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景观照明艺术的“舞台化”展示属性及设计思想

2014-07-18 18:19赵中建
艺术百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舞台灯光文化遗产景观

赵中建

各地景观照明工程实施的根本目的在于其直接和间接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因经济提升而获得的政治效益。对人们审美需求的满足和城市形象的提升也隐含了不同程度的商业诉求目的。人们更喜欢将景观照明看作一种特别的展示手段而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并借助“舞台化”的表现方法呈现出来。这样一来,景观照明艺术就具有了双床属性,即展示属性和“舞台化”属性。

(一)展示属性众所周知,在汉语语境中,展示的意思是呈现或者炫耀,其本质是“甲”向“乙”传递合乎“甲”目的的各种信息。广泛意义上,任何事物的呈现都可以视为一种展示。因此,说景观照明具有展示设计的本质属性实在说不上新颖且充满争议。然而,景观照明艺术的生命在于其景观性,也就是说,它除了满足必要的照明功能需求外,更侧重运用灯光对照明对象的景观重构,以此营造富于艺术特色的夜间形象。由此可见,景观照明艺术是一种发生在户外公共空间中的展示设计形式。以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繁荣起来的景观照明为考察对象,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种展示设计属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历史文化资源的夜间展示首次明确提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概念的文件是2005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在这一通知中指出,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前者是指有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的各种可移动的或不可移动的文物,后者是指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密切相关并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而历史文化资源的概念不同,它侧重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强调文化遗产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经济与社会效益,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随着人们夜晚活动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对城市所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夜晚展示成为发展夜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对古建筑、街区等物质文化遗产的照明设置来重构其夜晚景色,形成夜间特有的旅游景观资源;另一方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景观照明结合起来,通过夜市、灯会、节庆、文娱演出等形式来促进夜间的文化消费,展示丰富多彩且繁荣昌盛的夜生活景色。

2城市形象的夜间展示8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出现了一种思潮,即“城市美化运动”,追求视觉的唯美设计,以反映城市决策者或设计者的审美为取向,以“景观大道”、“城市广场”、“城市河道美化”的大量工程为突出表现。景观照明作为这些项目工程的具体组成部分和内容,一开始就具有“城市美化运动”所特有的两个突出特征:“一是专注于工程的纪念性和表面文章,将建筑或城市空间作为权利符号;二是将建筑与空间当作表演舞台,为了展示而规划”。而从1988年上海市外滩和南京路的夜景照明工程开始的20多年里,景观照明被冠以人们熟知的“亮化工程”、“光亮工程”、“面子工程”等名字,成为城市形象展示的一种特有手段和形式。

3“光景艺术”展示我国著名舞台灯光设计师金长烈先生认为:当代戏剧演出的舞台空间广泛运用光影、灯彩、光束等各种灯光照明方式,形成一种与传统实体布景不同的“景”,即“光景”。同时还指出:演出空间进一步扩大,演出形式也更加复杂多样,出现诸如音乐喷泉、“光效艺术”表演等大量“非戏剧性”的演出样式。这种“光景艺术”对景观照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舞台灯光的艺术表现和设计技巧被借用到城市景观公共空间,极大地丰富了景观照明的表现样式和表现手法,提升了城市夜景观的景观艺术品质;另一方面,诸如演艺广场、音乐主题公园、服装展示等“非戏剧性”的演出形式已经成为城市景观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近三十年的景观照明发展现状,我们发现景观照明是一种城市空间中的“光景艺术”展示,用灯具的造型、光影塑型来展示特定景观空间的主题、风格与文化,其实质是公共艺术展示与科学技术展示的有机结合——用新的照明科学与技术塑造物理光环境,以时尚艺术形式与方法展示景观空间的艺术品质。具体表现为景观照明的装置艺术化和景观照明环境的灯光环境科学化。

(二)“舞台化”属性无论景观照明艺术用来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或者是城市形象,或是具有公共艺术性质的“光景艺术”,还共生着明显的“舞台化”特征。

1舞台灯光照明对建筑泛光照明的影响,促进了景观照明艺术的形成和独立发展人们普遍认为20世纪20年代始于美国的建筑泛光照明是以城市景观为参照的景观照明艺术的开始。史实告诉我们,此时的“建筑泛光应用是与剧场舞台灯光的设计开发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许多设计师同时在剧场舞台灯光和建筑照明中工作,剧场照明的技术和艺术极大丰富了当时的城市和建筑形象,而照亮了的城市形象和建筑也促进了舞台照明艺术的发展。一个代表性的例证就是:“现代建筑照明之父”理查德· 凯利将用光营造舞台气氛的手法运用到建筑照明实践当中,并在在1952年举行的美国建筑技术学会、工业设计师协会以及照明工程师协会的发展中提出了“光能影响”理论,强调营造氛围的“环境光”、照亮主题的“焦点光”、创造艺术气质和品位的“闪烁光”的合理使用,完善了其脱胎于舞台照明技术的建筑景观照明理念。可见,景观照明的艺术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与“舞台灯光”惊人的一致性。此后,舞台灯光艺术一直是景观照明艺术的借鉴目标和灵感源泉。而随着我国当代戏剧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在戏剧形式复杂多样的背景下,出现了诸如节庆活动演出、“光效艺术”表演等具有“非戏剧性”的演出形式,使灯光照明的舞台性和非舞台性、戏剧性和非戏剧性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为舞台灯光艺术直接走入景观空间提供了可能。以上世纪80年代深圳的《中华民俗村》、《锦绣中华》等主题性游乐公园的建设为标志,主题公园这一旅游景观的形式在我国迅速发展并繁荣起来。而在这些主题公园修建中,各种不同形式的演艺场所和空间成为惯用手法,从而使舞台灯光得以介入景观照明之中。而始于1988年上海市的“景观照明工程”的模式被此后的各地争相效仿,最终衍变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亮化工程”,舞台灯光艺术的形式和技术又被借用到城市公共空间的夜景营造当中。

2景观照明设计团队中舞台灯光师的专业知识和背景的必然反映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景观照明“爆炸式”发展,无论是对景观设计师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种矛盾解决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照明工程的国际招标,引入景观照明设计与施工人才;二是抽调舞台灯光师、建筑照明师、艺术设计师、艺术家等形成景观照明设计团队,参与为数众多的各式景观照明工程。无论是国际团队还是国内团队,舞台灯光师都是主力之一。万敏《城市夜景观发展综述》在考察了当代我国城市照明发展后指出:景观照明艺术的从业者中,最为活跃的是许多具有舞台美术(确切地说是舞台灯光)学科背景的人员力量。而这些具有“两栖”专业和知识背景的灯光设计师在实施景观照明艺术设计工程中必然会带有不同程度的“舞台化”特征,并凭借他们在景观照明中对舞台灯光形式与技巧的成功借用影响其他队员,形成景观照明艺术表现的共识,积淀为景观照明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从而使景观照明的艺术展示呈现出明显的“舞台化”特征。

3景观照明展示的艺术表现和技术手段与舞台灯光具有共通的特征

这种特征至少表现在:在技术层面上,景观照明和舞台照明共用灯光技术成就。比如:数字控制与调光技术不但是当代舞台灯光的主要技术之一,也被广泛应用到城市广场、建筑照明等景观建筑和设施当中。在艺术表现层面上,舞台照明的表现技巧和形式往往也会直接或稍加变通后应用到景观照明当中来。首先,景观照明被赋予了服务景观主题或自成主题的地位和意义。无论是主题公园的文艺表演主题,还是城市夜景中的“光效艺术”主题,或是节日的庆祝与活动主题,灯光要么作为烘托手段,要么作为主题本身,在主题表现上与舞台灯光的表现基本相同。其次,景观照明与舞台灯光一样,也具有场景的舞台化转换特征。都具有光区从一个空间转变到另一个空间,一种亮度转换成另一种亮度,一种色彩转换成另一种色彩的艺术表现特征。需要指出的是, 这两者也有明显区别:一是景观空间因缺少顶面而难以实现舞台照明中的光区变换效果。二是转换的形式不同:在电影、戏剧中,场景会随着剧情发展而不停切换。反映到景观照明空间中,就成为了景观空间组团或节点在景观轴线或空间序列上的转换。在“场景切换”上,一个是人不动,景动;一个是景不动,人动。再次,景观照明的展示与舞台灯光照明在光影效果和意境营造上大致相同。景观照明的展示同样注重光色、灯光塑形和光运动的应用,只是表现的程度有所减弱而已。

综上所述,景观照明艺术的本质是对城市夜晚空间中被照物体的夜晚展示,舞台化照明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是景观照明艺术最具活力的表现形式。在审美层面上,舞台照明艺术具有展示和“舞台化”的双重属性,其中展示属性为目的,“舞台化”属性为展示的具体手法和方式。(责任编辑:帅慧芳)

猜你喜欢
舞台灯光文化遗产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舞台灯光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Tough Nut to Crack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舞台灯光系统工程通过验收
试析舞蹈创作中舞台灯光的应用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