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新宇
一、选材
《上海市学前教育指南》关于学习活动强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探索意识,同时强调幼儿直接体验的过程,重视活动过程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兴趣,体验游戏中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本次活动中所用的水管玩具是幼儿平时在建构室所接触的,具有低结构材料的特点,既能引起幼儿探究的动机和兴趣,也能让孩子动手动脑探索问题。活动的材料具有生活化、趣味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的特点,从而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
1.来源于建构室的材料。水管玩具是幼儿平时在建构室所接触的,在活动中,大多数孩子喜欢用直通管来搭建,形式单一,很少有孩子用到弯管、三通管、四通管这些接头管,从而忽略了水管玩具的真正意义。而这些接头管的运用不但可以让玩具的造型千变万化,同时也让幼儿了解了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2.来源于游戏。“小鳄鱼爱洗澡”这个游戏非常受小朋友的喜爱,于是我想借用这个游戏中的主人公——小鳄鱼,和小朋友们一起用他们非常喜欢玩的水管积木再次一起来探索水管积木的灵活运用。
二、活动目标
我设计的这个科学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引导幼儿相互协商、共同探讨、互相交流,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依据大班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我确立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一是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连接水管完成任务,初步探索合理运用水管的方法;二是能大胆表达探究过程中的想法,乐于与同伴分享成功的经验。
当然,目标的定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的重、难点设定为:探索合理运用水管的方法和探索如何在同一路线下所用的水管最少。
三、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1.环境准备。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和谐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说话和操作(操作、交流)的机会。我把幼儿分成2人一组,一共是7小组。
2.各种操作材料准备。直通管、弯管、三通管每组一份,保贴若干。
3.记录材料准备。标有图片的记录表、记号笔等。
四、说教法
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在幼儿第一次尝试给小鳄鱼家接水管时,我通过敏锐的观察,对一组能力比较弱的幼儿进行针对地指导,还在观察中发现了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本次活动中使用的记录表,幼儿并未见过,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了解记录表的使用方法,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五、说学法
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生活化和趣味性的可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合理运用水管的方法。
2.记录法。让幼儿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为幼儿的讨论、交流活动提供依据。
3.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和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六、活动流程
1.导入活动。(指导语:出示洗澡图片,引起接水管的兴趣。)小鳄鱼可爱的外形,引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
2.第一次接水管。提出接水管的任务。(指导语:依据定点位接管子——定点位:进水口、出水口、排水口。)我事先给每个定点位都接上了直通管,便于幼儿操作,避免出现一些干扰操作的因素,如会出现绕过小鳄鱼家,水管有断开的现象。
3.实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语:幼儿两人一组连接管子。要求:接的管子要牢固,每个点都要有出水口,水管中间不能漏水。)
4.数一数。(指导语:一共用了多少直通管、弯管和三通管,并且在记录表上做好记录。)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重点提问:数一数用了多少管子?和别人比一比为什么有的多,有的少?为什么他们用的管子比较少?有什么发现?)
5.调整已接水管。(指导语:提出再次接水管的任务——尝试新的连接方式,减少管子的使用数量。)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连接水管完成任务,初步探索合理运用水管的方法。幼儿能大胆表达探究过程中的想法,乐于与同伴分享成功经验。
6.出示四通水管,进行思维拓展。(指导语:如果又有一条小鳄鱼想要洗澡,怎样来使用最少的水管来接通管子?)
7.延伸活动。挑战难度,给两条小鳄鱼的家同时都接上水管,让它们俩都能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