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芳
摘 要:新形势下,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者必须以新课标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展开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结合新课标的部分理念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新课改背景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展开了细致的探讨工作。
关键词:新课标;品德与社会;学生主体;教学活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新课标倡导的诸多先进理念已逐渐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而言,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新课改仍亟待完善。笔者现结合新课标的部分理念,试就新课改背景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展开细致的探讨工作。
一、明确教师的角色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形势下,教师不能只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还应该灵活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与合作者,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切实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进步。这就与《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师应明确教师这一角色的职责与地位,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基础上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这一先进教学
观念不谋而合。
因此,在教学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时,我们小学教师必须充分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护其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学习兴趣,以便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活动当中。
例如,在教学《直面挫折》这章内容时,我没有将教材上现成的知识点全都一股脑儿地强加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同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一起分享自己身边不畏困难和挫折的真人事迹或者有关不畏挫折、战胜困难的名人名言,并总结形成自己的感悟与认识。我并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活动中,只在他们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不但真正尊重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而且通过亲身的讨论与参与,更是切实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使他们懂得:人生难免有挫折,而挫折则是无法避免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我们必须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这样才能最终战胜苦难,打败挫折。如此,谋求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在话下。
二、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寓教于乐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要求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地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类型,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及学习欲望的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以及文明的日常处事行为,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最佳教学效果。”
1.将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游戏之中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程标准》对课堂游戏的教学作用给予了高度肯定“游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有着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时,灵活且恰当地将丰富多彩的游戏融入课堂活动中。
在教学《我们来约定》这部分知识时,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游戏:第一个游戏是下课了每个人排队依次走出教
室,结果每个人都很快地走出了教室;第二个游戏同样是下课的背景,但是这次要出去的学生却互不相让,你推我挤,全都一窝蜂地涌到教室门口,致使想进来的学生进不来,想出去的学生也出不去。
如此一来,通过这两个生动、形象的小游戏,不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则意识,这对于升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显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将教学内容融入欣赏活动之中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于欣赏教学给出了非常明确的阐述——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鼓励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實际情况以及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的不同,将教学内容同课堂欣赏活动巧妙而紧密地联系起来。
教学《辞旧岁 迎新春》这章内容时,除了向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知识点,我还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了有关我国“年文化”的纪录片。学生本身就对这一部分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多媒体兼具生动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与中华民族民俗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一欣赏活动,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知识点,又对其思想进行了陶冶与洗礼。
新课改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的更好展开与实施明确了前进的道路与发展的方向,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此为指导进行教学,如此方能在切实提升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的基础上真正推动小学生道德素养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国平.新课改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2(04).
[2]崔锡孝.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1(12).
(作者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移风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