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中华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方式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开发利用课文插图在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都配有色彩明丽、内容生动的插图,让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如此形神兼备的课文插图,在教学中如何开发利用,这就需要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运用得当可以让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运用不当不仅起不了作用,反而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如何让课文插图“活”起来呢?
一、合理安排圖画呈现的时间
插图的运用时间是比较灵活的,它可以在导课时呈现,也可以在朗读感悟中呈现,也可以在结课时呈现。甚至有些多幅插图的课文,有可能根据内容需要随时呈现。插图在什么时候呈现比较合理,要根据插图内容和教学的需要机动安排。比如周烨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选择先出示鲁迅先生的头像,给学生留下初步的直观印象,拉近学生与文中主人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理解课文内容比较困难,比较适合在引导学生感悟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些段落时,出示乌鸦向瓶子里装石子的插图,学生一看就能毫不费力的明白,原来乌鸦就是这样喝到水的。至于那些揭示文章中心的或者表现事件结局的插图,放在即将学完课文或学完课文时出示比较合理。当然也可以把揭示事件结局的插图放在提示课题时使用,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科学引导学生掌握图画的观察方法和顺序
通常我们教给学生的观察顺序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或先右后左,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的顺序既不会漏掉某些景点,也使画面显得更有层次性,更显出意境的优美与深远,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如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的插图是桂林一处有代表性的景点。上面是碧空如洗的蓝天,衬托着一朵朵洁白如雪的祥云,还有丝丝像轻纱似的薄云衬托其间,白云下是一座座各不相连的群峰。那碧绿如翡翠的江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一位身穿红衣、头戴斗笠的渔翁娴熟地划着小船。这么清新的画面,这么优美的意境,如果不按照一定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就有可能把画面说得支离破碎,不能从整体上感知,也许还会漏掉重要的景物,顾此失彼,损伤画面的美感,对帮助学生通过画面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效果就有可能大打折扣。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按一定顺序观察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的严密性大有裨益。
教学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可以从一些细节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进而读出一些耐人寻味的答案。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图画有图画的特点,它虽然形象直观,但反映的是静止不动的瞬间场景,至于一些丰富的内涵要依靠想象,才能发挥它的有效作用。
(作者单位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
·编辑 李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