,和他那一类人的共同命运。因此,对奥涅金的这段恋情成为她感情世界的一次洗礼,失恋的伤痛升华为她心灵和精神成长的一笔财富。

当达吉雅娜进入上流社会的圈子里,表现出雍容典雅、超凡脱俗、仪态万方的高贵风范时,谁又知道她内心经过了怎样的挣扎和痛苦?奥涅金之所以狂热地爱上达吉雅娜,一是当所有的希望都破灭,爱情就成了奥涅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二是由于达吉雅娜已经内外兼修,华丽变身为一位卓尔不群、魅力四射的贵妇人;三是由于这时的奥涅金内心空虚,追求贵妇人也是他的贵族习惯。

达吉雅娜的拒绝是长诗中的一段绝唱。达吉雅娜把奥涅金当年刺心的责骂与今日无礼的热情相对比,谴责奥涅金此刻的卑微和堕落:“如果让我选择,我会觉得/它远胜过这种凌人的热情,/这些眼泪,这些书信!/那时候,对我的青春的幻梦/您至少还有一丝怜悯,/可是现在!——是什么使您/跪在我面前?多么不郑重!/以您的高贵的情思,难道竟/屈从于这种肤浅的感情?”

达吉雅娜表达了自己对于身处上流社会的极度痛苦和厌恶,对奥涅金又回来重拾旧爱,表示了极度失望和憎恨。她一针见血地揭穿了奥涅金爱情中的虚荣,以及与卑微无聊生活妥协的软弱性格。奥涅金“像被雷击中了一般”,百感交集,心潮澎湃。

达吉雅娜拒绝奥涅金不仅显得更为纯洁和圣洁,而且也更为深沉和执着。她对待生活的态度更接近于一个普通俄罗斯妇女对人生的坦然、质朴和忍辱负重的坚毅。与其说达吉雅娜忠实于她的丈夫,不如说她忠实于自己对生活勇敢担当的态度。而奥涅金更加忧郁苦闷,只有到处漂泊,像一叶浮萍再也找不到心灵的归宿。

四、“多余人”的苦恼

在理解“多余人”的过程中,传统的观点比较多地强调了他们性格中的缺点,特别是生活中缺乏实际行动。事实上我们有必要对这类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他们所具有的思想力量做出更高的评价,屠格涅夫在谈到“罗亭”这个“多余人”形象时曾说:“谁有权力说他无用,说他的话不曾在青年……的心中播下良好的种子?”“多余人”不单纯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普希金及以后的俄罗斯作家正是通过“多余人”和他们的命运为当时的俄罗斯进行着启蒙工作,为俄国的20世纪世界文坛上的“局外人”“晃来晃去的人”和“虫类人”之间都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他们都表现了世界范围内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表现了一些敏感的思想者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的焦虑、探索,表现了他们因看破红尘而“无所事事”的痛苦,展示了这类人既对人生无所谓又不甘沉沦的内心矛盾。

作者:刘素梅,山西师大临汾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文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上流社会普希金性格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日本“上流社会男性”什么样?
浅析《卖花女》中人物形象与当时英国阶级面貌关系
我曾经爱过你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上流社会的请举手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