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丽
摘 要:阅读是学习知识的重要保障,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启蒙时期,教师更应该注意对其阅读能力的训练,就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阅读能力;方法;小学生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本领。培养这种本领的根本途径是将各种读书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潜心学习,养成习惯。那应如何训练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了解小学生的阅读心理
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来说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他们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深刻印象的东西。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社会情感,并以此来感悟文字、感悟内容。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遵循“感性—理性—再感
性—再理性”的阅读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之对阅读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先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来组织教学。
二、开阔学生阅读的视野
学习语文,教师不仅要强调学生学好课本,更要放手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视野才会博学多才。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课外书。如,低年级学生推荐孩子阅读童话故事、动物故事、神话故事等,而高年级孩子推荐阅读名人传记、历史传说、科普读物等。要提示阅读方法组织读书活动,及时检查,刺激孩子的阅读欲望及展示需求,才会有效果。
三、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名家都有自己卓有成效的阅读方法。教师有必要从中撷取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孩子推荐,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
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向孩子们传授以下一些阅读方法:
1.浏览查询法
这种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在拿到书本以后,首先粗看全书的内容提要、篇章目录、出版说明,在序言或卷首语中查看一下编写意图、作者情况等,要求学生对该书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学一篇课文,可先寻觅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看本文在全册书和本单元中处在什么位置,再查阅课后“思考与练习”确定学习目的、重点,然后浏览全文,穿插查工具书,寻找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有重点地学习。
2.快速阅读法
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作性的理解过程。阅读时不出声,使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化,以加快阅读速度。同时阅读尽力推广视读广度,以句、段文字为一个阅读单位,做到一目十行,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不回视、不重读。如,整体式阅读、寻找式阅读、浏览式阅读。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能提出问题,是读书中思考的收获。我们要指导小学生在读书时处处设疑,于研究讨论中释疑、解疑,教师对问题应作出评价,使学生认识质疑在深入读书中的价值。
4.读中创造法
让孩子成为书籍的主人。书是通过语言美来表达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在读中寻美,必然使学生得到人格、自然、意境、文字等多方面的审美情趣和享受。让学生画一张漂亮的读书笔记封面,从画报刊物里画下或剪下彩色的图案,为教师布置读书角等等,都可以让孩子在读中寻美,找到乐趣,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孩子更多的读书兴趣。
四、教师导读与学生自读的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导读和学生自读相结合,正确地反映了教与学的关系,是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深入发展的结果。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学生只有具备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才能正确地理解别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读训练,培养自读能力。如“五步自读法”:初读、细读、精读、评读、抄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脑、动口,由被动地听到主动地学,并在学习中保持一种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精神振奋的状态和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训练掌握语言表达的共性——模式迁移策略
优秀范文是公认的具有较高表现力的语言“格。儿童阅读范文,实质上是认识理解语言格并内化的过程。儿童积累的语言格越多,其阅读能力就越强,这是阅读水平提高的重要规律。研究發现阅读时儿童常常“套”用以前所习得的文章模式,在比较中加深对新课文的理解。其实这便是阅读借鉴迁移策略的实践活动。语言表达模式可分解成五类,即字法模式、语词模式、句法模式、段落模式和章法模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按不同的方式借鉴模式以加深理解。
在阅读的各个阶段,无论是朗读还是默读,教师都要严格要求,切实指导,加强训练,使学生逐步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技巧,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作者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2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