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38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4-07-16 05:50兰媛媛路晓钦
中国药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注射剂我院药品

兰媛媛,路晓钦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研究室,重庆 400700)

目前,药物应用不合理甚至滥用现象比较严重,不合理用药及药物滥用导致的药源性疾病和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1]。现对我院2012年度385份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我院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以降低其发生率,同时为我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上报给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有效ADR报告385例,对报告类型、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给药途径、累及系统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385例ADR报告中,临床医护人员上报374例,占97.14%;其中女 217 例(56.36% ),男 168 例(43.64% ),男女比例为 1 ∶1.29;年龄4个月至91岁,平均47岁,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149例(38.70% ),14 岁以下儿童 62 例(16.10% );新的一般或严重不良反应 86 例(22.34% )。

2.2 ADR 情况

给药途径:385例 ADR报告中,静脉给药346例(87.59%),口服给药33 例(8.35% ),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各 4 例(1.01% ),其他给药途径8例(2.03%)。可见,静脉给药引发ADR所占比例最高。因存在1张报告表中有1个以上怀疑药品的情况,故统计总数为395例。

涉及药品种类:385例ADR涉及药品12类,共147个品种,具体分类及构成比见表1。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ADR占首位,具体引起ADR的抗微生物药物的种类及构成比见表2。

表1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n=395)

注:因存在1张报告表中有1个以上怀疑药品的情况,故统计总数为395例。

表2 引起ADR抗微生物药品类别及构成比(n=104)

累及器官或系统及表现:结果见表3。

转归:385例ADR报告中,患者治愈213例(55.32%),好转172 例(44.68%)。

关联性评价:结果见表4。

3 讨论

3.1 性别与年龄

从性别比例上来看,女性略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对药品不良反应较男性敏感有关。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发生率最高,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减退,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清除;同时合并多种疾病,多药联用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2];加之老年患者组织器官功能减退,靶器官对某些药物作用的敏感性增高,营养欠佳等因素均能诱导ADR的发生。因此,医生对老年患者用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加强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可减少ADR的发生[3]。

表3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表现(n=631)

表4 关联性评价结果(n=385)

3.2 给药途径

385例ADR报告中,静脉给药引起ADR的比例最大,其次为口服给药。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方式更易引发不良反应,可能与静脉给药在临床应用广泛及该途径使药物直接进入人体血液系统,作用迅速有关,且静脉注射液的pH、渗透压、微粒、内毒素及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滴注速度过快或过慢等都与ADR发生有一定关系。所以从患者安全用药角度出发,应遵循“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4]。

3.3 给药种类

由表1和表2可见,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报告104例,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为主。这与抗感染药物种类多、使用频率高及临床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有关。因此,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抗微生物药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问题,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减少或避免超剂量、超范围或无指征用药,以减少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5]。另外,中药注射剂所致ADR仅次于抗微生物药物。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药注射剂大部分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含有蛋白质、淀粉、鞣质、色素、树脂、挥发油等致敏成分,而受提取方法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保证有效提取物完全纯化,杂质不易彻底除尽[6]。临床医生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与研究,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3.4 ADR累及器官 /系统

由表 3可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首位,占 37.40%,与文献[3]报道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循环系统损害居第3位,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心慌气促。大多数ADR程度均较轻,且较易观察到,未经处理或减量、停药一段时间后症状自行消失。难以观察,需要临床实验室数据支持的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ADR上报比例较低,可能存在漏报现象。在以后的ADR监测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加强药学服务和生化项目检测,及时发现隐蔽的ADR,促进ADR监测工作[7]。

综上所述,临床工作中应重点监测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 ADR,尽量减少静脉给药;同时促使临床药师下临床,减少ADR漏报现象,提高ADR报告的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张 雪.江苏地区2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中医药简讯,2011,3(23):440.

[2]曾 涛.我院101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38.

[3]于 杰,姜丽丽,王建平.3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医药导报,2012,31(1):115-118.

[4]仝 敏,吴 琳.2008-2010年我院2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21):42-43.

[5]苗会青,林昌文.2010年海南省1 5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1,8(9):562-565.

[6]冯陆冰,马青松.12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10):59-61.

[7]余 佳,李应霞,黎莉华.我院4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7):48-50.

猜你喜欢
注射剂我院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师干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某院门诊注射剂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我院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