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英 ,钱珊珊,戴惠珍,秦利荣
(1.江苏省南京市口腔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 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8;3.江苏省医药情报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AD的病因尚未得到充分阐明,临床治疗困难。近年来,随着对AD神经生化、药理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本病的药物治疗有了一些进展。目前已得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临床药物仅限于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拮抗剂。近年来,随着对AD病理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不断被发现,以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等为靶点开发的药物及多种神经保护剂得到深入研究,其中某些候选化合物已进入临床试验,为AD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1]。为了解南京地区临床治疗AD的药物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笔者对2010年至2012年南京地区治疗AD的药物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为医药工作者提供参考。
原始数据来源于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提供的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0年至2012年治疗AD的药物品种、消耗数量、销售金额等。34家医院包括7家一级医院,11家二级医院,16家三级医院。
统计2010年至2012年治疗AD药物的销售金额,并计算在当年销售金额中的构成比。采取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分析法,依据第17版《新编药物学》的规定[2],结合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实际用药情况,确定药品的DDD值。用药频度(DDDs)=药物总消耗量/DDD值,反映了药物在临床上的利用覆盖率,有助于判断药物实际消耗量及变化趋势。DDDs越大,说明用药人次越多[3]。
由表1可见,3年来治疗AD的药物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个别品种增长幅度较大,2011年和2012年总金额分别增长了93.00%和29.90%。作为治疗AD的代表性药物多奈哌齐和美金刚的增幅在 2011年均达到了100.00%,虽然2012年增幅减弱,但美金刚的增幅依然达到了50.01%。而我国学者研究开发的石杉碱甲的销售金额却呈逐年下降趋势。
表1 2010年至2012年治疗AD的药物销售金额及构成比
由表2可见,3年来,几种药物的DDDs变化较大,多奈哌齐自2011年开始DDDs排名居于第1位,美金刚的排名也由第3位追到第2位,而石杉碱甲每年退一步,已经退到第3位。从增长幅度看,美金刚增幅较大,2012年比2011年增长83.62%。
由表3可见,治疗AD的药物中,进口合资品种占据了统治地位,虽然国产药品的增长比例在上升,但国产药品在总金额中的比例仅为16.74%。
近3年来,治疗AD的药物,无论销售金额还是DDDs均呈上升趋势,而且增长幅度较大。目前治疗AD的几个经典药物,均为口服制剂,符合AD患者长期居家治疗的要求。从增长率来看,治疗AD的药物使用在大幅度增加,说明南京地区AD的发病率在增加,但同时也反映出AD患者的就诊率在上升。
表2 2010年至2012年治疗AD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的DDDs及排名
表3 2010年至2012年治疗AD的进口药品与国产药品金额比较
胆碱酯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多奈哌齐作为治疗AD的金标准,在3年来无论是销售金额还是用药频度均居于首位。作为被FDA批准用于治疗AD的药物,多奈哌齐是第2代特异的可逆性中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对外周AChE作用很小。经美国医师的临床研究证明,口服5 mg或30 mg多奈哌齐30周后,轻、中度 AD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提高[3]。
美金刚是治疗AD的另一类药物NMDA受体拮抗剂的代表性药物,是一种低亲和力、非竞争性的NMDA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而不干扰学习、记忆所需的短暂的谷氨酸生理性释放,是欧洲和美国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AD的药物。由表1和表2可见,美金刚近3年来的增长非常迅猛,在2012年其DDDs增幅达到83.62%,排第2位。
目前在治疗AD的领域中,进口合资药物占据绝对优势,在南京市场,进口合资品牌占83.26%。国产企业在多奈哌齐保护期满后推出国产品种,已经开始占据一定市场份额,虽然很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他进口药品目前还没有国产药品可以替代。
治疗AD的研究虽然取到了许多进展,但距离延缓疾病乃至治愈疾病的目标仍相距甚远,最终的突破依赖于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更深入地探究。目前应用于抗AD临床治疗的药物多属于单靶向化合物,临床疗效不够理想。为此,国内外医药研究者提出多靶向治疗AD的新策略,基于这一策略开发出同时能干预2个或多个作用于AD致病环节的化合物[4]。基于“淀粉样蛋白沉积”病因学说的盛行,大量的研究集中在β淀粉样蛋白(Aβ)的代谢过程。因此,包括Aβ聚集抑制剂、Aβ生成抑制剂、Aβ介导的神经递质抑制剂、Tau介导的神经毒性抑制剂等靶点药物的研究如火如荼[5]。
干细胞研究是近年来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特定条件下,干细胞可以增殖并定向分化成不同的功能细胞。故干细胞的研究对生命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更新及损伤修复非常重要,成为许多无法治愈的疾病特别是细胞及组织缺失或损伤性疾病的唯一希望。干细胞及其制剂用于治疗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为恢复退行性病变大脑的功能提供了广阔的治疗前景,但干细胞的治疗作用受多方面的限制,需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诸如退行性病变的大脑本身的结构功能改变、内环境的改变等[6]。
[1]郭静静,廖 红.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0,41(5):395-396.
[2]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16.
[3]周元瑶.药物流行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94.
[4]杨 云,卞广兴,吕秋军.多靶向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12.
[5]邓钰蕾,陈生弟.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研究在困境中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 31(1):36-38.
[6]于程程,张 斌,陈 虎.干细胞移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3):4 301-4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