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敏
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小学数学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数学教育中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主线,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能力
传统的一切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本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存在,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的教学方式已经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而在现代教学中应该教与学并重、以学为主、以教为导,教师应促进学生正确、有效、创新地学习。数学教学中要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其根本因素在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使学习和创新有机统一,成为一体。
学生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学习方法,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要“追根求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寻求其来源,如了解前人总结和发现公式、定理、定律的思维过程,由此有利于学生探索创新思维的方式,提高创新能力。(2)“善于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异同,了解新情况,探索新问题,寻求新的解决方法。(3)要“形成系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概念的掌握中,将知识由“点的记忆”转变成“线的记忆”,形成知识体系,这样便于复习,有利于创新。
二、结果与过程并重,以过程为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自主探索发现,二是别人告知。实践表明,自主探索发现,其中不但有假设、想象、判断、推理,还有评价、检验,它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将告诉的范围尽可能缩小,为学生充分提供探索发现的材料,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真正主人,自由探索、讨论、交流,理解概念的形成,掌握有效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由易到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的水平。
三、教师引导与自我探究相结合,以自我探究为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強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空间想象提供了载体,实现了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将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要求是指教学活动中要完成的预期目标和效果,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之处,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教学要求只体现了教师的一面,是教师的主观愿望,这一要求如果不被学生所接受,不转化成学生的内在要求,学生就不会主动与学生相配合,教学要求就无法实现,至少无法全部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商讨、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将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内在的需要,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新的动力,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创新性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去。
五、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
学生思维具有良好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特点,让学生做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究,提出新问题,培养新思维。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主动、有效地进行思考,在一题多解中,学生各自的思维火花发生碰撞,促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为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一位数学教师中都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实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品质和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取得成功的必经之路。
(作者单位 辽宁省瓦房店市老虎屯满族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