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更应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由此看出,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同,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同,因此,语文教学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主要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
初中语文教学效率问题情境一、有效利用课堂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提问应该具有教学价值,并且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考习惯,同时符合教材重点。从实质上来说,语文教学提问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水平。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细心了解和观察,从而在提问时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提问的方式挖掘出来,这样才能达到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目的。
由于语文课堂提问需要具有教学价值,因此若要想充分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与教学水平,在提问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习惯与心理发展特点,同时在课堂中,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大胆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立即说出答案,要适当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到答案。只有教师重视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发扬民主作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好课堂环节
良好的课堂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每次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都应设计出良好的开端,用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进入正题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探究心理,因为在教学的中间环节才是整个课程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找出新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最后,在课程进入尾声时,教师要巧妙地突出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深化主题,加深学生的记忆,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我从实践中总结了创设情境的如下方法:(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4)利用名言警句创设问题情境;(5)借助各种故事创设问题情境;(6)借助各种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总结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一是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用暗示激励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欣赏的话语,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并允许学生提出无价值的问题,不轻易否定。二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提出问题。(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3)组织汇报讲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三是重视对问题的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
四、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学习,便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更偏向于“授之以鱼”,老师要做的便是通过对于课文的讲述,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渔”。
(一)必须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处于主体的地位,学生大多数时间处于被动的听和背诵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学生很难自主的思考,培养自身的能力,师生之间也难以进行平等的交流,老师必须转变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之间真正平等,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也愿意学习这门科目,并且主动积极的进行思考,并且主动的发言。
(二)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课堂上讲完一段之后,可以让学生多进行思考,多问为什么,并且尽量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该从什么地方进行思考解答问题,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教师应该加以适当的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的思路走到极端,和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办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
对于学生自己思索出来的答案,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说出来,思路正确的和有一定创新意识的答案,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表扬,若是思路不正确的,老师也应该进行一定的鼓励,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欢乐,而不是在学生回答思路不对的时候就说学生笨,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便会不喜欢语文课,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效率更是无从谈起。
(四)教师要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除了让学生思索问题,老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比如说,你觉得这篇文章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有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述。这样的问题都有着一定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的去探索和思考,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若想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大胆质疑的精神。语文是母语课程,实践与练习的机会无所不在,教师只有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秀军.探析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之道[J].语文学刊,2011,(06).
[2]付和敏.构建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J].中学语文,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