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凤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标志,作文教学的效果如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加强作文基本功的训练,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一、明确各年级作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要明确各年级作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作文教学应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针对这一规律,我们对各年级的作文教学应有不同的侧重。
1.低年级着重训练连词造句的能力
这一阶段不要求学生写出的句子多么优美,通顺就可以了。具体方法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写完一句话后,自己先读一读,或同学之间互相听,看句子通不通顺,不通顺就及时改正。
2.中年级着重训练连句成段的能力
这是在低年级连词造句训练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刚开始,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事物提出几个连续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每一问题答一句话,连贯成一段话。这样与直接让学生写一段话比较,学生不会觉得太突然。经过这样一个过渡后,学生觉得写一段话不是很难,练起来也顺手多了。如果脱离教师给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写一段话,可能叙述顺序就不太恰当。但不必惊慌,首先,让学生写完一段话后自己读一读,看句与句之间是否连得起来,对连不起来的,调整其句子顺序,再读,再调整,直到自己认为通顺了为止;亦可同学之间互读互改,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3.高年级着重训练连段成篇的能力
这是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这一时期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有中心”,围绕中心组织的材料有详有略。“有中心”的训练是通过两条途径进行的:第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的教学,分析课文作者的立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第二,通过讲评学生典型作文,因势利导,这一时期作文“有中心”的要求是初步的,所写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并不要求“中心明确”或“中心突出”,不然会使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挫伤他们写作文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个有机的整体。每一年段的教学都是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既要立足本年段,又要心中有全局,这样才能明确目标,年段为全局服务,使学生作文能力扎扎实实地逐步提高。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1.从思想上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
教师要从思想上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扭转学生对作文“是一件非同一般的事情”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作文既不是靠堆砌华丽的词藻,也不是搜集或编造重大的或离奇的故事。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用成就动机和趋誉动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尽量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比如:通过习作课上交流评比以及开展优秀作品展等活动,使好的作文或作文有进步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教给学生留心观察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随时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加强小练笔,随时交流,互相学习。这样就会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从而养成乐于书面表达的好习惯。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参加学习实践、社会实践创造广阔的天地,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材料,开阔视野,以便有更多的、新鲜的东西去写。同时,告诉学生要抓住重点观察,并且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选材要新颖,给人以新鲜感,不要面面俱到,千篇一律,更不能记流水账。
4.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
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平时看书的习惯,学习里面的好词佳句以及好的段落,并尝试在习作中运用。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大有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就得从以上几方面着手。当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日之功,要循序渐进,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