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 100875)
体育专业新生伤病成因的调查分析
——以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为例
王超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 100875)
体育专业学生要经常参加大负荷的身体训练,并且体育运动对抗性逐渐增强,所以运动损伤是难以避免的。近年来发现,体育专业学生中,新生伤病率要多于其他各年级学生,对于此现状,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学生进行访谈研究,了解其受伤成因及类型,探索体育专业新生比其他年级学生受伤频率高的原因并给予对策和建议。
体育专业 新生伤病 伤病成因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是以培养综合型体育人才为目的,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教学目标,培养国家所需的尖端体育人才。因此对于学院课程的建设来讲,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必修课,培养提升学生多方面、多项目的运动及教学能力。并且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作为主项。每年的一年级新生所学习的课程都是多种体育项目的必修课程。但据了解发现,每届的一年级新生由于伤病请假的人数会比高年级学生要多,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的一年级新生伤病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高年级学生进行对比,对一年级新生伤病的原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分析。通过本次调查研究,了解体育专业学生因伤病不能参加专业课程的学习的原因,并将其原因归纳总结,为一年级新生伤病的预防提供参考和建议。
1.1 访谈概况
本次访谈研究的流程为访谈资料获得和收集,编码及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本次研究共访谈32名受访者,其均为在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内由于伤病不能参加正常的技术课练习的同学,通过电话联系方式联络受访者,经允许后进行电话或面谈等方式进行访谈,访谈时间一般大约5~10 min,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和和收集。本研究将分为性别、年级、专业、受伤部位、受伤成因以及受伤产生的影响等六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总结出体育专业学生受伤成因及对比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1.2 体育专业学生受伤人数对比分析
根据表1显示,一年级体育专业学生受伤人数明显多于其他两个年级体育专业学生,并且数量随年级增长而递减,且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专业受伤学生总人数相等,所以说运动损伤与专业无明显差异。普遍男生受伤的数量要比女生人数多,这也和学校男女生比例情况有关。
1.3 体育专业学生受伤部位统计分析
在收集的伤病信息中,踝关节扭伤及膝关节损伤的人数较多,所占比重最大,是主要伤病表现;其次是手臂和腰部伤病,也是易发性损伤;而肩关节、大、小腿及面部损伤则是相对少见的伤病。(见表2)
表1 2013—2014学年度体育专业受伤状况统计
表2 体育专业学生受伤部位及成因统计
表3 受伤后所产生影响分析
表4 受访者回答记录统计
1.4 体育专业学生伤后影响程度分析
本研究将损伤依照受影响程度不同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中度损伤,分别根据表3中的三个休养时间长短而划分,休养时间越短损伤度越轻,反之则越重。
根据表3显示,三类不同程度的伤病人数中,轻度损伤人数略高,中度与重度损伤人数相似,且中度损伤和重度损伤的人数已经占受伤总人数大于1/2,也就是说在受伤的学生中将有一大半的人要休息两周以上甚至更久。受伤的学生即使能进行技术课训练也仍然不能完全投入到训练课程中,所以因伤病导致的学生缺课已经严重的危及了学校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学业进步,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伤病防治的重视。
1.5 受伤原因调查、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对32名学生进行访谈,以试图了解和探究伤病的原因,并且探究为什么受伤人数会出现随年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最后将其访谈内容做下记录。表4则是访谈中“请说明受伤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受访者回答的记录统计表。
表4是对受访者从1~31进行编号(注:1~21号为大一年级学生,22~29号为大二年级学生,30~32号则是大三的学生),并在他们回答的原因中选其根本因素,并简化回答中心大意填入表4中。
根据表4对受伤原因的调查统计,将影响运动损伤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1)准备活动不充分;(2)注意力不集中;(3)过度疲劳;(4)器材不合适;(5)练习方法和技术动作错误;(6)旧病复发;(7)身体素质差;(8)外力所致或误伤。
通过访谈得知,新生的技术课程多于其他年级学生,所以由于课程编排密集而引起过度疲劳最终导致的运动损伤是新生受伤的主要原因,也是新生受伤人数多于其他年级学生的根本原因。
2.1 结论
根据研究所获得的资料得出,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与专业无关;通常情况男生受伤的数量普遍要比女生人数多,这也和学校男女生比例及学院特征情况有关;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受伤的学生中,踝关节扭伤及膝关节损伤的人数较多,所占比重最大,是主要伤病表现;其次是手臂和腰部伤病,也是易发性损伤;而肩关节、大、小腿及其他损伤则是相对少见的伤病;根据调查得出,因伤病导致的学生缺课已经严重的危及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相当重大而又棘手的问题,应该重视此问题。
2.2 建议
(1)正确对待学生运动损伤问题,并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尽快解决及摆脱此问题所带来的阻碍。
(2)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提高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并且对重点部位重点保护,以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3)学校应优化课程安排,合理地编排技术课程,使得技术课程科学合理。
(4)上前或课中应随时监测器材及场地的安全性,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5)严格控制技术课的训练负荷,避免学生由于过度疲劳而引起运动损伤和旧伤复发。
(6)在训练课中,教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学生运用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提高运动能力,于此同时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以保证技术动作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7)在课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状态,以便于区别对待,避免学生由于不适应练习而出现运动损伤现象。
(8)学生自身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课前做热身和准备活动时一定要充分,使得自身运动机能适应运动的负荷量。
(9)在练习和学习时应全神贯注,认真对待,避免精神分散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1]陈爱国,颜军.运动损伤问题的心理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781-786.
[2]刘晓莉,张琴.体育专业在校生运动损伤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1):46-47.
[3]王慧丽.体育教学中常见伤病的预防和急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44-47.
G80-32
A
2095-2813(2014)10(b)-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