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本”视角探索词语教学之“深度”

2014-07-17 06:39施昌祥
教师·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班长词语深度

施昌祥

汉语中词语的韵味极为丰富,每一个词语所涉及的现象与内涵都是极为深刻的。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同时,它又是作者个体情感和意识等表达的载体。在阅读教学中要“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词语教学是否适度,决定着学生精神成长、人格完善、语文素养提升等方面。在当前课改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词语的“深度”教学一度被漠视,甚至被回避。然而,具有一定深度的教学,才能合理地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真切感悟,挖掘蕴涵在文本中的人文内涵。因此词语的“深度”教学,必然成为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要求。

一、词语教学之思维深度

文本中词语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词语包含着思维的内容,思维隐匿于词语之中。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品质,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个人的理解与思考。用审视的思维目光,通过词语媒介,引导学生对文本、作者、事件、教师等,进行质疑、反思,实现自我否定与自我超越,从而塑造着学生崭新的生长智慧。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教学片段:

天刚刚亮,他就到达了太阳所在的地方。当时,那颗金光灿烂的球体正好从地面升起,开始天空中的旅行。普罗米修斯把长芦苇秆的一端触到火焰,绒髓点着了,慢慢地燃烧起来了。他揣着那个宝贵的火种赶回出发前的地方。

学生在阅读这一段时,“揣着火”的语境让学生困惑,急欲明白。教师在引导学生体悟这段文句时,扣住词语“揣”,引导学生思考、品味。

师:同学们,这一段中,哪一个词语一下子就跳入了你的眼帘?

生:“揣”!这么令人恐惧的火,他竟然揣在怀里,不怕灼肉受伤吗?

生:“揣”字,说明了火种是多么的宝贵!

生:是啊,把火揣在怀里,又钻心又恐惧。但是普罗米修斯却这样做,我为他为了百姓的幸福这种坚强的品质而敬佩。

……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揣”的语境,“揣”火入怀,撕裂了学生的常识性思维,也破除了学生经验性的认知。这样,通过词语“揣”,挖掘文本背后的作者思维,体验文本背后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样,不仅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了文本的深层,文本的思想与神韵,在学生的心灵之间交融,他们的思想不再停留于文本的表层,而且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洞察力、联想力和深度思维。

二、词语教学之表达深度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词语应该是“得意而得言”。教师是学生词语理解、掌握、运用及建构的协助者和促进者。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本词语,更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表达中的“遣词造句”,去探索、发现文本中词语表达的密码,从而使学生自己原有的语言结构发生优化,完成新的建构。

《种一片太阳花》教学片段——

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地绿叶上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师:同学们,这一段中你感觉哪一个词语用得好?

生:“闪”这个词语用得特别好,它把太阳花写活了,写得太生动了。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呢?

生:“闪”这个词语,一下子就写出了作者“惊叹”的心理活动,真是太贴切了。

生:“闪”在这里应该是“迅速,非常快”的意思,写出了太阳花迫不及待开花样子,太有意思了。

……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推敲、掂量比较,细细揣摩,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情感性、形象性等,体悟词语表达的内涵和情感。在本教学片段中,学生觉得“闪”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一种情感,一种活泼生气。此时简单的文字符号一下子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幻化成了醉人的美景、迷人的境界和不尽的快乐。这样将简单的文字“闪”教得“厚实”,从而让学生获得审美感、情味感、意蕴感。

三、词语教学之情感深度

没有触及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同样,没有情感融入参与的教学必定是无力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词语,不应仅仅是一种旁观的审视,一种理性的分析。而应该是再现词语情境中的一次经历,一次体验。让学生的情感与主人公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让词语的理解过程成为一次悉心的交流、精神的相遇、灵魂的沟通。

《金色的鱼钩》教学片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词语“硬咽下去”,设计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透过这一段文字,哪一个词语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震撼着我们的心?

生:“硬咽下去”。这个词语让我们了解了一位坚强的红军战士。

生:是啊,老班长“硬咽下去”的,不是米饭,不是面包,而是草根和鱼刺,我实在想象不出老班长当时喉咙的痛楚啊!

生:我曾经被鱼刺伤过喉咙,到现在,一看到多刺的鱼,我就很恐惧,而老班长,为了填肚子,竟然连草根和鱼刺硬咽下去,可见当时情况多么的艰难,老班长的内心多么的刚强。

生:这词语,说明了老班长有着超乎常人的坚定意志和惊人的革命毅力啊!

生:老班长给伤员吃的是鱼肉,而自己“硬咽下去”的,却是草根和恐惧的鱼刺,这种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关心战友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啊!

……

教学中,教师敏锐地抓住文本词语“硬咽下去”,精心设计,成为课堂中“精彩”的训练点。学生通过品读词语,走进了文本那个艰苦卓绝的环境,走入了老班长关怀战友、舍己为人的情感世界,感悟着无数像老班长一样的革命先烈,为了战友,为了求解放,为了胜利,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意志与精神! 教师在这样的教学中,才能经常霍然唤醒学生平静的情感意识,启悟心灵精神的最深处,让学生在体验文本情感的深渊中,蹦跃出新的生命意识。小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是错综复杂的,可以说,学生被生活的深度所包围着,学生的判断、思维、表达等需要不断地提高。否则,学生将陷入现实生活的“深渊”不能自拔。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并精心设计,把握教学的深度,从而引导学生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架设起一座座桥梁,从词语中获得“画面、深度和张力”,领悟欣赏词语的意思、意蕴、意味,亲历词语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的词语学习从孤立走向整体,从解词走向“悟意”,从积累走向运用,从运用走向创造,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洪洪,董富强.语文教学:追寻“简单”与“深度”的和谐[J].江苏教育,2007(2).

[2]曹明海.语文教学本体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班长词语深度
容易混淆的词语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班长的烦恼
深度观察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