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拢
摘 要:部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阅读效率不高。要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势必优化期待策略,调整期待视野,有效调控阅读教学,引领学生深度阅读,提升阅读品位。
关键词:阅读期待;期待策略;阅读效率;优化
反思所处区域初中阅读教学,课堂缺少灵动,学生学得浅薄,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对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期待重视不够。试问,没有阅读期待,怎能深度阅读,怎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呢?要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势必优化期待策略。
积极的阅读期待具有三大特征:目标性、情境性、综合性。我们在充分考虑“阅读期待”特征的同时,可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认知水平等着手引领,优化期待策略,有效调控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效率。
一、设定目标,契合“期待”
设定阅读目标,—要根据文本的内容、意蕴、美点、审美价值及课程目标要求,二要根据对教学对象的认知结构、阅读意愿、阅读情绪、阅读所带的问题的了解设定阅读手段和预期的效果。两者要合而为一,不断“契合”,所设定教学的目标,层次分明,有序发展,不断契合学生成长的期待,让学生跳起来摸得着。这样学生容易获得期待实现的成就感,阅读的积极性也就不断地强化。例如,《春酒》阅读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识春酒,知文意”“品春酒,懂琦君”“醉春酒,享韵致”“酿春酒,抒情怀”这样四个环节步步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逐一升级,不断地契合学生的期待,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体悟琦君情怀,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乡之情、民风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从而唤起学生走进琦君进行拓展阅读的期待。
二、创造情境,激活“期待”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找准感情基调,将学生沉睡的情感唤醒,积极营造充满真情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探究课文的激情,从而为阅读提供强大的动力。根据学生猎奇的心理特点,有效地创造情境,学生则会被深深地吸引。教师可利用生动的语言或借用媒体创造问题情境,创设阅读差异,构建“审美支点”,激活学生的阅读审美期待,引领学生走进思维邀游的空间。教学情境中教材的呈现方式、讲解的方法、引导讨论的方式宜做到常中有变,努力寻找不同于文本的思维形式,或改变它的角度,反向地重组它的材料,或变换原文本的手法,修改它的顺序,或存某种疑问,否定它的观点,或挑剔它的毛病,发现它的问题。多样的情境下,学生阅读的期待容易被激活,心智少阻滞,思维就可以尽情发挥,态意翱翔,阅读的效率也就会不断提升。例如,《春酒》阅读教学中,以过年情境视频创设情境导入,唤起学生美好回忆,引发学生漫谈自己过年之事及其中情蕴。以问题“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总让人陶醉,而女作家琦君在过年的爆竹声中,却只能怎样呢”构建差异,激发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期待。在“醉春酒,享韵致”教学环节中再次以《思乡曲》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尽享浓浓乡情之期待。
三、设计活动,强化“期待”
阅读过程,学生的期待会此起彼伏,这就需要不断地调动、刺激,使之得到强化和巩固。教学实践证明,有趣的活动,能让学生兴奋不已。在阅读教学时,根据文本的不同内容,宜从审美的角度来设计活动,充分调动阅读主体的欲望,刺激阅读的“期待”。如拟设小记者、导游等身份,或是给人物写“传记”“鉴定”“档案”等;或是演讲、演读,表演课本剧等活动设计,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课文,提炼主要词句或重组课文,高效地达成基本教学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春酒》阅读教学结束环节,设计了“为琦君写传”活动,强化了学生再次走进琦君,阅读琦君的期待。又如,填补空白,强化期待。接受美学告诉我们,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填补。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疏可走马”处进行想象,促使学生在阅读期待中与作品产生共鸣,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使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通过对阿长是如何买到《山海经》这一空白的想象,引发学生学习激情,达成对阿长形象的重构及对题蕴的理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有时,还可将课外活动和课内活动结合起来。如,根据文本内容要求进行家庭、社会采访,于图书馆、网络中动手查找资料,然后用于课内学习。以上这些富有审美色彩、新颖且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式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强化阅读“期待”,还可以稳固阅读的效果,对提高阅读质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无疑大有裨益。它能增加阅读的深度、厚度与广度,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
四、巧引妙导,持久“期待”
阅读教学的课堂,需要科学地引导。阅读引导包括课堂结构的合理构架,阅读思路的精巧设计,阅读技巧的精心指导,阅读情绪的调整和调动,阅读情感的感染和激发,阅读障碍的导引和疏通,阅读呈现的中肯评价,这些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的每一环节,都需精心策划,采用有效策略,保持学生的阅读期待。
例如,导语设计要能吊足胃口,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形成一种心理预设,进而维持一个适度的“认知焦虑”,并且在强化下,“认知焦虑”愈发强烈,以此诱导学生深入探究。或者抓住学生好奇渴求的期待心理,巧设悬念,让学生的期待视野与作品之间构成一定的美学距离,酿成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巧设悬念,引领学生的阅读走向纵深处,而当课堂结束之际巧设悬念,“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期分解”将引发学生对下面阅读教学的期待。或者紧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采用问题追问法,引发学生质疑、释疑。有了疑问,学生就有了释疑的心理倾向,就会与文本的文字发生碰撞,也就有了阅读期待。
在引导过程中,对阅读呈现的中肯评价是使“期待”持久的重要因素,它应贯穿整个阅读指导过程之中。阅读评价不是指导者简单的“好”与“不错”的评语,它应具备合理的属性,即是具体的、中肯的和具有诊断、导向、总结、反馈以及推动性的。如对阅读效果的肯定,对阅读方法的建议,对消极情绪的清除,对新见解的鼓励,对阅读认知的认定和阐述,对可能出现的阅读辩论提出意见等。只有赏识眼光,才能呵护学生的体验,才会持续学生的阅读期待。
五、调整期待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珍视学生的期待,不断调整内容,构建一个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探知欲望,让他们在感受阅读的妙趣横生的同时,发现阅读是块沃土,等着他们主动去开垦,从而开阔期待的视野。当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期待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教材延伸到课外读物,便能在大语文的环境中增加阅读的广度、深度、厚度,也就逐步提升阅读的审美品位。当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了,对文本的选择要求就高,会主动地选择期待的读物,阅读的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通过广泛的阅读实践,学生接受着语言文字的滋养和熏陶,文化积淀也越丰厚;语言积累越丰富,越是向往吸取更多的文化,向往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乐趣。如此一来,学生为提升语文素养而阅读,为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而阅读的期待,便会推动学生沉迷于阅读的世界。这样的阅读教学便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点燃学生的阅读期待,更要优化期待策略,不断调整期待视野,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让思维驰骋,从而提升阅读品位,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熊新秀.巧用阅读期待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3(06).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