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梁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 辽宁沈阳 110102)
对体育院校篮球专修裁判教学改革的研究①
由世梁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 辽宁沈阳 11010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对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裁判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临场实践少、理论知识薄弱、基本功训练少、缺乏老师指导以及考核不严格是影响提高学生裁判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篮球规则教学增加了视频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加执裁技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如何正确运用执裁技巧,解决场上的实际问题。裁判教学中应注意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原则;增加临场实践的原则;及时指导反馈的原则。
篮球 裁判 教学改革
2005年教育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就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教师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十分必要。
篮球裁判能力是篮球专修学生必备的专项技能之一,具备良好的篮球裁判能力,不仅能够参与高水平篮球比赛的裁判工作,为自己今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裁判员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也能够拓展自己的就业能力,适应更多用人单位的需要。另外,本研究对体育院校如何进一步改造原有篮球课程,建立科学的篮球裁判能力培养体系也是很有帮助的。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篮球专修裁判教学改革。调查对象: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2009级3班22人,运动训练专业2010级3班20人,全国体院院校担任专修课的篮球教师20人,全国体院系统担任篮球专修课的篮球裁判专家10人(国际级裁判3人,国家A级裁判3人,国家级裁判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收集与教学系统设计有关的书籍、文章和著作,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篮球裁判教学的特点,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2.2 问卷调查法
向沈阳体院运动训练专业学生2009级和2010级学生(共42人)发放问卷,篮球专项教师20人发放问卷,向篮球裁判专家(共10人)发放问卷。共发放72份问卷,回收72份,有效问卷7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3 实验法
2009级专修1班学生为对照组,2010级专修1班为实验组。2009级1班使用教学改革前的教学大纲,2010级1班使用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大纲。
1.2.4 专家访谈法
通过现场访谈全国体院系统担任篮球专修课的国家级以上的篮球裁判方面有关专家,了解目前体育院校篮球裁判教学面临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思路,寻求改革的方向。筛选研究指标,指导研究方向。
表1 2009级学生对自身篮球裁判能力的评价(N=22)
表2 对影响2009级学生裁判能力培养因素的调查(N=22)
2.1 教学改革前篮球裁判教学出现的问题
通过调查(见表1)我们发现,2009级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篮球裁判能力评价都不高,说明我们在篮球裁判能力培养上没有达到大纲所提到的人才培养规格。为什么占用了大量的学时而学生的裁判能力确如此差强人意。从对影响裁判能力培养因素我们发现,学生临场实践少、理论知识薄弱、基本功训练少、缺乏老师指导、对裁判不敢兴趣以及考核不严格是影响裁判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见表2)。通过访谈和观察了解到学生大多喜爱打球,一到教学比赛大家都打比赛,只有个别的几个学生吹哨,因此临场裁判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因此大部分的学生的临场实践较少。学生在篮球裁判理论知识薄弱,一方面说明理论讲授的效果较差,几个班在一个场地进行理论讲授,多数学生不能专心听讲,师生缺乏互动,因此教学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学生为通过篮球裁判等级考试紧靠死记硬背篮球规则,对规则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够深入的理解规则和裁判法。篮球专项学生裁判员的基本功不够扎实,说明平时的教学中缺乏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裁判实习时,教师不能及时总结,指出学生的问题,也是学生裁判能力提高慢的主要原因。
2.2 篮球裁判教学内容的改革
所谓篮球裁判能力,是指组织竞赛,胜任篮球比赛临场裁判工作,掌握篮球规则并依据规则精神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正确执法,解决各种比赛问题的能力。
根据专家对篮球裁判能力培养内容的指标进行筛选,确定篮球规则、裁判基本功、记录台工作、二人制裁判法、三人制裁判法、执裁技巧、理论与临场考核、篮球裁判员的心理、篮球裁判员的职业道德是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见表3)
表3 篮球裁判能力培养的内容的指标(n=10)
教改后的裁判教学内容增加了裁判基本功的内容、执裁技巧、篮球裁判员的心理和篮球裁判员的职业道德等内容。这些内容是提高学生篮球裁判水平的重要内容,裁判基本功是发展学生裁判能力的基础,掌握执裁技巧是提高篮球裁判水平的必要条件,良好的执裁心理是提高篮球裁判水平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从事篮球裁判的首要环节。这些内容的增加是篮球裁判教学的有益补充。
2.3 篮球裁判教学的改革
2.3.1 篮球规则教学的改革
2.3.1.1 增加了篮球规则解释的内容
篮球规则解释是篮球规则的重要补充文件,篮球规则解释中有许多规则中不能涵盖的案例,教改前没有把篮球规则解释放进篮球规则的教学当中,只是对其中的案例进行了讲解,这样的篮球规则教学是不完整的。教改后,把篮球规则解释融入到篮球竞赛规则的讲解中,提升了篮球规则教学的深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篮球规则。
2.3.1.2 篮球规则教学中增加了视频教学
教改后的篮球规则教学增加了视频教学,视频教学的内容主要有国际篮联的裁判员学习指导光盘卷1、卷2、卷3、卷4、卷5;国际篮联规则统一光盘;以及篮球比赛中的违例、犯规、管理等案例的剪辑视频。这些视频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起来更直观,能更快地正确理解规则。
表4 篮球裁判基本功培养指标(N=10)
表5 对2009级和2010级学生参与篮球竞赛活动的调查(2009级N=22、2010级N=20)
2.3.1.3篮球规则教学中运用专题案例教学法
教改前,在篮球规则教学中,多采用集中在理论课堂讲授篮球规则,受场地的限制,在举例中只能通过语言描述来举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改后,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视频教学,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将篮球规则化整为零,在裁判实践教学中,在球场中就某一专题,例如手部犯规、带球走等专题做示范,进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直观的、近距离的理解规则,教学效果非常好。
2.3.2 裁判基本功教学改革
2.3.2.1 裁判基本功的教学内容
篮球裁判员的基本功指的是篮球裁判员从事篮球裁判工作中必须要做一些最基础的专门技术动作。根据专家的调查,篮球基本功包括抛球、鸣哨、基本手势、基本姿势与跑动、基本落位与移动、选位、移动与观察、宣判与管理程序7个方面。(见表4)
2.3.2.2 篮球裁判基本功实践教学的目标
全面掌握篮球裁判所必备的移动、选位、观察和身体准备的方法。全面掌握三人裁判法的选位、移动、轮转、换位和观察,并能熟练的运用在比赛中。裁判员达到国际篮联所要求的执裁标准手势和标准宣判程序。逐步提高裁判员执裁时的气质表现,逐步提高裁判员执裁时的职业素质和临场处理问题的能力。
2.3.2.3 篮球裁判基本功教学的手段
教改前,篮球裁判基本功没有列为篮球裁判教学的重要内容。教改后,增加了篮球裁判基本功的学时。几乎每个学期都安排了篮球裁判基本功的内容。篮球裁判基本功的教学主要以专门课教学和在专修教学准备部分中安排裁判基本功的内容。篮球裁判基本功的内容安排是根据不同学期的裁判教学的重点来进行安排,如第二学期的基本功教学安排基本手势、与二人制裁判法相关的移动和选位方面的基本功练习。
2.3.3 篮球裁判法与执裁技巧的教学改革
2.3.3.1 二人制裁判法的教学改革
教改后,二人制裁判法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赛前程序、宣判程序包括得分程序、跳球程序、违例宣判程序、犯规宣判程序、罚球程序、暂停与替换程序。区域分工包括线的分工、半场区域分工。全场紧逼,同时鸣哨的配合,追踪裁判的职责和执裁技巧、前导裁判的职责和执裁技巧,前导追踪裁判的执裁原则,前导裁判的执裁原则。
教改后,二人制裁判法实践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宣判程序、赛前程序,熟练掌握线的分工、熟练掌握半场区域分工,能较熟练地掌握运用规则的一般原理判罚场上出现的违例和犯规,能熟练地掌握运用裁判法的执裁原则和技巧明确职责分工在场上移动观察,三分的配合。
2.3.3.2 三人制裁判法的教学内容
教改后,三人制裁判法实践教学内容:赛前程序、宣判程序包括得分程序、跳球程序、违例宣判程序、犯规宣判程序、罚球程序、暂停与替换程序。轮转、转换、大三角、小三角的转换,区域分工包括线的分工、半场区域分工。全场紧逼,同时鸣哨的配合,追踪裁判的职责和执裁技巧、前导裁判的职责和执裁技巧,中央裁判的职责和执裁技巧。三分的配合。
教改后,三人制裁判法培养目标:能熟练掌握宣判程序、赛前程序,熟练掌握线的分工、熟练掌握半场区域分工,能熟练掌握运用规则的一般原理判罚场上出现的违例和犯规,熟练的掌握运用裁判法的执裁原则和技巧明确职责分工在场上移动观察。
2.3.3.3 裁判法的教学手段的改革
裁判法教学采用年级集中教学和分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年级集中到一个场地上课,老师先做临场示范,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讲解,然后再分班教学。此法解决了有的班级教师裁判水平低的问题。临场实践教学主要采用班级集中授课法,对裁判能力进行集中训练。在准备活动进行基本功训练或专题裁判案例分析,这样可以有效的针对平时在临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的讲解,也可以对裁判的基本功做阶段的培训,为后面教学的临场实践打好基础。课中教学比赛临场实践,减少教学比赛由任课教师一人吹哨的情况,只要有比赛就要有裁判和记录台,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2.3.3.4 执裁技巧的教学改革
在裁判教学改革中,增加了执裁技巧的教学内容。根据对专家的调查和访谈,执裁的技巧包含以下内容:如何正确判罚违例;如何正确判罚犯规;如何建立良好的执裁感觉;如何掌握身体接触与犯规;如何判罚坏动作、小动作和伤人动作;如何判罚违体犯规;如何管理好球队席;如何正确判罚技术犯规。
执裁技巧的教学主要采用专题形式的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模拟比赛的场景,让学生体验如何正确运用执裁技巧,解决场上的实际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4 记录台的教学改革
记录台教学的内容包括记录员的工作、计时员工作、24s计时员的工作、宣告员工作、助理记录台的工作。
记录台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记录员的工作、计时员工作、24s计时员的工作、宣告员工作、助理记录台的工作方法。
记录台的教学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再进行实践教学。记录台的实践教学是以集中实践教学与分组实践教学相结合。一旦学生掌握了记录台的工作方法,记录台的教学就与教学比赛、年级比赛、全院比赛紧密地结合。
2.3.5 篮球裁判教学考核的改革
对年级联赛中学生的临场裁判水平由裁判考核组的老师进行打分,裁判考核组的老师由国家级以上的篮球裁判员组成。裁判基本功、记录台工作采用抽签口试和临场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方式进行考核。
第一学年的考试办法:裁判基本功占裁判总成绩的20%,临场考核占总成绩的30%,记录台工作占总成绩的20%,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30%。第一学年结束后成绩合格的学生,并担任过年级联赛裁判工作2场以上或班级比赛5场以上的学生通过三级裁判员。
第二学年的考试:裁判基本功占裁判总成绩的10%,临场考核占总成绩的50%,记录台工作占总成绩的10%,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30%。第二学年结束后成绩合格的学生,并累积担任年级联赛裁判工作5场以上或累积担任班级教学比赛20场以上或参加过院级比赛2场以上的学生通过二级裁判员。
第三学年的考试:考试临场考核占总成绩的60%,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40%。第三学年结束后经考核成绩合格的学生,莱格尔测试合格且累积担任过院级比赛5场以上的裁判员通过一级裁判员。
2.3.6 裁判实践教学中坚持的原则
2.3.6.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对规则精神的准确把握,更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尽可能多的参加裁判临场实习,提高临场裁判判罚的准确性和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在赛后及时的、有目的地组织讨论,对执裁过程中出现的典型范例进行分析。只有用理论指导临场,临场又反过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样才能使裁判综合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
2.3.6.2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直观性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录像资料和录像反馈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学,开阔思维和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2.3.6.3 增加临场实践时间的原则
开展形式多样的篮球裁判临场实践,培养自信心。临场比赛实践是提高学生对比赛的监控能力和实践能力最有力的方法。
2.3.6.4 及时指导反馈的原则
学生在临场裁判中,一定要有老师做指导,这样会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教学的效率。及时地指导和反馈会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4 运动训练专业篮球裁判教学的总体构建
根据对担任体育院校篮球专业课的篮球国家级以上的篮球裁判员专家的调查和访谈,对运动训练专业篮球裁判教学总体构建如下所示。
第一学年:基本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规则解释;较熟练掌握裁判基本功内容;较熟练掌握二人制裁判法;较熟练掌握记录台的工作;能基本掌握运用规则的一般原理判罚场上出现的违例和犯规;能基本掌握运用裁判法的执裁原则和技巧明确职责分工在场上移动观察;参加班级三对三比赛、年级联赛、自发组织校内课余比赛的裁判工作;参加全院篮球比赛的记录台工作;通过三级裁判理论和临场考试,达到篮球三级裁判员水平。
第二学年:熟练掌握篮球竞赛规则和规则解释;熟练掌握裁判基本功内容;熟练掌握记录台的工作;熟练地掌握三人制裁判方法;能熟练掌握运用规则的一般原理判罚场上出现的违例和犯规;能熟练地掌握运用裁判法的执裁原则和技巧明确职责分工在场上移动观察;参加班级年级联赛、自发组织年级比赛的裁判工作,参加全院非体专业学生篮球比赛临场裁判和记录台工作。选派优秀的学生参加社会比赛的临场裁判工作。通过二级裁判理论和临场考试,达到篮球二级裁判员水平。
第三学年:熟练掌握三人制裁判法的宣判程序、赛前程序,熟练掌握线的分工、熟练掌握半场区域分工,能熟练的用规则的一般原理判罚场上出现的违例和犯规,能熟练的掌握运用裁判法的执裁原则和技巧明确职责分工在场上移动观察。参加班级年级联赛、自发组织年级比赛的裁判工作,参加全院非体专业学生篮球比赛临场裁判和记录台工作。选派优秀的学生参加全国、省、行业系统等社会比赛的临场裁判工作。部分学生达到一级裁判员水平。
2.5 教改后裁判教学培养体系的教学效果
从对2009级和2010级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参加篮球竞赛活动的调查(见表5)我们清楚的发现,经过新教改后学生的裁判实践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参与人数、参加人次都超过了上一年级。这说明,此培养体系是可靠和有效的。
(1)学生临场实践少、理论知识薄弱、基本功训练少、缺乏老师指导、对裁判不敢兴趣以及考核不严格是影响裁判能力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2)篮球规则教学增加了视频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将篮球规则化整为零,在裁判实践教学中,对某一专题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效果好。
(3)培养学生临场执裁能力主要采用班级集中授课和利用准备活动做阶段培训和专题案例分析,以及与教学比赛和其他比赛相结合的方式。执裁技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如何正确运用执裁技巧,解决场上的实际问题。
(4)裁判教学中应注意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原则;增加临场实践时间的原则;及时指导反馈的原则。
(5)不同年级学生对裁判能力考核的内容和比重不应相同,学生要通过裁判等级就必须达到班级教学比赛、年级比赛和院级比赛的临场次数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裁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规则[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18-172.
[2]崔鲁祥.篮球竞赛与裁判[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100-150.
[3]李杰凯.实用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4]杨茂功.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5]戴文.篮球比赛中身体接触与侵人犯规判罚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3):113-114.
G841
A
2095-2813(2014)10(b)-0035-04
由世梁(1973,9—),男,辽宁瓦房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