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逃避
——从《纸团》人物性格看安德森的创作策略

2014-07-18 11:57
关键词:畸人纸团安德森

李 吟

(安徽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自我逃避
——从《纸团》人物性格看安德森的创作策略

李 吟

(安徽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从卡伦·霍妮精神分析理论入手,解读了安德森短篇小说《纸团》中里菲医生、又高又黑女孩及两位追求她的男子的性格特征。里菲医生属于逃避型性格,不愿接受新的价值观;又高又大女孩属于顺从型性格,拥有财富却无法摆脱婚姻问题上的从属地位;两位男子属于攻击型性格,追求女孩时始终占据有利地位。安德森隐喻和转喻的写作手法反映了工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新旧价值观的冲突。他构建的“畸人”的理想形象与其本人的逃避策略和创作态度有关。

安德森;《纸团》;性格策略;隐喻和转喻;冲突;创作态度

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0 15:48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其作品多以美国中西部小镇为背景,刻画举止怪异的小人物形象,短篇小说集《瓦恩斯堡,俄亥俄》(又译《小城畸人》)帮助其确立了在当代美国文坛的地位。小说集由23个故事组成,取景于其家乡俄亥俄州,《纸团》是《小城畸人》的第二篇。

近年来,学者们对该篇小说进行了如下研究:马兴暖从接受美学和写作视角分析了小说的艺术效果,论述了模糊处理手法和淡漠化处理方法的应用;王莹从解构主义分析文本,认为正常人和“畸人”间不存在绝对的二元对立;张亚如从文学文体学分析安德森刻画人物形象时使用的词汇;齐月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分析了小说中的畸人形象。

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入手,对弗洛伊德生物决定论的观点作出修正。她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并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进行研究,提出了解决冲突的3个主要方式,即“亲近人、对抗人和回避人”[1]17。亲近型的人自己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希望得到“他人的温情或依附他人[1]18”;对抗型的人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一旦自我受到挑战,便会报复反击;回避型的人宁愿独居、与人保持距离、追求超然,也“不愿归属,不想反抗”[1]18。正常人身上都会表现出这3种倾向,但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占优势的那种倾向”[1]18。下文将结合性格类型理论对《纸团》中的人物性格具体分析,分析小说中的隐喻和转喻,讨论小说中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并最终探究作者的创作态度。

一、人物形象性格分析

《纸团》篇幅虽短,却有深层的隐喻意义。故事围绕主人公——又高又黑女孩和里菲医生两人展开。一边是众人追慕、遗产富足的年轻女子;一边是被人遗忘、朋友甚少的中年医生。这两人最终结为夫妇,着实让小镇居民感到惊讶。此外,小说还提到了追求女孩的男人们。下文将具体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

(一)里菲医生

安德森着力刻画的里菲医生行为举止怪异,喜欢将自己的想法记在纸片上塞入口袋,等其聚成纸团后再扔掉。他不善言辞,不喜欢与人交往,10年间只有一个朋友,独居性格尽显无疑。“妻子死后,他成天坐在空荡的办公室中,从未打开的窗户上已布满蜘蛛网。当某一天他想打开窗户时,发现窗户已牢牢拴死,事后便又忘了此事。”[2]38

许多居民对里菲医生的行为不解,他们认为里菲医生自我封闭是不正常的表现,视其为畸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的价值观念导致了社会性格结构的变化,逐渐形成了开放的、物质的新型社会性格,而这种社会性格对传统的里菲医生造成压抑,他需要借助某种方式保护自己,对抗压抑和焦虑。系统地看,这是一种反馈回环。年轻人对里菲医生的不解和遗忘对其构成了负反馈,破坏了其性格系统,而他排斥负反馈,于是更加局限自我。

按照霍妮的理论,保护自我的方式主要有4种:“爱、顺从、权力和退缩。”[3]60里菲医生在面对新价值观时采用的手段是退缩,他的性格属于逃避型人格(detached personality type)。当自我价值观遭到冲突时,他要从这个世界上退缩出来。他的生活圈子封闭狭小,没有什么朋友,但非线性地看,新价值观对他构成压抑,而独自的个人空间却能转移压抑。他的独立是以退缩的手段“脱离他人,不让他们对自己的外部需要或内部需要发生影响”[3]61,维护本人固有的社会价值观。他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相反,他将这些思想记在纸上,这便是一种正反馈。他并非没有思想,他的逃避也不是畏惧和害怕,而是不求于人,不向新兴价值观屈服,那么,这种“畸人”的形象便不是真的畸人。按照安德森所言,里菲医生记在纸上的想法是“真理”(truth)。他将“真理”堆成金字塔状,然后将其推倒,这是他不断寻求真理的表现,也是作者精神家园失落的反映。安德森认识到了新旧价值观的冲突,却始终无法解决。他赞同小人物的朴素和实在,这也正是他塑造里菲医生的原因之一。里菲医生同又高又黑女孩结婚是二人价值观统一的结果,与金钱和物欲无关。

(二)又高又黑女孩

小说中的女孩没有名字,这反映出安德森的女性观,也真实再现了当时女性的低下地位。父母离世后,女孩获得了大笔遗产,同时也拥有了无数追求者。在婚姻问题上她是一个被动的角色,在两个急于和她攀谈的男子间左右摇摆。按照霍妮的神经症倾向分类,她的表现属于“对感情和认可的神经症性需要”[4]51,即她的“引力中心在于别人,而不在于自我”[4]51。其他人看重的是金钱,这两个人追求的也不是真爱。顺从的性格使她不为自己着想,而是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假若她是完美主义性格,“无情地追求十全十美;对可能的瑕疵都反思与自责;因自认完美无缺而觉得高人一等”[4]56,那么她将不会有此遭遇,黑发男子也将无机可乘。当然,这只是一种臆想,时代所致,女孩只能表现出屈从和依附,这也是小说现实主义的体现。男权的主导地位使她虽有金钱却无话语权,提升不了个人的社会地位。顺从压抑了自身的需要,也压抑了自我对他人的否定。作为当时的女性,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转移压抑,在婚姻问题上犹豫不决,并最终未婚先孕。后来,女孩见到了里菲医生,便不愿离开他。表面上看似乎是压抑得到了升华,其实这并非其主观意识上追求的理想现实,而是受现实因素影响的。她因病不得不求医才得以认识里菲医生,并非是知道医生行为古怪而主动接近;当医生表示开车带她去乡下时,她认识到这种追求并非是出于物欲,了解到了医生“如同多节瘤苹果的甜美味道”一样的高尚品质,才与其结为夫妻。可见,她的顺从性格策略没有变化,这种结局也只能算是歪打正着,而非其主动出击。

(三)两位追求又高又黑女孩的男子

小说中描写这两位男子的篇幅不多,但仍可从中考量其性格。社会对男性的定位以及美国人民族性格中的个人主义,促使男性普遍表现出攻击型策略。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为个人利益用某些手段控制别人。他们的性格属于傲慢—报复型(arrogant-vindictive personality type),表现出攻击型的倾向。这两位男子在与女孩交往时也处于优势地位。

此外,社会惯习也是造成两人攻击型性格的关系项之一。布迪厄指出,“惯习来自于个人和群体长期的实践活动,一旦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经验就会内化为人们的意识,去指挥和调动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成为人的社会行为、生存方式、生活模式、行为策略等行动和精神的强有力的生成机制”[5]148。工业发展使年轻人价值观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已经内化为他们的意识,指导其行为。因此,他们认同对物质的追求。二人虽做法不同,但最终目的一致,那便是占有女孩。

1.珠宝商之子

又高又黑女孩曾认为自己将嫁给珠宝商之子,这是被他的虚伪外表欺骗。两人相处时,男子时刻提及贞洁的重要性,似乎是待人友好、具有绅士风度的表现,但其实他的目的是“让别人相信他是好人”[1]31,尤其是女孩这种顺从型性格的人。他的做法明显反映出其内心的虚伪。他总搂住她的身体,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充满欲望,“关注各种各样的榨取点——钱、想法、性、感觉”[4]55。他表里不一,善于伪装,其性格可视为温和的傲慢报复型。

2.大耳黑发男

相比于珠宝商之子,大耳黑发男对物欲的追求更加直接。见面时,他一言不发,却能成功将女孩带入暗处并强吻之,最终致其怀孕。激进的攻击性格使他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男性体征和占有欲望战胜和女孩的交锋,这便是弱肉强食的道理。他认为自己始终占据上风,自己的权威不容挑衅,因而直截了当地把握优势,满足自身的需求。

安德森塑造的这一系列人物与其理想的自我形象是分不开的,他通过何种方式去塑造理想形象值得关注。因此,需要对其写作手法进行分析。《纸团》主要运用了隐喻和转喻的手法。

二、《纸团》中的隐喻和转喻

“转喻是使用一种事物来代替与它相关的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格。这种可以互为借代的两事物之间的关系必须是不相类似,但又不可分离的。”[6]安德森将医生的手比作人们拒绝采摘的多节瘤苹果,强调了两者的连续性(continuity),这便是一种转喻。多节瘤苹果虽形状不雅,但又小又圆凸起处的味道却十分甜美,这一点同里菲医生的品质具有连续性。里菲医生虽行为古怪,朋友甚少,但他不为金钱和欲望所动,其品质也最终被又高又黑女孩所发现。

其实,文学作品中隐喻和转喻经常紧密联系,隐喻发生的同时,转喻也随之发生。转喻依照连续性的原则,而隐喻则是根据相似性(similarity)的原则将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按照认知语言学家Dirk Geeraert对隐喻转喻互动的分类,可以分为隐喻/转喻连续发生、隐喻/转喻并行发生和隐喻/转喻交替发生3类[7]455。以下将根据前两种分类对《纸团》中的隐喻和转喻进行分析,并构建图形模式。

(一)隐喻/转喻连续发生

图1 转喻隐喻连续发生示意图

其中1代表多节瘤苹果,2代表节瘤,3代表苹果,4代表里菲医生的手,5代表里菲医生的优良品质。

隐喻和转喻连续发生,即“复合表达语义的动机链接包括了前后两个语义延展”[7]455。分析小说中“多节瘤苹果”(gnarled apples)和“里菲医生的手”之间的关系:从字面上看,“多节瘤苹果”就是某处凸起的苹果。小说中,它的意思发生延展,变成了里菲医生的手。这其中经历了两个步骤。首先,叙述者通过隐喻,将“多节瘤苹果”比作“里菲医生的手”,两者具有相似性。里菲医生的手指关节十分大,不好看,而“多节瘤苹果”同样不好看,容易被摘苹果的人抛弃。其次,叙述者通过转喻,将里菲医生的优良品质比作“多节瘤苹果”凸起处的甘甜,两者具有连续性。

(二)隐喻/转喻的并行发生

“当复合表达语义中的不同种动机链接存在不同时,隐喻和转喻便并行发生。”[7]457比如,小说的英文标题“paper pills”,字面上是由“纸”和“药丸”两个意象构成。通过叙述者的转喻,“纸”这一概念被延展成里菲医生的思想,因为里菲医生经常将自己的想法记在纸上,二者具有连续性。而“药丸”这一意象则与里菲医生塞入口袋的纸团有相似性:药丸可以是手工制成,而纸团也是里菲医生用手将纸片握成团状。通过将里菲医生的思想和纸团两个意象结合起来,最终得到的便是社会转型时期下里菲医生的对策。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变化,年轻一代更看重物质和金钱。作为传统价值观的代表,里菲医生的对策便是选择逃避。他交友甚少,行为古怪,家里的窗户也常年紧闭。他将自己的想法记在纸上,放进口袋。但是,口袋的纸团越积越多,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被他掏出。具体可用下图表示:

图2 转喻隐喻交替发生示意图

其中1代表标题“纸团”(paper pills),2代表纸(paper),3代表药丸(pills),4代表里菲医生的思想,5代表塞入口袋的纸团,6代表里菲医生的对策。安德森对这一场景的叙述,也是对自己最终选择逃避策略的转喻。

上文讨论了安德森塑造理想形象所采用的隐喻和转喻,其目的是要反映社会变迁下人们价值观的冲突。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年轻一代比传统的里菲医生更能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医生自我封闭,不能融入群体,使得村民们视其为“畸人”。因此,需要对新旧价值观在这一时期的冲突进行分析。

三、新旧价值观的冲突

“小说以安德森青年时期居住过的中西部小镇克莱德为瓦恩斯堡原型,揭示了二十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新兴时期传统小镇居民的心理状态。”[8]27在该时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逐渐发生改变,保持传统保守思想的老一辈在这场交锋中处于劣势。下文将分别以追求又高又黑女孩的男人和里菲医生为代表分析新旧价值观及其交锋和冲突。

(一)新价值观——又高又黑女孩的追求者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美国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工业国家。作为价值观系统的主要关系项之一,经济的发展促使小镇上普通人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

两年来,又高又黑女孩几乎每晚都与追求者见面,其中大部分人看重的是她所继承的遗产。经济的发展造成社会性格结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追求物质。坐拥大片农田的女孩自然成为人们渴求的目标。另外两个男子表现虽有所不同,但他们实际上在乎的仍然是物质价值。珠宝商之子表里不一,一边强调贞洁的重要性,一边虚伪无比,虽未得逞,但外表掩盖不了他对物质的渴望;大耳黑发男更为直接,占有了女孩,使其未婚先孕。

16世纪后半期,为了摆脱英国的宗教迫害,许多人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他们相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受到上帝的恩惠,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在新大陆建立一个新的家园。他们强调努力工作、勤俭节约、清心寡欲、虔诚上帝,因此得名清教。然而,工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使年轻一代放弃清教主义的生活方式,转而追求物质价值。安德森不认同这种价值观,小说反映出作者精神家园的落寞。因此,才塑造了里菲医生的形象。

(二)旧价值观——里菲医生

里菲医生虽行为古怪,被视为“畸人”,但在他身上却具有良好的品质。他和女孩的结婚并非出于金钱和性欲,这与其传统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他工作认真,坐车给沿街小镇上的家家户户看病;头脑清醒而又有所节制,不像多数人那样为遗产与女孩约会,也不像另两位男子那样为性而与其交往。他更在意精神世界,否定物质价值。在社会转型期,他无法改变社会性格发生变化的事实,只能用逃避的方式保全个人的传统价值观。他的超凡脱俗离不开安德森有意的美化,但不可否认,他的选择与年轻一代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正是安德森所赞同的。

(三)交锋与冲突

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人们精神的空虚,很多人放弃努力、虔诚和节制的生活方式,更加追求物质和金钱的享受。在这场新旧价值观的冲突中,年轻一代认为里菲医生行为古怪,惊讶于女孩会选择嫁给他的事实。他们认为自己对女孩、对金钱的渴望无可厚非,而里菲医生代表的老一辈不愿同流合污,选择了封闭的生活方式。他和女孩的结婚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结合,只可惜这种结合只维持了1年便因女孩的离世而结束,随后,医生又恢复到封闭的生活中。传统价值观在这场交锋中败下阵来。

四、安德森的创作态度

考虑作家、作品和现实3者之间的关系,会发现作家建构里菲医生的原因与其本人的创作态度分不开。作家的创作态度一旦参与其话语建构,便很容易在小说中塑造出理想的形象,这种形象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性格特征。

幼年的穷苦生活是安德森后来谴责工业文明让人类逐渐物欲化的基础。婚后,他经营自己的公司,但商人的经历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快乐,他开始厌倦物质生活,认为现代社会毫无生气,更感到工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人们精神空虚,生活堕落。他选择了逃避,弃商从文。由于美国迅速从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人们的生活和道德标准都发生了变化。安德森对这种变化持否定态度,他的小说“预见了精神匮乏以及冷漠的结局。他总结道,随着整个国家机械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文雅程度将越低”[9]70。但他无法改变这种影响,更找不到一种出路。他的回避决定了他只能在小说中反映理想社会。正如里菲医生一样,他选择的不是反抗,而是封闭自己。精神的失落使其在小说中塑造了追求精神价值的形象。他同情普通人,试图揭示人们怪异的生活方式。但他自己从未走出对生活的困惑,只能通过塑造各种行为古怪的“畸人”形象来表现自己对传统价值的拥护,这便是他的创作态度。他无法在小说中建构理想社会,只能一味美化传统价值,塑造自我认可的“畸人”形象,企图完全否定经济的价值,这是他作品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纸团》中的人物性格,可以看到在新旧道德观念交锋时,新生代的人们更加在乎物质追求,抛弃传统的清心寡欲和努力奋斗,如小说中女孩的追求者们。而以里菲医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则更加注重精神价值,他们辛苦工作,不为金钱和欲望所惑,更是以逃避的策略应对新价值观。安德森运用隐喻和转喻的创作手法,表现了新旧价值观的对抗,揭示了经济快速发展下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但是,他一味在小说中构建自我理想角色,过分强调逃避的策略,夸大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借此批判物质社会的鄙俗,因而他的创作也存在不足。

[1] 卡伦·霍妮.我们内心的冲突[M].王作虹,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 Anderson S.Winesburg,Ohio[M].Auckland:The Floating Press,2009.

[3] 卡伦·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M].冯川,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4] 卡伦·霍妮.自我分析[M].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5] 宫留记.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6] 李勇忠.转喻的认知语用阐释[J].外国语言文学,2003,(4):14.

[7] Geeraerts D.The Interaction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Composite Expressions[C].Dirven R,Prings R.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Comparison and Contrast.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3.

[8] 虞建华.美国文学词典——作家与作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9] 吴定柏.美国文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白 晨)

Escaping the Self—An Analysis of Anderson’s Writing Strategy from the Personal Character inPaperPills

LI Yi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601,China)

On the basis of Karen Horney’s psychoanalysis,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of Doctor Reefy,the tall dark girl and the two men who pursue her in Anderson’s short storyPaperPills.Doctor Reefy belongs to the detached type who is reluctant to accept new social values.The tall dark girl belongs to the compliant type for she cannot get rid of the subordinate position in marriage even when she possesses much wealth.The two men belong to the aggressive type and they are always in favorable position when they pursue the girl.With the use of both metaphor and metonymy,Anderson reveals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social values when industry develops rapidly.The grotesque image he depicts is but his idealized self-image,which is in relation to his detached living strategy and his writing attitude.

Anderson;PaperPills;character;metaphor and metonymy;conflict;writing attitude

2012-11-23

李吟(1988-),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

I 106.4

A

2095-462X(2014)01-0014-05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40110.1548.089.html

猜你喜欢
畸人纸团安德森
电影界的“强迫症之王”——韦斯·安德森
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
晚明畸人文化及其成因
晚明的畸人文化及成因
浣溪沙·无题
定格动画的新阐释——安德森和他的《犬之岛》
快走,带刺的“纸团”
纸团作怪
热热闹闹排排坐
正已烷职业中毒防控——安德森模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