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雅兰 胡娟娟 张维庆
(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高等师范院校中年女教师骨质疏松症的运动处方
——以甘肃兰州城市学院为例
关雅兰 胡娟娟 张维庆
(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进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本文通过对甘肃兰州城市学院中年女教师骨质疏松症病例随访样本的分析、比对,认为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怎样使中年女教师积极主动的预防骨质疏松症,进而保证自身的身体健康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针对中年女教师的工作性质与骨质疏松症的特点设计的运动处方,则是预防该疾病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女教师 运动处方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疾病,主要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进而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等。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在高等师范院校中中年女教师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影响,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呈一种逐步升高的趋势。且不止如此的是:我国“有6000~8000万骨质疏松患者,美国每年因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患者有120万,日本65岁以上老人中有1/3患骨质疏松”[1]。“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达16.1%,60岁以上人群为22.6%,80岁以上人群,50%的人患有此病。而中国50岁以上的妇女中,两人中就有一人患骨质疏松症”[2]。鉴于以上的认识,通过对甘肃兰州城市学院中年女教师骨质疏松症病例随访样本的分析、比对,发现在该院284名女教师中,中年女教师的人数为192名,占全部女教师人数的67.6%;而在这192名女教师中,已有或因自身感受不适,并通过体检发现病症的人数分别为23人与37人,比例分别11.9%与19.2%,占全部中年女教师的31.2%,比例不可谓不高。而怎样使高等师范院校中年女教师积极主动的预防骨质疏松症,进而保证自身的身体健康则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之一。本文根据高等师范院校中年女教师的工作性质、生理特点及运动能力的水平,结合作者本人的工作特点,认为在高等师范院校中通过运动处方的方法是中年女教师积极主动的预防骨质疏松症,进而保证自身身体健康是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
1.1 骨质疏松的定义
1993年第四届关于骨质疏松的会议,将其定义确认为:骨质疏松是由于骨量的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这种疾病是由于全身骨骼系统长期、持续的丢失骨所造成的。
1.2 骨质疏松的病理特征
骨质疏松的病理特征有:(1)骨组织量减少。这是其基本的病变之一,具体表现为骨量逐渐减少,由此导致单位骨体积内的骨组织含量减少,即骨密度降低;(2)骨的微结构异常。由于骨量的逐渐减少,使骨变薄变轻,骨小梁变细。而相关骨小梁之间的连接也逐渐消失,甚至骨小梁也消失。这些特征主要反映在中轴骨上。中轴骨即脊柱,其椎体内部由松质骨构成,呈海绵样网状结构。骨小梁的消失,可使孔隙逐渐变大,原先规则的海绵样网状结构,变成不规则的孔状结构,从而导致骨的微结构被破坏。
在我国著名的两部医学典著《灵枢天年篇》与《素问阴阳名家大论》中分别有:“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英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的描述。同样在现代医学中,女性到响午过后,不管是从脑力还是体力上说,一方面仍处于稳定而健全的时期;另一方面又进入了某种生理的衰退期。由此不难看出,当女性步入中年,人体各项机能逐渐降低,骨骼和肌肉的功能也开始逐渐减弱,骨密度降低,关节软骨再生能力缺乏,脊椎骨骼压缩,背部和下肢各部的肌肉强度减弱,骨骼中的矿物成分增多,这就使得骨软骨纤维化或钙化,骨质变脆、变得疏松,而这种状况易导致骨骼受力不均匀,使机体产生修复性反映而形成骨刺,骨质成份分布异常,而这往往是造成骨坏死、骨折、骨折不愈合、骨痛、椎间盘突出、驼背、身材变矮、骨折等常见病的内在病因。因此,骨质疏松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尤其是当代女性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1)运动量化是骨质疏松症运动处方的关键。针对个体运动能力的差异,进行此运动处方时的运动强度可以参考以下指标。
①保持最大心率(HRmax=220-年龄)70%~80%,即30~39岁140~160次/分;40~49岁120~146次/分;50~59岁118~139次/分。②中年人一般不超过160次/分。(见表1)
(2)有氧耐力运动及平衡和灵活性训练可根据自己爱好选择如健美操、太极拳、秧歌、扇子舞等运动方式。
对于骨质疏松症这种疾病,尽管人们提出和大量采取了诸如补钙、激素补偿疗法等种种预防与治疗措施,但效果却因人而异,千差万别,有的甚而造成更加不良的后果。科学研究与实践表明,适度、合理的运动锻炼才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适当的运动对骨骼系统有良好的刺激作用;一定的应力刺激所产生的生物电能帮助钙离子沉积于骨骼,防止骨质脱钙,促进骨的代谢。同时,还可牵伸肌肉、韧带及关节囊,防止肌肉萎缩;能够起到“保持运动功能,减少骨折”的作用[3];运动“使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浓度增加,从而增加骨钙含量”[4];运动可以增加睾酮与雌二醇的分泌,能促进骨的蛋白合成,骨基质总量增加,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使骨皮质增厚和骨密度增高。
5.1 结论
运动对提高局部肌肉耐力,增加肌肉,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功能有重要作用。对骨质疏松的患者推荐进行的综合运动方案以较轻承重为主,可增强附着骨骼上的肌肉群。患者活动时变化不同的体位,可影响骨表面曲度所施加的负荷,它与骨的重建有关,因此运动能增加凸面面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使骨骼所承受应激的能力得以增强。当然,这些运动要根据个人运动能力的不同,应该逐渐提高运动负荷,使患者不断产生新适应。
5.2 建议
根据高等师范院校中年女教师的工作性质、生理特点及运动能力,建议运动时采用以下方式。
5.2.1 有氧耐力运动
有氧运动可刺激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可通过如慢跑、快走、踏车和登台阶等方式进行。
5.2.2 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可以有效防止因年龄增长而引起的肌力能力的降低,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肌力运动通常包括:(1)等张运动,以杠铃、哑铃为主要代表;(2)用力对抗抵抗物而不发生移动的等长运动;(3)需要专用设备的等动运动;(4)其它。
5.2.3 平衡和灵活性训练
该项训练起到预防跌倒的作用,运动方式有健美操、舞蹈、太极拳等。
[1]h t t p://w w w.h a o d f.c o m/z h u a n j i a g u a n d i a n/shenjiedr_832033919.htm.
[2]http://news.sina.com.cn/c/2005-06-22/00177008529.shtml.
[3]章晓霜,高顺生.运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2).
表1 预防骨质疏松症20周运动计划
G804
A
2095-2813(2014)10(b)-0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