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林 刘须明
摘要:劳伦斯是英国20世纪最具争议的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和他对绘画艺术的追求紧密相连。如果说劳伦斯在文学领域是个文学大家的话,那么他在绘画领域则是个绘画天才,他给世人留下了诸多经典绘画作品,其主题展现了人体之美,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将艺术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劳伦斯的文学创作与艺术创作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两者都在力求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
关键词:美术作品;艺术创作;劳伦斯;绘画艺术;人体;人性;自然;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文献标识码:A
史上许多的优秀文学家同时也是优秀的画家,如果把这样的赞誉给予劳伦斯实不为过。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 H Lawrence,1985-1930)是英国20世纪最独特和最具有争议的作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短短的创作生涯中,这位不朽的文学大师为世人留下了10多部长篇小说、3本游记、多部短篇小说集、诗集、散文集和8卷本书信集。国内对其研究最早始于上个世纪初,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研究高峰以来,直到新世纪,国内对劳伦斯的研究热情一直没有衰退。据中国知网上查询,有关劳伦斯研究的论文每年大多保持在百篇以上。但是研究者主要着眼于劳伦斯的小说、诗歌和文艺随笔。到目前为止,对劳伦斯绘画艺术的研究论文暂付阙如。在国外,虽然劳伦斯的绘画当年被英国当局当作洪水猛兽,将他的绘画和文学作品一起付之一炬,因而引起轰动。然而,时至今日,大多数学者也仍然只把劳伦斯的小说、书信等作为研究对象,关注劳伦斯绘画艺术的学者为数甚少,主要有麦瑞因·莱卫(Mervyn Levy,1914-1996),对劳伦斯绘画之路进行了简单梳理。于2013年10月去世的世界著名的劳伦斯学者凯斯·萨加(Keith Sagar,1934-2013)生前对劳伦斯绘画的研究令人瞩目,其专著《世俗的肉身:劳伦斯的绘画世界》是非常具有独创性的研究。事实上,劳伦斯终生酷爱艺术。他对绘画艺术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最终形成了劳伦斯自己的绘画风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展现人体之美 劳伦斯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绘画作品,其中很多作品都是以裸露的人体画为主。油画《薄伽丘的故事》(Boccacci Story)画的是薄伽丘《十日谈》中第三天第一个故事,作于1926年,油画尺寸为70厘米和1175厘米。油画描述农夫马赛多装成哑巴,得以进入女修道院与修女们同房。画中那农夫正赤身裸体斜躺在一棵大杏树下睡觉。修女们列队而过,偷偷注视着农夫裸露的身体。罗伯特·米雷特认为,劳伦斯在这幅画中“把这个故事中相似的两处情节合并了。第一个情节是马赛多佯装睡觉时修女瞧他,第二个情节就是他疲于应付修女们的性要求,累得睡了过去,昏睡中风吹开了他的衣服,让女院长独饱了眼福。”[1](P49) 劳伦斯后来在《色情与淫秽》一文中表示,这幅画试图对性冲动进行创造性描写,对完善人们的思想有益,因而也是健康的。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以人物描写为主。在劳伦斯看来,风景画中的风景应该只是背景,而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各种人物,因此,对人体的描绘是劳伦斯创作的焦点。不过,当时英国多数风景画都规避对人体的描绘。劳伦斯的人体画受到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的影响,在塞尚的裸体画中,人物不少是沐浴者,裸露的尺度很大。劳伦斯认为塞尚“想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摆脱那天蓝的囹圄进入真正的天空。他要真正的肉体的生命,以自己的本能和直觉去感悟这个世界。”[2](P289)劳伦斯批判地接受了塞尚的绘画观点。他孤傲的性格注定他不会循规蹈矩,不会接受所谓的 “科学”的绘画方法。在劳伦斯看来,人的生命遭到了双重的否定,这否定不仅来自于英国清教主义者被阉割的精神,也来自于皇宫贵族大臣们毫无精神内涵的物质主义。劳伦斯认为,万物生灵都闪烁着精神之光,所有的精神都体现为世俗的肉身。人的肉体是神圣的,艺术家应该展现人体之美。1928年3月,他给布鲁斯特写信道:“非常感谢寄来的绘画!一些画真是太美了,毫无疑问很有用。不幸的是,大多数都太做作了,都是艺术化的姿势,影响了整体画面的效果。我希看得到绝对自然的裸体画,人在其中随意走动、跳动或坐着,无需艺术加工。”[3](P13)后来,劳伦斯在1928年创作了一幅油画《康特迪尼》(Contadini),长40厘米,宽325厘米。画中的主角是一个赤身裸体肌肉发达的男人,正在低头思考着什么。劳伦斯作此画时以米兰达别墅干活的农民彼特洛·披妮(Pietro Pini)为原型,是他到了瑞士后凭借记忆创作出来的,也是劳伦斯的得意之作。这幅作品在后来的华伦艺术馆展览时也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之一。和创作《康特迪尼》一样,劳伦斯很多绘画作品都是凭借记忆力和想象力创作出来的。他不愿意被传统的、约束重重的绘画风格束缚,在作画时刻意拒绝使用人体模特,因为那样眼睛会起主导作用,导致想象力缺失。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创作出充满想象力的、震撼人们灵魂的绘画作品,这也是劳伦斯刻意展现裸露画面的原因之一。
劳伦斯并不是一意孤行、毫无尺度地创作裸体作品,而是非常严肃认真地进行作画,并不断和朋友们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劳伦斯在给布鲁斯特夫妇写信时也讲述了他感兴趣的人体画作品,并请他们给他邮寄一些风格雷同的绘画作品。在劳伦斯有的人体画中,人物形象刻意走形,与身体相比,人体头部总是小于一般的标准。有批评家认为这是劳伦斯针砭西方现代文明的一种手法,在劳伦斯眼中,僵死的西方文明让人们仅仅依靠头脑麻木不仁地活着,失去了原有的本能和冲动。劳伦斯匠心独具地创作裸露画面,旨在激发人们重新思考现代文明带来的扭曲的灵魂。
二、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劳伦斯绘画时善于使用强烈的色彩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一生都在关注大自然,将自然风光和人物作为其绘画的两大主题。劳伦斯曾评价道:“特勒地区的一些风景是现存最美的风景。它比起梵高或塞尚的风景画更能让我产生满足感,更能给人的情感带来强烈冲击……。”[3](PP52-53) 除了在小说中体现自然对人的影响外,劳伦斯在绘画领域也注重对自然的关注,自然界的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都是他描绘的对象。此外,劳伦斯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个相互联系的网络,应该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故而他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将人物与风景融为一体。他认为人物画“不是我们所谓的‘绘画,而是身体突然飘离在空中的自然流动形成的轮廓。”[3](PP52-53) 这些人物的身体轮廓与周遭自然风光中的各种线条相辅相成,共存于天地万物之中。由此,和谐主题一直是劳伦斯艺术创作时所看重的。他的第一幅原创画是1926年9月创作的油画《圣徒之家》(Holy Family),油画尺寸为75厘米和65厘米。画中有三个人物:父亲,母亲和一个小孩。画中的父亲和母亲头上光环笼罩,父亲正手托半裸母亲的乳房,小男孩用单纯的眼神看着父母。整幅画面多处出现环状图形。罗伯特·米雷特评论:“确实很难不去注意画中那些完全的或不完全的环状物,那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丁托列托(JRTintoretto,1518-1594)和保罗·委罗内塞(Paolo Veronese,1528-1588)的风格。那些画面背景陶器架上的圆形碗盘,头部的光环,桌上的圆碗,甚至后面的窗户都呈现出这种几何图形。每个构图都暗示着虹,象征着这个圣徒之家沉醉在和谐的氛围之中。”[1](P115)这种“和谐”主题不仅体现在绘画作品当中,也是劳伦斯的文学作品的主题之一,他终生都在为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努力。endprint
1927年,劳伦斯创作了油画《红柳》(Red Willow Trees),尺寸为65厘米和100厘米,描述的是几个男人在河边裸体沐浴,一条玉白色河流蜿蜒曲折向远方流去,河边立着数棵红彤彤的柳树。画中的人物与自然非常和谐,他们或坐、或站、或蹲,舒展自如,与周围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统一,画中人物的内在生命力和外在自然力巧妙地融合起来,较好地体现了劳伦斯的绘画观点。在劳伦斯看来,绘画首先要画出人体的内在本质,就像塞尚画苹果时将苹果本质特征表现出来一样。绘画中的苹果应该给人感觉是刚刚被摘下来似的,要达到这种效果则需要绘画者丰富的想象力,仅有简单的视觉观察是不够的。在画画过程中,事物外观并不是很重要,其内涵才是最重要的。劳伦斯指出:“直觉对苹果的意识是实感的,它意识到的是苹果的全部,而绝非一个侧面。人眼只能看到正面,头脑总的来说也只满足于看到的正面。但直觉需要整体,本能需要内在物。真正的想象力总是要迂回到另一面,到正面的背后去。”[2](P301) 绘画者在绘画过程中应该从宏观上对所画对象有真正的内心感受,同时也应该从宏观上先考虑所画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尽可能借助绘画技巧将之表现出来。有一次,当劳伦斯见到一位美国青年画家画鱼时,他评价其画面绘制的详尽生动,但是画中的鱼是孤立的,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关系被分割了,比如鱼与水的关系就没有很好地彰显出来。劳伦斯这种从宏观上来看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观点在他的油画《舞蹈素描》(Dance Sketch)中也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该画作于1928年夏天,尺寸为375厘米和425厘米。画中亚当和夏娃赤身裸体地在智慧树下玩耍,一些小动物相伴左右。万能的上帝淡出画面,亚当和夏娃和这些动物载歌载舞,欢呼雀跃,他们又回到了往日的伊甸乐园。整个画面充满欢乐祥和的氛围,表达了劳伦斯对万事万物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劳伦斯在《艺术与道德》一文中也有类似的论述:“每个物体,无论有无生命,都是一条奇特混杂的水流,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和永恒的,即使是人或上帝也不是,甚至是人自以为懂得或感觉得到的东西也不是。一切都在动。没什么是真、是善、是正确的,只有与其周围世界及同流者活生生相连时,才真、才善、才正确。”[2](P210)
三、将绘画艺术与生活经历紧密联系起来艺术源于生活。劳伦斯很多画作与其本人的生活经历紧密相关。如油画《耶稣复活》(Resurrection)描写耶稣复活时候的场景,值得注意的是,画中耶稣的脸很像劳伦斯本人的脸庞,人物看起来表情忧伤。油画《与母老虎搏斗》(Fight With an Amazon)及《逃回伊甸园》(Flight Back Into Paradise)中大胡子男人也折射出劳伦斯本人的形象。这两幅画均描述了劳伦斯和其夫人弗里达之间的爱恨情仇。有时候,劳伦斯在画中将理想中的自我画成他喜欢的意大利农民。如油画《康特迪尼》将米兰达别墅的邻居作为中心人物,成为劳伦斯心中理想男人的形象。水彩画《干草垛下》(Under the Hay-Stack)是怀旧作品,回忆年轻的劳伦斯和初恋情人伊斯伍德附近农场的一个女孩杰西·钱伯斯在田野中嬉戏玩耍的场景,该女孩是劳伦斯的名作《儿子与情人》中米瑞安姆的原型。油画《北海》(North Sea)描写了温柔甜蜜的爱情,画中一个女性被一个劳伦斯式的年青人拥抱,女性人物据称是西塞娅·阿斯葵茜夫人(Lady Cynthia Asquith)。劳伦斯在信中多次表达对她的喜欢,通过绘画表达心中的仰慕之情是劳伦斯借助艺术抒发情感的方式之一。在他的《虹》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被世人误解为黄色作品后,劳伦斯特别需要通过艺术手段澄清自己的性爱观,以表达他绝非人们眼中的色情作家和色情画家。劳伦斯通过文学和艺术创作向世人展示其在生活中对强烈生命力的渴望和追求。遗憾的是,在劳伦斯生前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他的深邃的内心世界,也很少有人关注劳伦斯绘画中所表现的人体之美。劳伦斯一生都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绘画创作。劳伦斯绘画历程总体上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03年到1914年,劳伦斯在此期间主要临摹别的画家作品,以画静物、花草和风景画为主;第二阶段从1926年到1928年,劳伦斯集中精力创作了油画和水彩画共计25幅,并在1929年伦敦华伦艺术展览中心成功展出,反响强烈。在此期间,劳伦斯也有零星画作问世。劳伦斯自幼就喜欢绘画,年少的他经常挥笔泼墨,临摹了不少大幅的作品送给小伙伴们做生日、圣诞节及结婚礼物。与之关系密切的杰茜·钱伯斯在劳伦斯21岁生日时给他送了六辑《英国水彩画集》作为礼物。劳伦斯非常认真地临摹了其中大部分作品,并对弗兰克·布朗温(Frank Brangwyn,1867-1956)、乔治·克劳森(George Clausen,1852-1944)等画家的作品和朋友们进行激烈的讨论。劳伦斯非常着迷于这些画家笔下的线条模糊的风景画和景物写生,并把它们作为自己临摹的标准。劳伦斯多次临摹的一幅水彩画是莫瑞斯·格雷阿根(Maurice Greiffenhagen, 1862-1931)的作品《田园牧歌》。这幅画描写了夕阳下一名裸露上身的男子怀中正拥抱着一名少女,这幅画对激情的表现淋漓尽致,令劳伦斯沉醉不已。他在多次临摹的同时,还不断添加自己的创作元素,将树林和零星的罂粟花绘制得惟妙惟肖,其色彩比原画更加鲜亮,色彩对比也更加鲜明。劳伦斯在克罗伊顿教书期间的同事曾经回忆道:“劳伦斯的一些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临摹绘画上……那是因为他喜欢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4](P90)在课余时间,劳伦斯积极参加各种画展,不断提高自己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力。他追求一种放任自由的、强健的绘画风格,他的学生因其影响而进行大胆创作,当时的校长也曾因此质疑他的美术教学理念,但最终对于劳伦斯的绘画风格给予了肯定。此外,劳伦斯在写作之余热衷于交往一些画家朋友。劳伦斯对他们的绘画观点进行批评地接受,始终坚持自己对绘画的独特理解。当他的朋友美国画家布鲁斯特夫妇(Earl and Achsah Brewster)的作品与他的审美观点相左时,劳伦斯非常直爽地评价他们:“艺术并没有扼住他们的喉咙,他们也并不去扼住艺术的喉咙。他们只是画画而已。”[5](P13)令劳伦斯感兴趣的审美艺术是有生命力的艺术,而布鲁斯特夫妇的绘画作品仅仅是简单构图而已,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劳伦斯和弗里达私奔到欧洲大陆后,继续坚持临摹水彩画。“我自己在画些水彩素描,纯粹是不抱任何希望的业余爱好。我发现这个能愈合心灵的创伤……临摹一幅彼得温特的画作能抚慰我的心灵,而临摹弗兰克·布朗温则是件乐事,让我心旷神怡。”[6](P491)劳伦斯在临摹弗拉·安吉里柯(Fra Angelico, 1387-1455)的《逃入埃及》(Flight into Egypt)时发出感慨,临摹这幅画“让我真正明白一幅伟大的绘画中注入了怎样的活力,每一根曲线、每一个动作里都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5](P15-17) 在劳伦斯40岁生日那天,即1925年9月11日,劳伦斯夫妇离开了新墨西哥返回欧洲大陆居住。直到1926年,劳伦斯才真正开始原创绘画生涯。随着对绘画的不断实践和对绘画艺术的不断理解,劳伦斯感觉自己“不仅掌握了水彩画的主要技巧……而且有了绘画意识。”绘画能给他“带来愉悦感,这是写作从没有过的。可能写作带来的快乐更加深刻,也因此少了明显的意识,而在绘画过程中有意识的快乐会更加强烈。”[3](P63) 1926年8月26日,他在林肯郡给多萝西·博莱特(Dorothy Brett)信中郑重其事地宣称他将要着手画画。从此,劳伦斯不再临摹,而是开始自己风格的绘画原创工作。在意大利,布鲁斯特夫妇给了他一些绘画材料,以供他绘画使用。后来,劳伦斯夫妇在佛罗伦萨附近米兰达别墅结交了赫胥黎夫妇,赫胥黎夫人给了劳伦斯四块大画布。这些绘画材料使得劳伦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劳伦斯夫人弗里达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提到劳伦斯当时的绘画热情说,他随意地在玻璃上调好色彩,用一块破布、手指、手掌和刷子作画,这给他带来无限的快乐。 随着他对绘画艺术理解的不断成熟及其绘画技巧的不断进步,他陆续创作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劳伦斯对自己的画作也越来越满意,于是他决定寻求机会展出他的作品,与世人分享他的绘画成果。多萝西·华伦(Dorothy Warren)在1928年开始帮助劳伦斯筹办画展事宜。由于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被起诉事件,画展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但经过一番周折,画展终于在1929年6月14日于伦敦华伦艺术馆成功举行,有25幅劳伦斯作品展出,其中油画15幅,水彩画10幅。这些画是劳伦斯近三年来抱病坚持呕心沥血之作。劳伦斯本人因病未能亲临现场,他的妻子弗里达和好友赫胥黎夫人来到了现场。这些绘画一经展出,便受到了一些业内行家的关注。短短20天的展出,便有几幅画成交售出,前来参展的观众也络绎不绝。然而,在部分人对劳伦斯绘画作品给出高度评价的同时,也有不少持反对意见者,他们把劳伦斯这些画看作是淫秽作品,很多媒体也进行大肆渲染,认为劳伦斯作品有伤大雅,不宜展出。7月5日,警察突袭了艺术馆,有13幅画被当场收缴,包括《薄伽丘故事》、《舞蹈素描》、《北海》等。后来,一些文化名人奋起抗争,为劳伦斯对艺术的追求讨个公道。他们发表请愿书为劳伦斯声辩,组织专家鉴定组证明劳伦斯是真正的艺术家,直至对簿公堂。针对当局的鲁莽行径,劳伦斯表示无比愤慨。他在《直觉与绘画》一文中对英国民族的劣根性进行了很好的分析。他指出,伊丽莎白时期人们思想意识开始发生裂变。人的理智开始与肉体、本能和直觉分离。肉体给人们带来莫名的恐慌,这主要源于当时梅毒疾病的传播。英格兰、苏格兰皇族们由于生活放浪纷纷染上梅毒,有的早早死去,奢靡之风导致一些贵族大臣们也染上了梅毒,人们谈“梅”色变。这种恐怖感逐渐进入人们对于性和生殖行为的想象中,也是后来清教主义盛行的原因之一。人们谈性色变,人的本能和直觉也逐渐僵死。他们都受制于那种无可名状的对肉体、本能的恐惧和仇恨。“这恐惧和仇恨要以某种正义的面目出现,于是有了道德。道德说,本能、直觉以及生殖肉体的一切行为都是罪恶的。”[2](P277)在谈论英国的风景画时,劳伦斯分析英国人之所以喜欢风景画,是因为英国人借此可以逃避他们万分痛恨的真实的人之肉身,又可以发泄他们那些枯燥乏味的审美欲望。劳伦斯的绘画与这些传统的绘画风格大相径庭,他主要关注生殖之美、性爱之美,通过表现主义手法将美好的事物凸现在画布上,因而引起当时某些人的误解和仇视,遭遇英国当局的收缴。最终,劳伦斯委曲求全,以许诺永远不在英国举办画展作为交换条件将被劫走的绘画作品换回来。劳伦斯的画终于被保存下来。如今,劳伦斯多数作品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耶鲁大学和其他一些博物馆收藏,成为劳伦斯留给世人的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endprint
四、将绘画艺术与文学创作相互融合劳伦斯的思想精髓和审美风格不仅体现在他的绘画中,更体现在他小说创作中。他的绘画和文学创作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他的绘画中有小说中人物的影子,反之,他的小说中又有绘画中人物的精神。由于劳伦斯自幼酷爱绘画艺术,他的绘画艺术水准不断提高,他早年的一些文学作品对绘画艺术有所诠释。在第一部小说《白孔雀》中,几个主人公身上就体现了前拉斐尔学派元素。在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中,他将男主人公保罗描写成受到印象主义影响初出茅庐的画家。《虹》、《恋爱中的女人》等作品中有他对画家形象和对拉斐尔前派、文艺复兴艺术和未来派绘画的评述。当他1926年以后进行独立绘画创作时,他的绘画技巧和相关理论基础已日趋成熟,油画《矿井事故》(Accident in Mine)作于1928年,尺寸为406厘米和331厘米。画中几个矿工赤身裸体,正围着一个出了事故的工人在慌忙施救,一片手忙脚乱的景象。画面表现出阴暗潮湿,人体轮廓也是模糊不清,矿工脸上看不出表情,给人一种恐惧和压抑的感觉。该画面所表现的主题与他的短篇小说《菊花的幽香》很相近。劳伦斯对旧日英格兰美好的田园生活有着怀旧之情,对以煤矿开采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深恶痛绝。因此,他的很多小说中都有对矿区生活的描写。如《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等小说都将煤矿作为故事背景,描写煤矿产业的不断变化革新及其对人们的影响。劳伦斯出生于矿工之家,从小就生活在矿区,他对矿区生活了如指掌,因此他在多年后创作绘画《矿井事故》时有生活体验,能够抓住画面的本质,触动观者对矿工生活的思考,是一幅比较成功的艺术作品。同样,1926年的油画《圣徒之家》也是劳伦斯深思熟虑之作。该画围绕和谐主题展开,多处出现弧形,曲线,环形等,这与劳伦斯一生追求的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紧密相连。1915年出版的小说《虹》以内涵丰富的彩虹意象贯穿始终。到了小说最后一个章节,劳伦斯将标题命名为“虹”,为小说寻求彩虹般和谐世界画上了点睛一笔,从而使得劳伦斯追求和谐之美的思想贯穿于小说的始终。可以说,小说《虹》体现了劳伦斯对和谐主题的成功诠释。多年后,劳伦斯通过绘画表达和谐主题时已经驾轻就熟,《圣徒之家》的创作与他前期的小说《虹》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劳伦斯早年的文学作品对其后来的绘画作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相反,他早期临摹的绘画作品也深深地影响了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如他在1913年前多次临摹莫瑞斯·格雷阿根的水彩画《田园牧歌》可以从1928年出版的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找到相应的场景。原画中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树林中幽会,男子四肢强壮,衣衫褴褛,他怀中的女子完全沉浸于喜悦之中,不远处一轮红日在冉冉升起。而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中的贵族夫人康妮和家里的守林人梅勒斯也是经常在庄园的树林里幽会,与自然融为一体,实现灵与肉的和谐统一。这正是劳伦斯追求的两性关系的理想画面。 劳伦斯之所以能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和文学作品,与他善于接受新事物、不因循守旧有着很大的关系。纵观劳伦斯的艺术之路,后印象主义、达达主义及未来主义等现代主义思潮对劳伦斯艺术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劳伦斯能够冷静分析各种现代主义思潮,批判地接受各种艺术观点。其中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的艺术观点对劳伦斯影响很深,劳伦斯也专门在文章《直觉与绘画》中认真分析了塞尚的观点。塞尚指出事物的客观存在有助于人们对生命结构和本质的接受,事物的另一面通过人的本能是能够被感知出来的。事物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达达主义也影响了劳伦斯的世界观,因为达达主义拒绝传统,反对腐朽体制,与劳伦斯的世界观有共通之处,但劳伦斯又有别于达达主义者,他相信人的本能,强调世界上有道义和情感的力量。另外,劳伦斯也受到了未来主义的影响。“我对未来主义产生了兴趣。我有一部他们的诗作——很厚的一本,还有一本图画集……我很感兴趣。我喜欢它,因为它能摆脱俗套,净化心灵。……他们想摒弃愚蠢的传统习俗和经验。他们是年轻的大学生们,大多是学医的学生。但是我喜欢他们。只是我不太相信他们。我同意他们对于迂腐、习俗及无趣进行披露的观点,但我不同意他们关于治愈和逃避的观点。”[3](P40)他认为,未来主义的观点只能导致理智抽象化。摒弃僵死的传统就是促使世界“进入一个极端机械的、僵死的阶段——根据其机械价值观,一切事物都得到许可,一切事物都有物理规律。”[3](P40)然而,即使这种不利局面也能产生意义深刻的真理。他指出,未来主义不是在寻求人类新的未知领域,而是在找寻人类已知的物理科学领域中的种种表象。此后,原始主义艺术观也影响了劳伦斯。原始主义是西方一种崇尚自然、缅怀原始生活方式和秩序的文艺思潮。原始主义者羡慕尚未开化的伊甸园式的生活,试图通过对人类童年的体验和人的潜意识的描写恢复原有的秩序,寻求复古的途径。劳伦斯小说《恋爱中的女人》蕴含原始主义思想,如作品中提到的西太平洋沿岸带有原始主义色彩的雕刻艺术引起了主人公杰拉德的关注,他和伯金一起讨论这种艺术风格。伯金认为,这种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折射出很高的艺术水准,而杰拉德认为这是粗俗野蛮的艺术,不能登大雅之堂。劳伦斯将杰拉德描绘成一个戴着资本主义伪善的面具、压抑自我、痛苦地挣扎于理智和情感之间工业文明的牺牲品,最后注定走向死亡。上述现代主义思潮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劳伦斯绘画艺术观的形成,促使劳伦斯不断通过写作和绘画向英格兰传统发出挑战,表达他对生命的尊重,对艺术的尊重。劳伦斯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能够将绘画和文学创作巧妙地融合起来,将生命提高到艺术的高度,以文学与艺术两种形式表现生命活力,使得艺术与生命水乳交融,展现出一位文学大师深厚的艺术功底。
五、结语尽管劳伦斯的一生以小说创作为主,但其绘画艺术是劳伦斯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他的文学与绘画天赋在他的创作中相互影响、相互补充,造就了一个非凡的作家和画家。他的绘画一如他的文字,展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如绘画作品《复活》、《圣徒之家》、《薄伽丘的故事》等画中蕴含着勃勃生机,色调大多鲜明,形象夸张,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张力。劳伦斯对色彩和空间结构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他想通过艺术创作再现生活的真相,摆脱腐朽的传统,摈弃视觉的理性意识,通过直觉和本能来认知世界,这是他在艺术领域的不懈追求。总之,劳伦斯短暂的一生始终坚持为自己的理想而活,他不仅给世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财富,而且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劳伦斯洞察了当时英国的社会诟病,他想通过文学和艺术创作来给世人开出一剂救世良方,唤醒人们参与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共同营造平等博爱的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社会环境。正如劳伦斯生前所抱怨的,300年内很少有人能够读懂他的作品。幸运的是,从20世纪60年代劳伦斯作品开禁后,国内外学者逐渐熟悉和喜爱上这位思想深邃的作家和画家。鉴于劳伦斯的艺术作品和其文学作品一样都在力求探索人的灵魂深处,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并成功地运用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手法,他的艺术成就仍然值得我们做进一步探讨研究。(责任编辑:徐智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