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尽头的秘密

2014-07-14 20:37关静潇
全国新书目 2014年5期
关键词:科学态度穆迪医学院

关静潇

你走在街上,看着日出日落,看着阴晴雨雪,看着春去春回。你听见婴儿诞生的喜悦,你听见逝者亲属的悲恸。我们的生命,究竟如那循环的太阳,短暂地隐去而又出现,还是如跳动在蜡烛上的火焰,终归消逝在深夜里?大概每个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之后,有人会选择用琐碎匆忙的生活让自己忘却疑问,有人投身于宗教寻求心灵的慰藉,有人则勇敢执著地去寻找答案。而本书的作者,雷蒙德.穆迪博士,便是最后这一种人。他本来在弗吉尼亚大学哲学所研究伦理学、逻辑学与语言哲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而由于他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之后又进入医学院学习,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医学院教授医疗哲学。也许正是这样复杂的背景,才让穆迪博士有足够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濒死体验”现象,以执著严谨的科学态度去研究它,并以巨大的勇气将其公诸于世。

“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NDE)的概念由穆迪博士在1975年首次提出,指一个人的生命因重病或突发事故而濒临死亡边缘,历经九死一生又恢复意识后所诉说的不可思议的体验。那时,他因为偶然听到一个著名的精神科医师讲述自己“死”后灵魂离体、遇到光体、快速回顾人生的奇特经历,又在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时不断听到有学生提及与上述类似的经历,深受震撼,便深入到对这种现象的研究当中。他通过讲述和分析直接或间接采访到的150个有此经历的个案,总结出“濒死体验”特有的十五个共同元素,并加入哲学、自然科学与心理学对该问题的解释,最终写成这部极具科学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生命不息》(Life After Life)。

本书一经出版,便同时在学术界和大众中引起了轰动,因为它同时挑战了不承认死后生命的科学家们和部分不允许提及死后世界的传统宗教人士。很多人冷嘲热讽地说全书不过都是穆迪博士的幻想,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抱着好奇与科学态度的人们相继投入到“濒死体验”的研究中。

几十年过去了,科学已经站到了穆迪博士这一边,不断有新的证据来证明“濒死体验”的真实性。而穆迪博士也从未停止其事业,不但出版相关书籍12本,还积极在高校、社团、电视等公共领域讲述自己的研究进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因死后生命存在而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并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因穆迪博士的这些贡献,他于1988年在丹麦获颁“世界人道主义奖”,被《纽约时报》评为“濒死体验之父”。

本书自1975年初版,不断再版,创下全球销售1300万册的惊人纪录,至今仍然是研究“濒死体验”、探索生死奥秘的经典著作。正如书中所说:“未知死,焉知生。”我们往往对“死后世界”是否真实存在偏见,可是如果以冷静、客观的态度读完此书,相信它一定会让你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并开始全新而喜悦的生活。

猜你喜欢
科学态度穆迪医学院
涵育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学科育人实践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科学态度与责任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The Unwilling Performers in Edward Albee’s Twentieth—first Century Plays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Role of Teachers
总有一天我会超过比尔·盖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