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
数学概念的建构,需要经过一个建立和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比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形成自己的思维表征,最终获得概念的巩固和强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面,笔者以“认识负数”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在比较中引入负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日常生活的特定情境,深化对负数的意义的认识,并能够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课始,我从创设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比较,建立一个大致的数的表象。教学中先出示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冬天的相关图片和温度情况,让学生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温度,理解负数的意义。接着,我出示问题:“这是妈妈两个月的账单,上个月是25元,到了本月还是25元,但银行却给了催款通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比较得知,同样是25元,但一个是盈余,一个是欠款,两者截然不同。我追问“那该如何来表示这两种情况呢”,这样就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负数。通过对比,激发了学生对负数探究的热情,为下一步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在比较中建立负数的概念,引导思维正迁移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认识并体验负数的意义,理解0与负数的关系。教学中,我先从数的比较入手,了解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和已有的相关经验,然后引导学生的思维正向迁移。
(出示一组数字:-1,1,-3,3,-4,4,-12,12,-6,6,-10,10,0)
师:你知道哪些是负数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1、-3、-4、-12、-6、-10都是负数,我发现负数都有一个减号。
(学生单纯地从直观表象上看到负数的符号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深入挖掘负数的意义。学生通过讨论知道:负数前面的符号不叫减号,叫负号,表示跟正数的区别。这样就使学生明晰了正数和负数的区别,开始讨论0是正数还是负数)
师:0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
生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因为它加负号和不加负号,结果都是一样的。
生3:0是一个界限,从这个分界点开始,数就有了区别。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梳理了0与正数、负数的关系,于是我引导学生对负数的大小进行探索)
师:-3和-4,你认为哪个数大?为什么?
生4:-3大。在0以下,数字越大,这个数越小;在0以上,数字越大,这个数越大。
……
学生将数字在数轴上表示,以此验证猜测,促进思维的正向迁移,为下一步巩固运用负数的概念和积累数学经验打好基础。
三、在比较中巩固负数的概念,培养自主探究力
负数的概念一旦建立,就需要进行巩固和强化,使学生能够获得实际运用的能力。因此,我通过比较,将学生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引向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力。
我先出示图1,让学生探讨理解以下五个-2的不同意义,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选择其中的一个-2进行汇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如“张老师把汽车停在-2楼”,那是以地下和地上作为分界点,有负一楼和一楼、负二楼和二楼等之分;“我的银行卡还剩-2元”,表示欠款2元;在对海拔概念的引导上,出示图2,使学生理解-2米代表低于海平面2米,也就是在海平面以下。
那么,对于“我儿子的身高是-2米”如何理解呢?这里有个评判标准的问题。假设将150厘米作为标准,那么儿子的实际身高就是148厘米。如果想要将儿子的身高由负2变为正2,该如何选择身高的标准呢?学生思考后得知负数的确定需要以不同的标准作为依据,这样负数概念的建立就有了灵活度和广度,实现学生对负数概念理解的扩展和延伸。
总之,数学概念的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运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和发展。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而且会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培养了探究能力。
(责编 杜 华)endprint
数学概念的建构,需要经过一个建立和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比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形成自己的思维表征,最终获得概念的巩固和强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面,笔者以“认识负数”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在比较中引入负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日常生活的特定情境,深化对负数的意义的认识,并能够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课始,我从创设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比较,建立一个大致的数的表象。教学中先出示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冬天的相关图片和温度情况,让学生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温度,理解负数的意义。接着,我出示问题:“这是妈妈两个月的账单,上个月是25元,到了本月还是25元,但银行却给了催款通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比较得知,同样是25元,但一个是盈余,一个是欠款,两者截然不同。我追问“那该如何来表示这两种情况呢”,这样就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负数。通过对比,激发了学生对负数探究的热情,为下一步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在比较中建立负数的概念,引导思维正迁移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认识并体验负数的意义,理解0与负数的关系。教学中,我先从数的比较入手,了解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和已有的相关经验,然后引导学生的思维正向迁移。
(出示一组数字:-1,1,-3,3,-4,4,-12,12,-6,6,-10,10,0)
师:你知道哪些是负数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1、-3、-4、-12、-6、-10都是负数,我发现负数都有一个减号。
(学生单纯地从直观表象上看到负数的符号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深入挖掘负数的意义。学生通过讨论知道:负数前面的符号不叫减号,叫负号,表示跟正数的区别。这样就使学生明晰了正数和负数的区别,开始讨论0是正数还是负数)
师:0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
生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因为它加负号和不加负号,结果都是一样的。
生3:0是一个界限,从这个分界点开始,数就有了区别。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梳理了0与正数、负数的关系,于是我引导学生对负数的大小进行探索)
师:-3和-4,你认为哪个数大?为什么?
生4:-3大。在0以下,数字越大,这个数越小;在0以上,数字越大,这个数越大。
……
学生将数字在数轴上表示,以此验证猜测,促进思维的正向迁移,为下一步巩固运用负数的概念和积累数学经验打好基础。
三、在比较中巩固负数的概念,培养自主探究力
负数的概念一旦建立,就需要进行巩固和强化,使学生能够获得实际运用的能力。因此,我通过比较,将学生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引向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力。
我先出示图1,让学生探讨理解以下五个-2的不同意义,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选择其中的一个-2进行汇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如“张老师把汽车停在-2楼”,那是以地下和地上作为分界点,有负一楼和一楼、负二楼和二楼等之分;“我的银行卡还剩-2元”,表示欠款2元;在对海拔概念的引导上,出示图2,使学生理解-2米代表低于海平面2米,也就是在海平面以下。
那么,对于“我儿子的身高是-2米”如何理解呢?这里有个评判标准的问题。假设将150厘米作为标准,那么儿子的实际身高就是148厘米。如果想要将儿子的身高由负2变为正2,该如何选择身高的标准呢?学生思考后得知负数的确定需要以不同的标准作为依据,这样负数概念的建立就有了灵活度和广度,实现学生对负数概念理解的扩展和延伸。
总之,数学概念的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运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和发展。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而且会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培养了探究能力。
(责编 杜 华)endprint
数学概念的建构,需要经过一个建立和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比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形成自己的思维表征,最终获得概念的巩固和强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面,笔者以“认识负数”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在比较中引入负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通过日常生活的特定情境,深化对负数的意义的认识,并能够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课始,我从创设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比较,建立一个大致的数的表象。教学中先出示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冬天的相关图片和温度情况,让学生根据各个城市的具体温度,理解负数的意义。接着,我出示问题:“这是妈妈两个月的账单,上个月是25元,到了本月还是25元,但银行却给了催款通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比较得知,同样是25元,但一个是盈余,一个是欠款,两者截然不同。我追问“那该如何来表示这两种情况呢”,这样就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负数。通过对比,激发了学生对负数探究的热情,为下一步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在比较中建立负数的概念,引导思维正迁移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认识并体验负数的意义,理解0与负数的关系。教学中,我先从数的比较入手,了解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和已有的相关经验,然后引导学生的思维正向迁移。
(出示一组数字:-1,1,-3,3,-4,4,-12,12,-6,6,-10,10,0)
师:你知道哪些是负数吗?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1、-3、-4、-12、-6、-10都是负数,我发现负数都有一个减号。
(学生单纯地从直观表象上看到负数的符号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深入挖掘负数的意义。学生通过讨论知道:负数前面的符号不叫减号,叫负号,表示跟正数的区别。这样就使学生明晰了正数和负数的区别,开始讨论0是正数还是负数)
师:0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
生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因为它加负号和不加负号,结果都是一样的。
生3:0是一个界限,从这个分界点开始,数就有了区别。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梳理了0与正数、负数的关系,于是我引导学生对负数的大小进行探索)
师:-3和-4,你认为哪个数大?为什么?
生4:-3大。在0以下,数字越大,这个数越小;在0以上,数字越大,这个数越大。
……
学生将数字在数轴上表示,以此验证猜测,促进思维的正向迁移,为下一步巩固运用负数的概念和积累数学经验打好基础。
三、在比较中巩固负数的概念,培养自主探究力
负数的概念一旦建立,就需要进行巩固和强化,使学生能够获得实际运用的能力。因此,我通过比较,将学生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引向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力。
我先出示图1,让学生探讨理解以下五个-2的不同意义,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选择其中的一个-2进行汇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如“张老师把汽车停在-2楼”,那是以地下和地上作为分界点,有负一楼和一楼、负二楼和二楼等之分;“我的银行卡还剩-2元”,表示欠款2元;在对海拔概念的引导上,出示图2,使学生理解-2米代表低于海平面2米,也就是在海平面以下。
那么,对于“我儿子的身高是-2米”如何理解呢?这里有个评判标准的问题。假设将150厘米作为标准,那么儿子的实际身高就是148厘米。如果想要将儿子的身高由负2变为正2,该如何选择身高的标准呢?学生思考后得知负数的确定需要以不同的标准作为依据,这样负数概念的建立就有了灵活度和广度,实现学生对负数概念理解的扩展和延伸。
总之,数学概念的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运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和发展。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而且会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培养了探究能力。
(责编 杜 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