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海娜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合作教育类本科生培养应运而生,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充满挑战,由于国际合作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具有家庭条件优越、逆反心理较强、受外界影响的幅度较大等特点,使得国际合作教育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为艰巨,依托国际合作教育类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影响因素,提出国际合作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国际合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276-02
一、国际合作教育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的不同需要,国际合作教育类本科生培养应运而生,针对这一特殊群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备受关注。对于新兴的国际合作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切实了解国际合作教育学生的自身特点与大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从而探索新方法、开辟新思路。
(一)国际合作教育类学生自己身特点引发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合作教育类本科生培养在我国应运而生,国际合作教育的本身是通过高校平台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本国与外国两种教育,不断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类学生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1.良好的家庭条件下的自身优越性。在我国开设的国际合作教育专业普遍具有学费昂贵等特点,如宁波诺丁汉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都开设了国际合作教育项目,该项目意在帮助渴望孩子出国的家庭通过正规的渠道与方式進行申请从而得到国内与国外两个本科学位。这就要求报考这样的院校除了需要学生自身的成绩之外也要求了学生的家庭条件,因而在国际合作教育项目下的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因而学生本身也有着强烈的优越感。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会因其自身的优越感而更为叛逆,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产生“不和谐”。
2.对国外的事物充满新鲜感,但却很难把握认知方向。与其他类型的学生不同,国际合作教育项目下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接触更多,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在国际合作的大背景下,他们更关注国外的学校、新闻、趣事等等,因而对国外的认知较多,但在认知的方向上却难以把握,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是一种考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发现,一些学生更喜欢国外的教育教学方法,他们单纯地认为这样的教育带给他们了言论、身体的自由,却忽视了,国外大学对学生的导向,因而学生的理解具有片面性,这给予我们一个警示,即在国际合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3.学生受外界因素影响的幅度较强。随着网络媒体平台日益大众化,学生能够更为方便了解媒体平台信息,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外界环境成为重要的因素,外界环境不仅会指引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导向。
(二)国际合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问题
国际合作教育学生具备上述三大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加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固有的矛盾使得该工作更为艰难。首先,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固有问题。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能力与素质有待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来自不同的行政岗位,其工作并不是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其工作的一个部分,因而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队伍建设不稳定”等特点。其二是在外界环境对大学生的“诱惑”更为明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国际合作教育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表现在经验不足。由于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在我国开设的时间较短,加之国外与国内的体系并不相同等原因,使得国际合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吸取的经验较少,因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能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切合工作中的具体实际、把握学生特点,不断探索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
二、国际合作教育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
首先,应坚持育人在先,育才在后的原则。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应坚持“育人”为先,“育才”在后。
其次,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中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对于国际合作教育类学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无论身处国内抑或是国外都应该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国际合作教育专业的辅导员切实做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色彩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在日常的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政治导向。
最后,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国际合作教育类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接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机会较少,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因而辅导员便充当了理论的传输者、教育者,在施教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让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真正做到让学生能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解决对策
(一)切实提高国际合作教育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三大能力
与其他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国际合作教育类学生具有更强的“个性”,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其中包括敏锐的洞察力,心理问题应对能力、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敏锐洞察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对于在政治问题较为极端的学生应当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在生活中情绪异常的学生应当进行有效的沟通,等等,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
其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应对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的帮助学生化解心理问题,其中包括对敏感事件是否存在极端的态度,对于社会现象是否能够从客观的角度理解等等。同时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团体领导者以较好的团体心理辅导技能影响团体成员,从而保障整个心理辅导过程的有序开展,提高团体心理辅导的水平。
最后,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鲜明的政治导向与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备政治导向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够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与党和国家的一致性,同时面对危机事件能够沉着冷静地看待问题、看待国内国外形式,倡导学生形成理性爱国的观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与生活中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诚然,生活阅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尤为重要,能够让工作者本省更快地了解学生行为的始终,从而采取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方法,不拘一格
国际合作教育学生普遍为“90”后,他们个性鲜明,特点突出,单纯的批评教育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陷泥泞,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探索新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够等同于社会人,给“90”后贴上固定的标签,反而要正确把握他们的特点、利用他们的品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筹码。国际合作教育类学生虽然普遍具有自身优越、受外界影响较强、认知方向不明确等特点,但也具备一些如“好面子”、“讲义气”等等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握好学生的几大特点,迎合学生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这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学生的性格、生活环境,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因而需要丰富的阅历与经验来探索。
(三)借助新媒体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活化
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下的人人网、微博、朋友圈等新媒体软件逐渐进入学生的生活,对于国际合作类学生更是如此,国际合作类学生追求新潮、寻求体验,因而是新媒体平台的运用者、传播者,由于网络媒体具有开放性、随意性等特点,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网络时代下的媒体平台带给学生的是一个开放的舆论环境,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状态、心情随意的展示,当然也通过这样的平台了解世界、看待社会,受到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平台的途径大肆宣扬、鼓动学生进行不理智的行为,因而借助网络媒体平台的力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方法、新思路、新途径。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与时俱进,与学生有共同的语言、话题,因而应当设立相同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时事动态,从而选择正确的路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昆明事件”的发生时期,微博、朋友圈等平台的人群对事件的看法、观点和态度都会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北京:国务院,2010.
[2]楚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探析[J].辽宁教育学院报,2008(7).
[3]劉鹏.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0(1).
[4]宋春春.智能手机媒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