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静
·康复医疗·
综合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与观察
杨晓静
目的探讨肩手综合征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方法脑卒中偏瘫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7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9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还采用了一系列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向心性缠绕法、红外线照射法和冷热水交替疗法。结果观察组39例患者, 总有效率为87.2%, 明显高于对照组7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肢疼痛, 消除患肢水肿, 阻止手部肌肉萎缩, 应为肩手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疗效
肩手综合征(RSD)是指在原发病恢复期间, 患者手部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 并使手功能受限, 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如不及时合理治疗, 将导致手、指和肩的永久性畸形, 手部的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目前肩手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常规康复训练, 但效果仍欠理想。本文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治疗肩手综合征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本科就诊的脑卒中偏瘫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78例, 其中男38例,女40例, 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57岁。所有病例均符合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1]。排除肩周炎、颈椎病、心肌梗死或丘脑病变引起的疼痛。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病情给予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推拿按摩、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关节松动等常规康复训练, 观察组除了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外, 还采用了一系列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向心性缠绕法, 取一根直径2 mm的线由远端到近端依次缠绕五个手指、手、前臂, 直至肘关节, 然后在手指的指端松开线,如此反复进行, 有利于水肿的肢体静脉回流而缓解疼痛;红外线照射法, 红外线照射可促进血管扩张, 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冷热水交替疗法, 先将患肢在36~40℃的热水中浸泡10 min, 然后在10℃左右的冷水中浸泡10 min, 反复多次进行, 以锻炼血管扩张-收缩反应。
1.3疗效评定标准[2]关节疼痛、水肿消失, 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 手部肌肉无萎缩视为显效;关节疼痛基本缓解,水肿基本消失, 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手部肌肉萎缩不明显视为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39例患者, 总有效率为87.2%,明显高于对照组7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
肩手综合征大多出现在脑卒中后1~3个月, 发生率为13%~75%[3]。一般认为本病与脑卒中偏瘫早期腕关节长时间强制性掌屈有关, 长时间病侧手背静脉输液也可引发本病。本病临床表现主要分为3期:1期时患者的患侧手突然浮肿,皮肤失去皱褶, 常终止于腕关节, 同时伴有患侧肩部及腕关节疼痛;如不及时治疗, 很快转入第2期, 2期时手部水肿减轻, 但疼痛加重, 手部肌肉出现萎缩;到3期时患肢水肿、疼痛完全消失, 患侧手完全废用, 造成终身残废。一旦发现本病, 要尽早治疗, 处于1期时是可以治愈的, 等到3期时已不可逆转。常规康复训练对本病有一定疗效, 但效果不理想。本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加红外线照射、冷热水交替等综合康复治疗措施, 取得满意治疗效果, 观察组39例患者, 总有效率为87.2%, 明显高于对照组76.9%, 表明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肢疼痛, 消除患肢水肿, 阻止手部肌肉萎缩, 应为肩手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如在症状出现时立即治疗, 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1] 黄如训, 梁秀龄.临床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59-261.
[2] 张建宏, 范建中, 彭楠, 等.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9):537-540.
[3] 陈立典, 田永胜.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中华理疗杂志, 1997, 20(2):33-35.
2014-08-04]
475000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