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章 李玉华
在教学中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最终目的,让创新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探究的问题。
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创新教育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创新意识发展和培养的良好阶段。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创新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让创新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设置情景,制造悬念,激发学生产生创新欲望
要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这是科学创造力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进入学习角色,这应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例如,在讲述《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课时,为了唤醒学生的好奇天性、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课堂讲述新课之前,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曲中唱出了东北人民到处流浪、无家可归的思乡之情,在这种悲壮的气氛中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激情学习欲望。
二、设疑引思,正面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有疑方思,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及教学目标要求,由浅入深地设置一些梯度性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顺藤摸瓜,在相互讨论中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在探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问题的设置大致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及所学知识的重、难点设计梯度性的问题利用学案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课堂自主学习来解决问题,对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由小组讨论或者是教师点拨解决,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
方法二:教师提出一些由表及里的疑问即探究性的问题,然后用投影图片、史料、影视片断,让学生观查分析,或小组讨论来解决,最后教师点评,对所学知识给以系统的总结和正确的评价,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深化理解。
设疑引思,教学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问在关键处,课堂学习能使学生学得顺利、理解得更深刻。正面引导,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可以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优化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生天性好奇,凡事总爱问“为什么”,作为教师应保护学生这种天性,问答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最直接、反馈最及时、信息交流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
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紧扣课题,巧设与本节课相关的悬念,如在讲授《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多媒体辅助课件出示美国的星条旗,并问:“这是哪国的国旗?美国何时诞生的?美国何时真正获得独立的?独立后的美国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对于所学知识以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所提问题要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侧重基础的原则,课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知识过渡以问题搭桥,教师善于有效整合所学历史知识,通过让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
知识复习以问题贯穿,学生在一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往往是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所以教师需要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归纳概括,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如在复习美国史专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材料题:“安•尼克松•库伯的一生”见证历史:1902年,安•尼克松•库伯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黑人家庭中。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像她的父母一样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18岁时,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白人去选举他们共同的总统,像她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的。
27岁时,她原本在一家小工厂做工,靠辛辛苦苦的劳作来支撑她的家庭。但是,这一年,她失业了,她看到了无数倒闭的企业,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失业者,发疯似的在银行门口挤兑的人群,仿佛美国一夜之间陷入了绝望之中。好在这样的日子在4年之后有了转机,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的感战胜了恐惧。”
1941年,39岁的安•尼克松•库伯得知了一个非常震惊的消息:珍珠港遭到轰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战争结束后,还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随着“人类登上了月球,柏林墙的倒塌”,她知道了世界由于人们自身的科学和想象力连接到了一起。
2008年,106岁的安•尼克松•库伯亲眼见证了同样身为黑皮肤的美国新一代领导人诞生,她认为奥巴马的当选必将会给美国的发展带来生机。
结合历史知识,阐释安•尼克松•库伯的一生经历。(1)“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为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指的是谁领导的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2)27岁那年安•尼克松•库伯等人失业的原因是什么?“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指的是谁?他是如何使美国度过这次“恐惧”的?(3)“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指的是哪一次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指的是什么战争?(4)最先登上月球的是哪一个国家?“柏林墙的倒塌”意味着什么?(5)“奥巴马的当选”与安•尼克松•库伯小时候听的故事有关系吗?为什么?
问题呈现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讨论,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通过抢答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并将竞争机制引入历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课堂抢答激发了学生争强好胜的意识,给学生以显示自我的机会。因此,教师应根据题目难易程度,注意学生基础的差异,给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
四、结语
教育创新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导方向,改革课堂教学是重点,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知识,学活知识,全面提高综合能力。我们只要做有心人,那么,埋在孩子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够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