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军[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 洛阳 471003]
作 者:胡晓军,博士,河南科技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性属研究。
享誉世界文坛的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1999)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以其杂乱无章的结构、荒诞不经的情节在出版之初令评论界瞠目结舌。多数读者初读小说,都会被它庞杂的章节、繁多的人物弄得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然而,通过文本细读,便会发现作者无处不透露着玄机,无处不隐藏着伏笔。本文从章节标题的命名来揭示作者隐藏的细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小说的主题。
海德格尔说:“语言凭其给存在物的初次命名,把存在物导向语词和显现。”①也就是说人们给事物命名并通过语言将事物的特征显现。在生活中命名无处不在。在文学中,命名的创作手法也是随处可见,文学大师们在他们的作品中采用具有丰富含义的名字来使得读者对小说内容、情节、人物进行预期解读,并进入作品与作家及人物进行对话。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Song of Solomon)中的人物彼拉多(Pilate),因其发音与单词pilot相似,则象征了她是“奶人”,是寻找文化定位的指引人。在这部小说里,人物温特格林(Wintergreen)的名字表现的是冬天里出现的绿意,象征了希望和生机。而人物梅杰(major)的名字有两个意思。其一是“少校”,梅杰因为他的名字才“幸运地”被机器选中,升为少校,实在是讽刺。其二是“主要的”,梅杰的父亲在梅杰出生的时候背着妻子,勇敢地给他取名为梅杰·梅杰·梅杰(Major Major Major),期望他能如名所示成为主要的、拥有力量的人。但是,海勒并未让他成为主要的、突出的,反而是平庸的、无能的,最后消失不见。“我们必须给有利和不利的功能和关系命名,以便使我们对之有所作为。在这一命名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因为命名浸润着态度,而态度又暗示了行动。”②作家通过命名的行为来深化小说主题,展现对人物的态度,预示人物命运的走势。
小说章节的划分与标题的命名是小说的形式部分。对小说的内容以及主题具有不可抹杀的暗示作用。小说共分42个章节,其中37个章节的标题都是以人物来命名。小说中章节的标题以某人人物来命名,读者通常会认为该人物是该章节的重点叙述对象。但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大部分都不是。第1章以德克萨斯人命名,但是在该章中德克萨斯人出现了14次,而约塞连出现了61次,牧师出现了39次,浑身雪白的战士出现了7次,情节上涉及德克萨斯人的部分也不多。第3章的标题人物是哈弗迈耶,哈弗迈耶出现了22次,约塞连出现了46次,奥尔出现了29次。此外,该章有近5页半的篇幅,但是在第4页的后半部分才出现哈弗迈耶的名字,也就是说只有1页半的篇幅在谈论与哈弗迈耶有关的事情。但是,在有些章节中,标题人物确实是该章的中心人物。第9章是以梅杰命名的,该章篇幅长达近13页,而且自始至终都是在叙述梅杰。以米洛命名的第24章也是如此。初看这些数据,似乎觉得零乱不堪,东一块,西一块,让人摸不着头脑。标题人物不是该章的重点人物,而其他的人物又频繁出现。只有通过反复细读,仔细梳理,才能找出谁是主要人物,哪些是主要的情节,情节是怎样发展的,但“不管怎样零乱、怎样堆积,它绝不会产生多余的东西。每一碎块皆出自于本来完好的雕塑的整体”③。
全书42个章节中出现了五个以女性命名的章节,分别是第16章“露西安娜”、第27章“迈克特护士”、第31章“丹尼卡太太”、第33章“内特利的妓女”、第38章“小妹妹”。这五个标题分别显示了不同的特征。“露西安娜”直接以名字命名,“迈克特护士”透露出职业,“丹尼卡太太”显示出婚姻关系,“内特利的妓女”表明所属和职业。“小妹妹”没有给出姓名,只是用“小妹妹”这样一个称呼表现了年龄小、单纯、需要人照顾的意味。这五位分别代表了五种不同类型的女性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她们的命运。露西安娜是一位妓女,约塞连爱上了她并想要娶她,可依然将得到的地址随手抛掉,象征了妓女的最终命运:即使拥有名字,也无法成为独立的主体,最终被男人无情地抛弃。迈克特虽然是护士,但是她的职业却形同虚设,男人眼中看到的依然是“性”的特征。“作为军营中的护士,小说并不关心她们的社会性别特征,重要的是她们作为‘性’娱乐了军中的官兵。”④丹尼卡太太则是妻子的代表,反映了海勒对家庭以及夫妻关系的思考。丹尼卡太太抛弃丈夫携款逃跑反映了夫妻间的爱情、家庭里的亲情在金钱面前是多么的脆弱。“内特利的妓女”这个名字十分特殊,一方面指明所属关系,另一方面表明职业。而“妓女”这个特殊的职业又与所属关系相悖论。从而使得她的解读产生不确定性而变得复杂。有评论家认为她是伊甸园中的夏娃,也有人解读她是复仇女神。“小妹妹”是小说中谜一样的人物,出现得比较少,却是约塞连十分牵挂的人。他甚至要求米洛一起去罗马救出小妹妹,因为他认为她是这个荒原的世界里唯一的纯洁的人,是《喧哗与骚动》中昆丁想要保护的意大利女孩,是《麦田的守望者》中霍顿想要守望的人。
米洛一人独占三章,无其他一人可比,这彰显了他的无可比拟的权力以及重要性。小说中米洛确实是一位拥有非凡权力的人物。独占三章或许就是暗示米洛是权力最大的人,被所有的评论家和读者重视与关注。同时,三章分别以“米洛”“米洛市长”“勇敢的米洛”作为标题也暗示出米洛这个人物的多面性与复杂性,使得评论家对他的解读也变得多样化。
海勒在有些章节的标题上并不给出人物的姓名,而是用人物最明显的特征来命名,如“浑身雪白的士兵”。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发现浑身雪白的士兵是一个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他浑身绑满绷带,像个“已制成标本、消过毒的木乃伊”⑤。如邓巴所说:“也许里面没有人……也许他们只是把这些绷带送到这儿来开个玩笑。”海勒用名字的缺失暗示了士兵在军队体制的禁锢下,没有躯体,没有精神,没有灵魂。随军牧师的名字在小说中被提及过,但是标题上和小说中都是以他的职业来命名,并未使用他的命名或将名字与职业放在一起如“塔普曼随军牧师”。作者似乎是强调他的职业,但实际上是对牧师职业的反讽。牧师自己本人也不承认是“神父”(Father),也没有十分坚定的信仰。海勒借强调牧师的职业来反衬这个信仰缺失的荒原世界。
“命名主体”在整个命名“过程”中“修辞作用”的因果构成,即情感、意志、偏嗜、学养及命名即时的社会角色对一个命名产生的综合影响,也就是说,其“修辞理想”是要使“现象的话语化或符号化”过程,达到充分适合“命名主体”修辞行为的文化意旨与满足时代权力的功利性目的,以及多数人在面对对象客体时所具有的大致相同的想象可能性。当对象客体经过种种程序,最终得以用一定的修辞化话语模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命名”所借用的话语——其“修辞性”就成为本体性的存在形态。⑥
作家在命名的时候,会将各种各样的因素考虑进去,赋予命名对象不同的含义和特征以达到自己的某种要求。而这个命名对象一旦呈现在读者面前时,它必然反映了作者精心设计的意图。海勒不遗余力地为人物命名,并从众多的人物名字中选取部分来作为章节的标题,无非是为了将点点滴滴的蛛丝马迹展露在读者面前,期望读者从这些伏笔中预期小说内容,形成与作者及小说人物的对话,从而更好地、完整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① [德] 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158页。
② 博克:《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
③ 仵从巨:《〈第二十二条军规〉技巧研究》,《外国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第69页。
④ [美] Dickstein,Morris:《伊甸园之门》,方晓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430页。
⑤ [美] 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扬恝等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90页。(下文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⑥席扬、翁强:《文学思维活动的修辞化探寻:“文学命名”初论》,《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21页。
[1] 海德格尔.诗·语言·思[M] .彭富春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2] 博克.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 仵从巨.《第二十二条军规》技巧研究[J] .外国文学评论,1987(3):67-75.
[4] 褚蓓娟.海勒笔下的女性[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V.34,No.4):429-432.
[5] 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M] .扬恝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6] Dickstein,Morris.伊甸园之门[M] .方晓光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7] 甘振翎.非洲裔美国黑人文学的命名现象[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83-87.
[8] 席扬,翁强.文学思维活动的修辞化探寻:“文学命名”初论[J] .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1):18-22.
[9] 朱小琳.作为修辞的命名与托妮·莫里小说的身份政治[J] .国外文学,2008(4):67-72.
[10] 朱九扬.从语言游戏看《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语言特点[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