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4-07-17 20:01陈光烈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陈光烈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价值也被数学老师所普遍接受。数学课程改革,旨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不利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乐于学习,热爱学习,培养他们搜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教学自主学习课程改革一、对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以来,探究教学逐渐深入课堂,对于探究为主的数学课堂,主要指的是,在数学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观察、讨论、探究等一系列过程,对数学问题提出、质疑和解答,理解相关数学概念和数学结论,同时掌握对数学知识的基本运用。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数学探究式教学课堂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猜想发现、抽象概括以及推理论证和归纳转化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相关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思想。

在探究式教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能够较好地了解数学课程,形成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相对复杂的数学现象中发现一般规律和方法,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同时让学生逐步养成探究数学的学习习惯。同时,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由抽象化变得更为直观化和具体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课程兴趣,因此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基础阶段的数学学习。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点,要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引导小学生产生探究动机,并主动去探究和发现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小学探究式教学构建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弱化学生主体意识的现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课堂的重要位置上,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是课堂的“导演”,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2.民主性原则

在小学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民主,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的重要保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民主的,教师即使课堂教学的设计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同时教师也应该和学生一起去进行探究。在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应该充分贯彻民主性原则,构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积极质疑,大胆探究。可以说,教师鼓励学生探究的行为和精神。

3.问题性原则

具有问题意识,是数学学习的关键,也是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关键,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问题也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他们进行探究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设置问题情境,给学生提问的空间,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内驱力,从而让学生在问题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创设情境是实现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实现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目标,需要小学教师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数学探究源于数学问题的提出,而数学问题的提出又依赖于一定的数学情境。教师在构建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时应该营造数学情境,巧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充分探究的空间。

1.从生活中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有密切的关联,体现“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特点,新课改理念也比较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因此,让数学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途径。例如,笔者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在课前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正出现的圆形,如常见的碟子和饭碗,以及上下学途中遇到的车轮,或者衣服上的纽扣,等等。低年级的同学对圆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圆的外观以及圆形的常见性,而对于五年级的同学而言,就应该思考圆的一些特点,如为什么生活中“圆”比较常见,等等,引导学生产生一系列疑问,在授课过程中再引导学生去一步步思考和解疑。只要调动学生的兴趣,他们的思维才会紧跟课堂旋律,一步步思考,并逐步解决疑惑,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2.从学生的尝试中创设情境

探究是让学生去自己探索研究学习中遇到的一部分问题,既然是探究,那就有各种可能,如探究成功或者探究失败。笔者认为,尝试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例如,笔者在教授“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时”,因为学生已经学过“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都信心十足,笔者给学生出了一道题“272÷34”,让学生进行运算,但是在实际的运算过程中,许多学生遇到难题,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从有趣的故事中创设情境

在小学学段,数学是相对枯燥的一门学科,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是对数学老师的一个考验,也是对其教学艺术的考验。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学生营造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听老师讲“认识分数”这一节内容时,讲课老师巧妙地引入了“小猴分桃”的故事,把一篮子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问如何进行均分。学生们听到这个有点意思的故事,纷纷举手帮忙分桃子,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4.从动手操作中创设情境

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进行动手操作,去加深理解。在讲解“可能性”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去尝试一下,如拿出一枚硬币,去抛,然后记录正反面的次数,等等。也许,这种做法本身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限,但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同时可以实现探究课堂的构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小学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供了契机,不论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必然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是我们倡导的一种教学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杨承印,马艳芸.我国“探究教学”研究十年[J].教育学报,2007,(04).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