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萧伯纳的《千岁人》对《圣经》和达尔文进化论的“补充”

2014-07-14 12:29拜文钰
名作欣赏 2014年30期
关键词:夏娃进化论萧伯纳

⊙拜文钰

[南通大学文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析萧伯纳的《千岁人》对《圣经》和达尔文进化论的“补充”

⊙拜文钰

[南通大学文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19]

《千岁人》是萧伯纳以《圣经》为原型构建的讨论人类命运的鸿篇巨制,也是萧伯纳宣扬“创造进化论”创作的第二部剧本。本文尝试从后结构主义“补充”的理论对该剧中的人物形象、意象原型和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解读,旨在揭示其对《圣经》和达尔文进化论的“补充”。

萧伯纳 《千岁人》《圣经》 达尔文进化论

《千岁人》(Back to Methuselah,又译《回到玛士撒拉时代》)是萧伯纳的一部重要剧作,全剧分为五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又可单独成剧,是一部讨论人类命运的鸿篇巨制,有评论称它是一部“现代圣经”。萧伯纳在剧本的第一卷以“最初”为标题引入《圣经》的第一节“创世纪”中夏娃、亚当在伊甸园生活的场景,通过更多的细节重塑夏娃、亚当等人物形象,又通过巴拿巴兄弟之口引出“创造进化论”,作为全剧的主题思想。本文旨在从后结构主义“补充”(supplement)的角度,解读《千岁人》对《圣经》人物形象塑造、意象原型和达尔文进化论主题思想的“补充”。

一、人物形象塑造的丰富

初读《千岁人》的第一部分“最初”时,读者可能会认为是《圣经》的第一节“创世纪”,因为剧中人物和情节设置很相似,剧情也是围绕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展开的。但当人们把萧伯纳的描述和整个《旧约》和《新约》作比较时,人们会发现“最初”的文字描写和精神主旨都未遵循《圣经》的描述。①

萧伯纳笔下的亚当、夏娃和《旧约》中的亚当、夏娃的来源不同,“创世纪”中亚当是由耶和华用尘土制造,夏娃是取之于亚当的一根肋骨而成,夏娃是从属于亚当的,这大概就是从古至今男人与女人地位不平等的源头。在《千岁人》中,蛇很隐晦地说出他们的来源:“她有一个伟大的愿力,她奋勉再奋勉。渴望再渴望,经过的日月,多于园中树叶的数目。她以痛苦及其强烈等她脱去……旧皮的时候,喏!不是一个新的利莉思,是两个,一个同她自己一样,还有一个同亚当一样!”②萧伯纳的亚当和夏娃均来自利莉思,他们是两个平等的个体。《千岁人》中作为人类始祖的利莉思是一名女性,摆脱了《圣经》中女人来自男人的安排。夏娃是利莉思生命的延续,此处的夏娃是萧伯纳笔下的新女性——独立、自强、自尊。她不再依靠男人,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自力更生。她有自己的想法,她勇敢地指责残暴的该隐所犯下的错误。她还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总结出人并不必单靠面包生活,还有别的东西。而《千岁人》中的亚当是女性的造物,他不再统治女性,成为夏娃的附属,为她耕作,为她流汗,为她劳动。他是麻木的,机械地掘着土地,即使不耐烦,却没有寻求方法改变现状。

“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在偷吃禁果之前是没有思想的,在受到蛇的诱惑之前,两人依照耶和华的指示,在伊甸园中过着如机器般的生活。而萧伯纳笔下的亚当和夏娃是有思想的,在偷吃禁果之前,他们就已经懂得“死亡、生命、想象、欲望、创造”。看到鸡的死亡,他们会感受到自己的无能,畏惧对方会像鸡一样死去。同时,他们对永远在伊甸园过着机器般的生活又是厌倦的,表现出反抗意识,亚当说:“我们必须永远永远活在这里,你想想,永远是什么意义。”亚当把鸡扔到河里,是对鸡的“洗礼”(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仪式),表明他们对生命有新的认识,期盼生活有新的起点和开端。

《千岁人》中人物众多,其中不乏圣经大量的人物,如亚当、夏娃、该隐、夏伯(被提及,未直接出现)、巴拿巴、先知等。这些圣经人物,萧伯纳仍然延续其典故,但他丰富了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其鲜明的性格,赋予其人类的感情。除了圣经人物外,萧伯纳还刻画了短寿者、长寿者、古代人等人物形象。他们的身份有生物学家、政客、军事家、圣贤等,但他们大都以亚当、夏娃、蛇为原型,作为他们生命的延续,如:新“夏娃”卢泰斯蒂夫人和新“亚当”哈姆拉斯是长寿者新种族(300 岁),拥有智慧、勇气、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果断地决定结婚,以延续长寿种族。古代女人和古代男人是夏娃和亚当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他们不再畏惧生命的无止境,而是看清生活的本质,抱以处之泰然的人生态度。在第五卷中,古代女人生活的那个时代,萧伯纳让女人免于生育痛苦,人类直接从蛋中破壳而出,体现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二、意象原型的增补

《圣经》成书历经 1600 年左右,时间跨度长,且其文献资料出于不同作者之手,据考证超过四十个作者。这些作者的社会背景、受教育程度、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其中有君王、先知、祭司、牧人、渔夫等等。因此许多学者质疑其文本的统一性,认为圣经文本由许多零散的文献资料拼凑而成,缺乏密切的联系。其实不然,罗伯特·阿尔特在他的著作中提及“它是一个真正的叙事统一体,一个连贯的、逐渐清晰的故事,随着资料的增补,其中稍早一些的材料的意义被逐渐地、系统地揭示出来并得到充实”③。除了叙事的统一性外,它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链,将一个故事和另一个故事牢牢联系在一起,而且是一环套一环,这个关系链就是“虔诚地信仰上帝,服从上帝的命令”。《圣经》中的人们活在上帝的面前,在时光的变迁中,一切都在变化,但他们对上帝的虔诚的信仰是丝毫不动摇的。《圣经》中出现的大多数意象都指代上帝,违背上帝意志的,终将会受到惩罚,亚当和夏娃的结局就是最好的证明。

作为现代“圣经”的《千岁人》时间跨度从创世纪到公元 30000 年,全剧五卷,每卷所处的历史时期均不同(起初→大战后的第一年→公元 2170 年→公元3000年→公元 31920 年),地点也不同(伊甸园→米索不达米亚荒漠→弗兰克林的书房→爱尔兰加路海湾南岸→美丽的古寺小庙),每一卷的人物也不同,打破了戏剧传统的“三一律”。而且似乎每卷的故事情节也是毫无联系的,那么萧伯纳是通过怎样的一个“关系链”把剧本的每卷联系起来的呢?萧伯纳笔下的《千岁人》也存在着一个隐形的“关系链”,但因为萧伯纳是无神论者,所以不再是“上帝的信念”,而是转化为剧本中所谓的“其他的东西”,成为支撑剧本每卷共同的信念。

“别的东西”(something else) 这一意象从一开始一直贯穿至剧本的最后,但是萧伯纳笔下的这一意象不同时期指代着不同事物。《千岁人》的第一卷,亚当、夏娃看到鸡的死亡,两人的对话引出园中的声音,他们对声音的理解是不同的,亚当说声音告诉他各种事情,但他并未说明事情的具体内容。当时的他是迷茫的,不知道声音是外来物体发出的还是来自自己身体的低语。夏娃的声音来自于她的思想。蛇点明亚当的声音是他自己的声音,是欲望、想象、希望、创造。后来,该隐和亚当夫妇争论时,该隐对声音的理解又是不同的,他认为是魔鬼或者上帝的声音。第一卷的最后,夏娃再次提及“别的东西”,她说,“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有一天我们总会发现”。随着时间的变迁,夏娃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别的东西”转化成她所期望的“神饵”(神赐的食物)。第二卷的开始,弗兰克林坐在书房中写字,文字是“别的东西”的另一种形式,这是对亚当夫妇“声音”的补充,弗兰克林的“巴拿巴弟兄的福音”主旨是“回到玛士撒拉”,探讨人类应该争取长寿,寿命应延长到三百岁,才有足够的时间创造文明,改造社会。弗兰克林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事情的发生,新的物种出现,新的“别的东西”也随之出现。

三、主题思想的延伸

《千岁人》的序言中,萧伯纳提到他还很年轻的时候,达尔文主义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当时他对达尔文主义是极度信服的,甚至违背了家族前辈们的信仰。随着时间的流逝,萧伯纳意识到达尔文主义是错误的,他不同意达尔文进化论中所强调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偶然性,他相信人类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但需要人类自身的改造。最终,萧伯纳找到自己的信仰、他的宗教——创造进化论,他坚信这一信仰是人类信仰一切宗教的第一条件。萧伯纳把这一信仰很好地融入作品中,在《千岁人》序言的最后一节里,宣称要把它写成“第二部关于‘创造进化论’的寓言”(《人与超人》是第一部),彼得·干恩在《萧的影子:重读萧伯纳文本》中指出:“剧本的五卷展现了物种进化的演变,也展现了个体寿命的发展。”④

萧伯纳的“创造进化论”的思想体系是在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英国小说家萨缪尔·巴特勒的相关理论的影响下建立的。萧伯纳认为,宇宙是由“生命”和物质这两个因素构成的,物质是“生命”的仇敌。⑤人作为“生命”的有机体,可以能动地创造物质,改造世界。在创造物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获得生存。在“创造进化论”思想中,女性比男性更原始,也就是说,更主要,萧伯纳甚至认为人类的生命起源于女性。⑥利莉思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同时又作为女性,看见死亡,努力改造自己,获得两个重生的自己,这个改造是一个产生愿望,凭借想象,坚强忍耐到最终实现的过程,人在这一过程发挥了最大的能动性。萧伯纳在《千岁人》五卷的每卷中不仅描写了物种的演化,把人的寿命也作为“创造进化论”探讨的主题。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的是进化,物种在自然界生存过程中,身体结构、形态也在不断演化,是“完全自然的演进”,没有任何外在人为力量的推动,“生命”在进化过程中是被动的,没有任何意义。

萧伯纳在一定程度上是赞同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但认为达尔文对许多没有生存价值的生物的生存未做很好的解释,达尔文也未阐明人类进化过程的最高状态。《千岁人》中,萧伯纳就做了增补,补充丰富了进化论,阐明了创造不同物种的缘由是延续人类的文明,没有生存价值的生物的结局只有毁灭,人类进化的最高状态就是利莉思所说的“他们接受永久生命的负担,他们已经脱去生产的痛苦,就是在他们毁灭的时候,他们的生命也不会消失。”

萧伯纳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的作品对英国乃至欧美戏剧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千岁人》是萧伯纳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历时三年(1919—1921)才完成创作的长剧。因篇幅较长,演出长达十多个小时,所以在舞台上难以表现。但《千岁人》中蕴含着萧伯纳独特的戏剧创作魅力,一直以来,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剧本,使读者对萧伯纳独特的戏剧创作手法和思想有更好的理解。

① Brown,David.Shaw's Genesis[J].The Explicator,1991, 50(1):31-32.

② [英 ]乔 治·萧 伯 纳 :《千 岁人》,胡 仁 源 译,长 江 文 艺 出版 社 2006 年版,第 138 页。(下文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③ [美 ]罗伯 特·阿 尔 特 :《圣经 叙 事 的 艺术》,章 智 源 译,商 务印书馆 2010 年版,第 17 页。

④ Gahan,Peter.Shaw shadows:Rereading theTextsof Bernard Shaw[M].Gaineville:UP of Florida,2004.

⑤ 杜 鹃 :《萧伯 纳 戏 剧 研究》,苏 州 大 学 出 版 社 2012 年 版 ,第 107 页。

⑥ 黄 嘉 德 :《萧 伯 纳 研 究》,山 东 大 学 出 版 社 1989 年 版 ,第47页。

作 者:拜文钰,南通大学文学院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欢
夏娃进化论萧伯纳
生物进化论与文学自然主义
萧伯纳幽默化解打击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达尔文不知道的进化论
愧疚
四眼
萧伯纳续传
萧伯纳反讽米商
Y1—Y6“爵”式造型进化论
完美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