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

2014-07-17 01:03贾志刚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陶冶诗意素养

贾志刚

陶冶性教学符合语文课程教学理念,把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巧妙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同时,既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也是一种育人的方法。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诗意语文目前的语文教育受到现实情况的包围,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语文教师也受到这种影响,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这是一种短视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新课改的春风下,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努力,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陶冶性教学模式。

一、倡导“诗意语文”,追求诗意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许多语文教师已经对语文教育的陶冶功能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把构建诗意语文,诗意课堂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侧重陶冶学生的情操,鼓励学生精神的养成。在诗意语文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大胆尝试,立足语文教学目标,依托语文教材丰富的内容,营造有特色的诗意语文的课堂。语文课程具有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的作用,纵观目前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语文教育正在趋于传统回归,而小学阶段对于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正在逐步趋向于一种文化教育,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文化情怀,是对生活的一种诗意领悟。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单纯依靠“教”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而应该上升到“陶冶”的高度。

二、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

1.形真

形象是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外在要求。小学生也是通过直观的形象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而小学语文教材在文章选择上,也侧重于选择一些形象鲜明的教学内容。但是语言文字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何让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这就依靠教师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教师通过对语言描述的形象的解读,让学生去深切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让学生受到一种陶冶。

2.情深

小学语文教学的陶冶性教学,要求语文教学能够打动学生。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用真实情感打动学生。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只有用好一个“情”字,才能真正把握语文教学内容的主旨,能够把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发掘出来。同时,教师能够恰当地表达课文蕴含的情感主旨,也让学生能够领悟得透彻。在教学目标中,其中一方面教学目标就是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当教师融入课文的场景,才有利于学生真实情感的融入。

3.审美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教学,蕴含着美的形象和意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文章体现的美的意蕴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能体会到美,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教师在陶冶性教学模式下,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审美的能力,这是陶冶性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

三、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方法

1.情美交织的情境法

在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中,情境法是语文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以既定教学目标为指导,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通过构建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显著的特点,诸如画面形象、情境逼真,通过学生切身的体验,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都调动起来,促使学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情境法是陶冶性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感受语文学科的美,体验生活的美,能够毫无保留地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

2.提高素养

(1)语文素养。构建陶冶性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语言表达水平以及板书书写水平和对教材解读的能力,教师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等等。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对于构建陶冶性语文课堂的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对于可塑性极强和模仿能力较强的小学生而言,素养高的语文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榜样的力量。

(2)文化素养。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是通过语言媒介,与文化构成的统一体。在陶冶性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文化的传承者,教师要把文化的精髓传授给学生。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既要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的养成,同时也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加强学生文化素养养成的方式有许多种,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让学生认识中国的对联文化,认识中国的成语文化等等,语文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聆听中国的民族音乐,诸如《春江花月夜》,或者是《高山流水》,虽然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不一定达到领悟的高度,但是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定有所感悟。小学语文教师在构建陶冶性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更多的去学习和领悟。

3.小学语文陶冶性经典诵读教学探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校园兴起了诵读经典的热潮。在继承传统国学经典中,古代蒙学读物受到小学的欢迎,这些读物具有较强的文化陶冶功能,同时内容简单,思想积极向上,适合儿童精神和语言的养成。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可以把《三字经》《弟子规》等一些传统国学经典读物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传达给学生,旨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

同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零散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蒙学经典。比如,可以利用早读或者利用课前的一段时间,见缝插针。诵读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声音洪亮,感情充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诵读方式和方法,真正能从经典诵读中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到诵读中去,这样也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陶冶性教学模式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导致的语文教学人文性和文化性流失的问题,已经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该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小学生语文修养的培养,加强学生情感的养成,让语文课堂是充满诗意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钟小雨.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王柏励.语文教学情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陶冶诗意素养
Biodegradable and flexible ι-carrageenan based RRAM with ultralow power consumption
诗意地栖居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冬日浪漫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被耽搁的诗意
在现实之中寻找理想,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