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萍
探讨事业单位筹资运作的常见问题与建议
陈桂萍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能够有效维护国家与社会的安定。我国事业单位以往传统的筹资渠道比较单一,几乎全部依赖国家财政拨款。本文针对我国事业单位筹资运作的现状及常见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有效建议。
事业单位;筹资运作;问题;有效建议
事业单位自发展以来都是在政府的领导下生产经营的,这就导致事业单位的筹资来源过于依赖国家财政划拨,无论是筹资渠道,筹资运作理念都一直沿袭到今天,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以往传统的筹资运作理念已经不能与实际发展相符合,导致事业单位的筹资水平难以提升。与此同时,由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并非十分成熟、稳定,致使事业单位难以进入资本市场,获取融资难度较大。
1.筹资理念落后
对于任意企业而言,都希望自身能够有规划的、科学的筹集到大量的运作资金,并在保证合理的分配与安排的基础上提高利用效率,从而推动自身的长远发展,事业单位亦是如此。多年以来政府给予事业单位的资金支持导致事业单位对政府的依赖十分严重,财务管理理念十分薄弱,进而形成了落后的筹资理念,导致筹资工作举步维艰。
2.筹资运作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体制
与一般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相对来说较为简单,经济活动的程序、步骤较少,相应的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要求较低,致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直处于薄弱环节,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十分落后。多数事业单位其内部财务管理的职能较为模糊,时常将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混为一谈,管理工作未能实现明细化;其次,存在部分事业单位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未能付诸实际行动,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引导;行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责任意识不强,严重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事业单位成功转型之后,财务管理体制成为筹资体制的主体,对筹资体制起着关键的决定性作用。
3.事业单位严重缺乏自身积累能力
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存在较多的制约性因素,行政机关的政策限制就是其中关键的存在,同时,管理者个人的经营理念也起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综合各种原因致使事业单位的经营收益一直不容乐观,自创收入长期难以提高,缺乏资本积累的能力。事业单位的自创收入一般有两种渠道,第一种是通过产品交易或者提供有偿服务相应的从客户那里获得的报酬;另一种是通过投资得到的收益。但是,由于事业单位一直以来对自创收入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未能充分认识到自创收入的重要性,导致事业单位的经营水平提升难度大。与此同时,落后的财务管理体制起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事业单位对资本积累的意识十分薄弱,自创水平较低,资金储备较少,内源融资能力差。
4.筹资渠道单一
事业单位在改革以前筹资渠道十分单一,经营资本通常都是由国家政府给予的拨款或补助得来。现如今,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单一的财政拨款筹资渠道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发展的需求,据发展形势来看,这种靠财政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并终有一天会彻底被取缔。同时,伴随着事业单位规模与员工队伍的不断壮大,所需经费也急速增加,因此,仅仅依靠政府拨款是完全不够的。就目前来看,我国多数事业单位都采取的是直接融资的方式,步骤比较简单,对于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融资手段缺乏尝试,未能积极涉及合作经营、集合债券、融资租赁等全新的融资方式,资本市场的利用效率低下。
5.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困难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实现资本市场体系多层次化虽不是空想,但仍然处于建立的过程中,尚未建立成功,事业单位想要通过资本市场这个渠道获取融资,但由于门槛过高,致使融资困难。例如,股票的发行,针对事业单位所制定的限制愈加严格;债券发行的管理模式一向较为复杂,对其规模限制十分严格,政府制定的批准标准也十分高,因此,金融市场很难给予事业单位较大的帮助。此外,银行信贷困难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
1.明确科学的筹资管理理念
任何行业想要改革,第一步需要改变的就是经营理念,事业单位也不例外。事业单位需要树立科学的筹资管理理念,要时刻把握市场动向,切实了解市场需求,树立明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科学的理财观,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并切实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抓准时机,将筹资运作工作落到实处,有效提高经营效率。
2.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强化科学投资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改变“铁饭碗”这以类陈旧的思想,需要树立科学的理财观,需要加大财务管理建设投入,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视度,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无论是预算的编制环节还是预算的执行环节;同时需要重视管理人员、会计人员以及所有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大培训投入,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全体员工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通常对外投资能够很好的实现资产的增值或保值,但相应的也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因此,事业单位需要秉承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等原则,在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明确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行对外投资,加强风险预算,科学投资,努力实现收益最大化。
3.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获取融资
事业单位需要学会充分利用自身发展优势来提升自身的融资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对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形式来获取相应的服务费用。也可以通过种类繁多的经营活动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例如投资,使资金能够保值,更甚至于不断的增值。通过以上方法都能够使事业单位自身的融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有效增加自身的资金储备。
4.创新多种筹资渠道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切实了解自身的发展实际,并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例如技术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物力资源优势等,加强与各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充分合理利用民间资本,有效增加收益。其次,筹资渠道多种多样,事业单位要勇于尝试,例如风险投资、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
5.丰富经营活动,完善应聘制度
事业单位需要在以往开展公益事业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具备的优势,丰富相关经济活动,获取大量的经济收益。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人员岗位问题,一定程度缓解人员膨胀压力;同时能够获取大量的收益,从而有效缓解经费紧张压力。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完善聘用制度同样十分关键,需要改变以往身份管理模式,向岗位管理转变。完善相关评价体系,采取竞争上岗,实现双向选择,保证公平公正与公开,确保被聘者权责分明。
伴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内部筹资运作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无论是筹资理念过于落后,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严重缺乏科学性,还是事业单位自身的积累不够,筹资的渠道过于单一,都致使事业单位筹资困难。但是,通过明确科学的筹资管理理念;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建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获取融资;创新多种筹资渠道;政府的大力支持及积极的引导作用,事业单位内部的筹资运作定能不断的完善。
[1]钱有华.试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变革[J].中国医学创新.2009(02).
[2]彭江民.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2).
[3]吕淑兰.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0(03).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