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兵 雷 忠
(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6)
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以四川省S州为例
侯小兵 雷 忠
(绵阳师范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6)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调查发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具有比较高的认同度,但当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才刚刚起步,小学教师普遍还不具备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就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校长课程领导是基本前提,课程组织制度是重要保障,校本课程开发是主要途径。
民族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
长期以来,传统分科主义课程体系“把人与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割裂开来”,“把学科文化强化为‘精英文化’”,“最终导致学生人格的‘片断化’”[1]。缘于此,超越分科课程、走向综合课程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取向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这在我国课程行政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课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近年来,一些学者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状况展开了大量调查研究,如冯新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张倩苇的《广州市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周雪镛的《乡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之调查》等。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状况的反思过程中,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关键在教师"[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发展状况已成为影响课程实施的瓶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已成为必然要求”[4]。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也是新课程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而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相对于发达地区较为落后。由此形成了一个研究假设: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相对滞后,民族地区小学教师普遍缺乏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
本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问卷采用课题组自制《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调查问卷》,由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课及教师任教情况、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知、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四个部分构成。课题组召开了民族地区小学教师专题座谈会,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四川省S州2013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该班学员来自S州各县区的小学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S州地处四川西部边远山区,人口以藏族和羌族为主,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本次调研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91.11%。被试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32.9%的被试为男教师,女教师占67.1%;从学历结构来看,以大专学历为主,占67.1%;而所有被试中新进教师居多,教龄为5年及以下的占31.7%、6-10年的占29.3%。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
表1 调研样本的构成情况
(一)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课及教师任教情况
S州是一个地处四川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州。47.6%的被试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以藏族为主,26.8%的被试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以羌族为主。被试所在学校的分布:2.4%为村小学,58.5%为乡镇小学,35.4%为县城小学,3.7%为州府所在地小学。
目前,S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刚刚起步,只有极少数学校正式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64.6%的被试所在学校“尚未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8.0%的被试选择“虽未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在学科教学过程融入了部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1.2%的被试所在学校“3-6年级个别班级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6.1%的被试所在学校“3-6年级所有班级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一所学校能够严格落实每周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
表2 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任教情况
从82名小学教师的任教情况来看,没有专职从事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几乎所有教师都以从事学科教学为主,很少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部分没有指导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表示以后会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详见表2。
(二)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认知
在调查问卷中,课题组按照李克特五点量表的基本原则设计了9个有关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知的问题。通过对每个选项分别赋值1、2、3、4、5来表征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水平,得分越高表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水平越高。从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认知来看,在“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理念最鲜明的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综合实践活动是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契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应当与地方民族文化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民族文化认同方面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五个题项上的认知水平都处于3.5-4.0之间。虽然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有比较高的认同,但也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表3 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知水平
从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对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工作的热情和意愿来看,在“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指导工作是否具有热情”和“您是否愿意承担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两个题项上的认知水平处于3.0-4.0之间,略低于前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认识。虽然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认知水平较高,但是自身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工作的热情和意愿还有待提升。
从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把握程度和所在学校开展综合实践的现实情况来看,他们在这两项上的得分较低,分别为2.18和2.71。也就是说,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自身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等课程知识的掌握还不够,对学生的指导能力还比较欠缺。民族地区小学教师普遍对他们所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现实情况不太满意。
(三)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需求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及其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在调查对象中,只有极个别教师所在学校正式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一位教师是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大多数教师没有指导过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关键力量,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匮乏是制约课程建设的核心因素。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正是认识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价值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才筹集资源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专题培训。这意味着: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及其教师专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对于当前民族地区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困难,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立场:84.1%的被试认为是“教学条件不足”,59.8%的被试认为是“安全责任不明”,选择“领导不重视”、“考核、奖励制度不健全”、“家长不支持"、“学生不配合”的比例分别为47.6%、46.3%、40.2%、22.0%。当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困难时,15.9%的被试选择“坚定信念,自主学习,独立解决”,36.6%的被试选择“向领导或同事寻求支持”,有40.2%的被试选择“向该领域专家学者寻求支持”,3.7%的被试选择了“其他”。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方面,93.9%的被试选择“指导方法及策略知识”,分别有78.0%和70.7%的被试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解”和“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是他们最需要提升的专业知识,另有48.8%和45.1%的被试选择了“地方文化知识”和“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所需的专业能力方面,81.7%的被试选择了“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和“课程实施中的指导能力”,另有61.0%和47.6%的被试认为需要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和“发展性评价能力”。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希望得到的专业发展途径而言,选择“外出考察、参观学习”的最多,占89.0%;另有56.1%、51.2%和50.0%的被试选择“通过进修获得更高学历”、“参加教研活动”和“专家讲座”。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三点结论。这些结论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验证前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相对滞后,民族地区小学教师普遍缺乏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
(一)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现状相对滞后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从小学到高中都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东中部地区和西部城市地区的小学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是,经过十余年的新课程改革,民族地区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还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92.6%的小学教师所在学校根本没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
(二)民族地区小学教师比较认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民族地区小学还没有广泛开展起来,但是民族地区小学教师普遍认同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价值。按照李克特五点计分,小学教师在“综合实践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综合实践活动是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契机”等问题上的得分达到了3.8左右。这表明,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的认同度比较高。
(三)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任重道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民族地区的建设还相当落后,尽管小学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也比较认同,但其在该领域的专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还没有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小学教师,从来没有指导过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占54.8%,偶尔指导过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占41.5%。探索适合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校长课程领导是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不是基于学科知识问题而是学生生活问题,对复杂的学生生活问题的探究与实践必然涉及到无穷多的主题或领域。这必然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打破传统的学生年级与班级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师教研组织模式。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小学依靠“单兵作战”的方式进行课程建设难以取得成效,而需要管理者以“集团作战”的方式从学校层面进行强有力的统筹规划。否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就不可能步入规范化、常态化的运行轨道,也就谈不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落脚点在学校,学校能否有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基本保证。”[5](P41)只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化与常态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校长是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核心领导力量。校长是否认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是否具有足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领导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建设的成败。培训学员大都反映:如果小学校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认同度高,那么该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成效一般比较显著;反之,往往举步维艰。小学校长应当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发动者”、“支持者”和“问题研究者”[6](P218)。因此,在国家和地方各级校长培训项目中,需要大力加强小学校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培训内容,使小学校长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传统分科课程的重大超越、对儿童成长所具有的独特教育价值,从而增强小学校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领导能力,进而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一个适宜的平台和环境。
(二)课程组织制度是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校长对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功领导离不开一套高效运转的组织机构。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实施,至少需要建立两类组织机构:其一,建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委员会。该课程委员会由校长、学科教研组长代表、年级组长代表、班主任代表、社区代表、家长代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规划,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年级、班级、学生、教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相关管理制度,等等。其二,设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由2-3名专职教师构成,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委员会的有关决定,对全校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总体设计,检查、评比、督导各年级、班级、学生和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教研活动和专门培训项目,协调学校与社区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事项,等等。
为促进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和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相关组织制度。其一,完善教师岗位责任制度,调动教师指导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管理激励理论来讲,只有当教师工作得到认可,才能对其形成有效激励。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以后,教师收入与其工作绩效成正比,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当纳入到岗位责任之中进行考核。其二,建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制度,不断提高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质量。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新事物,其最大特点就是因地制宜的灵活性而没有统一标准,其课程内容设计、组织模式、评价方式等都需要进行研究与探索。建立和完善立足校本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制度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机制。其三,建立校内外机构联系制度,争取社会资源对学校教育的最大支持。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主题来自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对该问题的探究必然要求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而不能只是停留在学校课堂。这就需要建立学校与社区机构之间的联系制度,使社区资源与学校资源协调配合,共同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和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其四,完善课程评价制度,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课程评价的核心价值取向。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对象应当包括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和教师。科学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不但能够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且最终能够促进学生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是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资源来自学生生活而非学科知识,这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统编教材、教学过程没有统一模式、课程评价没有统一标准。立足社区、立足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虽然综合实践活动不完全等同于校本课程,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性质也属于‘校本课程开发’”[7](P7)。对于习惯于传统学科课程教学的小学教师来讲,校本课程开发给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手指导教师带来诸多不适应。面对无统一标准、无统编教材、无固定教法的“三无课程”,新手指导教师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是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普遍面临的困惑。因为他们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开发性质还认识不到位,对相关课程开发的技术和方法的掌握还不到位。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将民族传统文化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重要题材。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促进民族认同的重要资源。民族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应当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代代相传。其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开展立足社区、立足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教研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社区与学校、学生与教师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重要参与者。课程开发本身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而非技术性的操作过程。规范化的校本教研活动是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水平和指导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重要平台。其三,组织小学指导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专业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理念的生长点”[8](P16),是对小学教师传统课程与教学观念的巨大冲击,增强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对该课程性质、特点、价值与模式的理性认识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水平和小学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组织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参加专题培训项目,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家对他们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疑释惑,无疑能够有效地促进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虽然民族地区一般地处边远山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相对滞后,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和价值逐渐得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认同。通过建立有力的校长课程领导、完善的课程组织制度和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够为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支持。
[1]张 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01,(1):44.
[2]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7,(2A):43.
[3]冯新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1):61.
[4]刘 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专业化:素养要求与发展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3,(7):61.
[5]姜 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推进与校本化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潘洪建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
[7]田慧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8]张 华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李文玉)
On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Primary Schools of Minority Areas——Taking S Prefecture of Sichuan Province for Instance
Hou Xiao-bing Lei Zhong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Mianyang, Sichuan, 621006, China)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y is a compulsory national curriculum.The survey finds that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minority areas have a relatively high degree of recognition for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y,but they generally have not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instruct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because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has just started.In terms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primary schools of minority areas,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is the basic premise,curriculum organiz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and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way.
ethnic education;basic education;curriculum reform;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y;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013-11-12
绵阳师范学院2013年度教学改革一般项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建构”(编号:Mnu-JY1307)。
侯小兵(1980—),男,绵阳师范学院创新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G451.2
A
1674-6120(2014)06-00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