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真
摘 要: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大有可为。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语文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在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整堂课上声、光、电齐上,学生答对了掌声频频,屏幕上动画翻飞。一节课热闹无比,但缺乏主动、深入的思考,学习效率会流于浮泛。因此使用何种科学技术手段,如何合理使用,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研究的。下面谈谈本人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手段为目标服务,注重直观性
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说到底是为辅助课堂教学服务,因此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才是目的,选择何种手段决定于教学目标,手段本身不是目的。
注重直观性是使用目标的重要原则之一。比如写作书信的教学,掌握正确的书信格式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笔者曾设想过当堂板画格式、出示小黑板、利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最后因实物投影仪的直观性决定了它的高效,决定使用实物投影仪。具体操作方法是将书上的例文投影出来,每讲到一处格式,采用放大再定格,記下相应的名称。学生练习的时候,将作文纸投影出来,指名一人在投影仪上示范书写格式,教师在下面巡视,随机纠正错误。批改时的反馈信息证明学习效果很好,正确率97%。
二、手段为目标服务,注重启发性
比如学习写景、状物类的文章,优美的景物、神奇的景色、可爱的外形,光靠语言描述是不够的,有时不高明的语言反而会弄巧成拙,出现错误。因此最好是先学习文字,当学生凭借语言中介构建了表象,调动了想象,却可能由于经验的不足出现想象的空白,产生疑惑,此时出示相应的视频或图片,在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需求的同时,又与学生内部已有的想象进行重构,与文字一一对应,深化了对文字的理解和认识。
如,教学《桂花雨》一课,理解“桂花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一句,在理解“笨笨拙拙”一词时,学生产生了疑惑:桂花又不是人,怎么能说笨笨拙拙呢?笨笨拙拙是什么意思?此时出示梅花与桂花各一张图片作对比,学生恍然大悟:不起眼,不好看。顺势导入桂花不起眼但香味儿真是迷人的内容,能让学生对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手段为目标服务,注重时效性
时效性即时机、效率。因为教学手段是为目标服务,所以教学手段在时间上要注意合理分配,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叉。比如《九色鹿》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熏陶的好机会。选择教学全部结束之后,作为拓展延伸部分。介绍莫高窟时出示实物壁画图片(PPT),告诉学生这就是刻在石窟上的壁画连环画,文章就来自于这里。学生情绪高涨,连连发出“哇!哇!”的惊叹。我想一颗对本民族文化惊叹好奇的种子就在这一刻埋下了。
在时机上要捕捉黄金时机,过早了不利于学生对文字的吸收,过晚了如浮光掠影,印象不深刻,不利于对语言文字材料的内化。比如播放PPT,为了操作简便,通常是屏幕上出现第一幅然后静止,但往往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此时可以巧借PPT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将第一幅图设置一个动画。这样一开始出现的就是一个大白屏,学生不会被干扰,反而会出现一个心理上的期待。到教学时再演示动画,当白屏上或出现、或回旋、或翻转、或缩放一幅图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来。由于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成为可能,它兼有视频、音频、动画等手段,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升了课堂效率。比如PPT不仅可播放视频、音频,也可以插入文字,定义动画,设计练习,使欣赏与评价结合、讲练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平面走向立体。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编辑 张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