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芬
法国心理学家爱弥儿·柯尔曾说:“心理暗示是我们从出生就开始拥有的具有极为强大力量的工具,它可以使我们获得巨大的能量,可以使我们在最糟糕的环境中获得最佳的结果。”毫无疑问,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学家,事实证明,对于心理处于纠结状态的高三阶段的学生来说,成功的心理暗示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巨大作用。
一、引导学生强化目标,不断描摹自己美好的梦想图景
利用心理暗示的第一步是在心中设立一个目标,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这个目标通常是一所大学。刚进入高三时,学生往往精神百倍,告诉自己要向着理想的目标冲刺,然而,对于大多数心理素质相对脆弱、意志品质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繁重的课业负担,琐碎的日常生活,渐渐消磨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与目标渐行渐远。此时,需要班主任适时引导,利用心理暗示,让学生把自己的梦想具体化、画面化,使之成为一幅鲜明美好的图景,在想象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的做法是在班会上分阶段进行此类心理暗示训练。
第一阶段,班会主题是“梦想是什么?”。以比尔盖茨、乔布斯等名人的事例告诉学生梦想可大可小,要为自己制定大大小小的目标,因为有渴望,人生才会有动力,有梦想,生命才会有奇迹。然后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梦想,并精简成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二阶段,班会主题是“描摹自己最美的梦”。以梦想“我的大学”为例,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分为“美丽的学校”、“美丽的人”、“美丽的未来”三个板块。配合或激昂或柔美的音乐背景,将学生带入美好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上节班会课所设立的目标描摹自己的梦想图景,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形成自己最为向往的鲜明生动的画面。一定要用心描绘,绝对不可信手涂鸦,要对自己负责任;每一笔都要描摹得清晰美好,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受到局限。最后记住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并用文字记录下来。我请同学们让我了解他们的梦想,获得他们的同意后,我收上了他们的文字记录并阅读了他们的梦想。会后与个别描摹不到位的学生进行单独交流。
第三阶段,班会主题是“重复自己的梦想图景”。以一名推销员锲而不舍重复用小锤敲动了巨大的铁球的故事作为开端,引出他的名言“人生之路上,你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其实,推销员所谓的耐心就是重复。相对某些毫无意义的创新而言,勇于不断重复才更伟大。当庸常冲淡了渴望,重复自己的梦想图景才能让自己在现实之中坚持理想,才能使自己在失败之后绝不彷徨。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起床后与临睡前在脑海中重复自己梦想中的画面,从而让自己坚持下去,告诉自己:不论经历怎样的失败,绝不气馁,相信我梦必成真。
二、帮助学生正视自我,树立自信
俗话说:“人不轻狂枉少年。”然而,对于高三阶段的青少年而言,轻狂往往并非自信,反而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表面乐呵呵,实则内心脆弱,毕竟处于用分数衡量自己的时期,评价标准的单一必然会导致自我怀疑,甚至自我贬斥。因而,教师要运用心理暗示引导学生正视自我,树立自信。
首先,开一堂“人的力量”的知识性班会,让学生认识人类由外主内的强大力量,明白每个人所具备的与生俱来的能力与成功的渴望。让他们懂得,不必用他人既定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因为就像你常常看不到别人的内心一样,别人也不会一下子看到你内在蕴藏的巨大能量。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优点,班主任加以肯定和补充,并用曾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小事加以佐证,目的是使评价标准更加多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秀。
接着,开一堂“恐惧的魔力”的班会,让学生明白恐惧其实是一种过分的自我关注。恐惧是一个贪心的恶魔,它总是不停拓展自己的疆土,一旦你感染上恐惧,它就会在你的全身扩散。我们之所以会产生恐惧,往往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是因为对自己缺乏信心。战胜恐惧就需要关注自己的目标与人生梦想,而不是自己眼前的得与失。
最后,要教会学生训练自己的心灵,树立强大的自信。沉静下来,心无旁骛,只关注自己的心灵,想象在蓝天下、大海边徜徉奔跑的自己,乐观、坚强、勇敢、智慧,相信自己就是那样的人。每天在睡前和起床时告诉自己:“我就是最优秀的!”
三、告诉学生要顺其自然,不强迫自己
在心理学案例中,有一种“努力反向效应”,意即当心理暗示与意志意愿发生冲突时,意志意愿会被心理暗示征服,人越想压抑某种行为倾向,这种行为倾向便越能成真。比如,有一位学生在高考前备受失眠的折磨,他总是用理智逼迫自己睡,却总是通宵不能成眠;再比如,一位学生总是被自己的马虎困扰,做题时不断告诉自己不能再出错,结果,情况却越来越糟。身为班主任,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这样为自己的行为辩解:“我不想在课上睡觉,可控制不住。”“我不想跟妈妈顶嘴,可是听她一唠叨,就忍不住。”……
凡此种种,其实都是努力反向效应在起作用。因为从通常意义上来说,意志意愿控制行为,却无法掌控人的潜意识,而心理暗示却直通并能左右人的潜意识。
在此情况下,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心理暗示。首先告诉他们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进而引导他们看淡事件本身,比如,失眠者别总惦记着睡觉睡不着这件事,而是要尽量静躺,想一些宁静美好的事情或画面;马虎者也不要把犯错当做包袱,而要全神贯注于试题,别太关注结果。
针对这种现象,我开了一堂“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班会,教会学生运用自我暗示。因为许多事情不是师长用心理暗示就能改变的,学生自己也要学会自我暗示。任何不良处境,往往都是由于个人的过分关注而形成的强迫心理。如果暗示自己:这样挺正常,没什么大不了,则很快就会好(事实的确如此)。让这种念头使自己焦灼的情绪平复下来,然后进一步实现自己的要求,你会惊奇地发现竟然如此容易。不过,在进行自我暗示时,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动用意志,不可强求。不是告诉自己“必须”怎样,而是“可以”怎样,这样才能避免努力反向效应。
“人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接受暗示的动物”,心理暗示在教学班主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更何况针对高三学生的特殊处境及心理状态。班主任要掌握更多的心理学知识与运用方法,让“改变,从心灵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