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素养:中小学新生人文精神提升的途径

2014-07-14 04:19王岚
学理论·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美术课程人文精神

王岚

摘 要: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之一。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出发,联系当前杭州中小学新生人文状况的调研分析,提出了以审美的体验、创意的活动、艺术的境界等方式,强化美术素养的提高,人文精神的提升。

关键词:美术素养;美术课程;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202-02

一、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美术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的一段表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

培养学生人文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教师必须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时刻关注人文教育在美术课程中浑然一体式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引领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同时,逐步養成正确的审美观,热爱和拥抱生活,从生活中探寻美的源泉,解读美丽背后的种种人文故事,这是每个教师应该确立的教学宗旨和实践导引。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学校用什么培养人才?用文化。从起源说,文化的本质即“人化”,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上讲,文化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所以,学校是通过文化培养人才的。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价值担当、有人文涵养的人。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它通过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具有高素质的人。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二、中小学新生人文精神整体状况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把握中小学生的人文精神状况,2013年12月份,我们组织了新一轮入学的中小学新生的人文精神状况调查工作。此次调查采用普遍调查与专项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在杭州有关10多所学校采用了普遍调查的形式,发放统一的调查问卷500份,以掌握普遍的情况。在其他4所职业学校采取了一对一访谈的专项调查,每一位同学都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形成了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杭州市中小学新生整体美术素养状况良好。在对学校整体环境基本适应、入学教育得到普遍落实的情况下,与往年相比,中小学新生美术素养状况有了一定改观,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并探索出一些政策性、制度性的解决之道。

(一)价值引领的现状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中小学新生都能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调查中,88.49%的同学认为在看待时事政治问题时,应该“根据事实本身做出判断”,7.41%的同学认为应该“听从学校或党组织的立场”,在看待“对我党反腐败斗争的一贯努力成效如何”时,13.44%的同学认为效果明显,50.66%的同学认为有一定的效果。这些都体现出了他们对时事政策的立场,并且开始尝试用自身的独立价值判断身边发生的一切,在适应现代生活多样化同时,他们在价值观取向上也多一份个性。在对“自己的人生前途如何打算”的回答中,51.22%的同学要求“争取明天幸福”,36.59%的同学抱着“乐观”的态度,这两部分的同学占据了主流。在价值观的树立上,69.16%的同学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2.27%的同学认为“社会主义需要雷锋精神”,但也有15.54%的同学认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表现出了一定的“实利主义”倾向。

(二)美术专业素质的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与同类普通学校相比,参加调研的有关职业中学更强调美术专业素质。如以某校的美术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学生普遍高出分数线70分以上,考试成绩是美术专业招生形势最好的一届。从美术专业基础看,73名学生中,美术单科成绩在90分以上的有111人,占74%,可见大部分同学的美术基础不错,这与往年中总分高但美术成绩不高的现象有了明显的变化。在调查中,还发现有近77%的学生对今后专业就业方向明确,9.2%的人求职定位为美术设计,65%的学生选择美术装潢,12%的学生选择其他。可见,学生目标明确,学生入学后主要提高美术设计的应用能力,确保毕业后更多的学生能在本专业行业领域就业。

(三)身心素质的现状

只有心理的健康,才能有完善的人格。身体与心理素质的高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显示出其特殊的作用与地位。因此,在此次调查中,对心理适应的程度进行了特别关注。调查发现,超过42%的同学在面临环境改变时,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68.14%的同学在一个新的场合,遇到陌生人,选择了不主动交谈。超过46%的同学在混乱的环境中,学习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心情不好时,34.95%的同学期待朋友询问;遭到别人误解时,21.25%的同学会生气并且立即反击,23.27%的同学虽然生气,但会选择忍受,20.81%的同学会感觉委屈并独自难受。在被问道,你有多少关系密切并可以得到帮助、支持的好朋友时,5.91%的同学选择了一个也没有,18.86%的同学选择了1~2个,41.82%的同学选择了3~5个,33.41%的同学选择了6个以上。

三、美术素养:中小学新生人文精神提升的有效对策

一般而言,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因此,从本源性上来讲,美术素养成了提升中小学生尤其是入学新生人文精神的有效手段。

(一)以审美的体验,着力破除实利主义倾向

美术素养首要的是审美的、体验的。审美是一种态度,是对人与事务的一种看法。美好的体验,能够感召内心深处的良知,使人在除了日常生活的经验之外,具有了一种能动的超越性,用以抗拒世俗、实利的现实生活场景。没有经由学生个体深沉体验、感悟的理论说教,永远是空洞而又无效的。良好的素质养成是21世纪人才素质的核心。通过美的体验,经由知、情、意的过程,塑造良好的素养,是当代学生成为21世纪人才,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条件。良好的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了价值引领的基础,这样才能认清时代赋予的使命,做出正确合理的价值选择与追求。同时,它也是人才成长的精神动力,通过树立正确的方向、立场,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就能内化为一种持久永恒的精神追求,推动个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祖国建设事业中去。但是,从前面的调查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的“实利主义”倾向明显。因此,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对新生强调良好的审美体验显得尤其重要。

(二)以创意的思维,着力解决重点群体的问题

美术素养是审美的、体验的,也是创意的,有特定的思维方式的。在中小学生中,存在着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如贫困生群体,学习困难群体。对这些群体的重视,对处理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对于维持学校稳定,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教育基础。美术素养的提升,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原有的认识逻辑。如对贫困生问题,一般都提以“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目标,具体的方式方法相对比较空洞。但美术的思维是以创意为特点的,它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主客体是平等的,精神与物质是相互融通的,可以通过“知根本、用方法、保目标、助成才”的工作方式,将助困和育人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奖、贷、勤、助、补、减、免和绿色通道相配套,精神培育与物质助困并举,救济式助困与激励式助困结合,以激励式助困为主的帮困助学的长效机制。

(三)以艺术的境界,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灵和谐

艺术具有感人肺腑的巨大能量,使学生沉静在艺术的境界中,能够吸收艺术的张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台湾的山叶钢琴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这则广告语抓住父母的心态,采用攻心策略,不讲钢琴的优点,而是从学钢琴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角度吸引孩子父母。这一点的确很有效,父母十分认同山叶的观点,于是购买山叶钢琴就是下一步的事情了。山叶高明于此。近十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中小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中小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据最新统计数字表明,现在的学生约有30%存在着心理障碍。也就是说,现在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广泛性呈越来越扩大的趋势。学生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导致自身身心疾病,神经症及精神病的发生,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素质,生活态度,人际交往,易造成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以及由各种心理障碍所引起的休学,退学,离家出走的现象。时下学生自杀或谋杀室友、恋人等犯罪行为也不绝于传媒,这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因此,需要对中小学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寻求多种有效的途径进行提前干预。中小学美术教师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艺术的境界,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在教书育人中体现爱的情感、爱的行动、爱的艺术。要引导学生把握好以下三条原则:其一,把强调解决自己问题的权利与个人在社会中的作为紧密相连;其二,以“和睦”、“和谐”定位自我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关系;其三,时刻坚持自我调整、认真思索,反省社会和人生价值目标,把“服务社会、发展自身”作为人生的支点。

参考文献:

[1]雷达.工业设计师的综合素质——不是专才也不是全才,是干才[J].新美术,2002(3).

[2]陈涛.附中美术教育的思考[J].戏曲艺术,2002(3).

[3]范景中.与章叔标关于艺术家个性的对话[J].新美术,2002(1).

[4]吴小春.谈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2).

[5]杨建滨.从技术出发[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1(4).

[6]张维萍.中学美术教育的再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

[7]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李欣复.形象思维史稿[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美术课程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