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丹
自主学习指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其终身享用。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自主获取知识的初步感知。学生通过预习,熟悉教学内容,并且大致找出预习内容中的重难点。在教授新课前,布置一定的预习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看书。当教师讲新课时,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预习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听讲。这样,学生就能较快地理解教学内容,缩短教师的讲解时间,减轻课堂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整理消化,弥补不足,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启下,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学习了新的内容后,如果学生能自觉复习,从记忆规律方面来说,能增强记忆效果,训练记忆能力;从知识巩固方面来说,学生及时地复习能使知识在头脑中得以强化吸收,利于学生对其他新知识的掌握。
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1.培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驱使人接近自己所喜欢的对象。对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学习兴趣表现为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喜爱,是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许多教育家都主张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更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可见,良好的教学气氛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充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客观存在差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能时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追寻这种体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最清楚什么样的学习最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最清楚自己想知道什么。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让他们明白学习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指导他们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不断改进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学生摆脱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真正从学习中获得知识,获得乐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其终身受用。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四棵树二小)
·编辑 董慧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