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娟
摘 要:新课标特别强调以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首先,应该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激发学生想问的欲望;其次,要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的提问更有针对性,然后教师在课堂上适当指导,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最后,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爱提问题,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促使学生“问得出”“问得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能力培养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都是教师主动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主性,所以也很少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得不到重视,学习效果自然不好。找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能可贵。解决一个问题需要的仅仅是学生解题上的技巧,而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学生从多方面来探究问题,既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时,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教师才能及时地得到反馈,才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和谐关系,让学生敢问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创设一个有利于师生发言和交流的环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也许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都能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促进者,学生不再害怕提出的问题遭到嘲笑时,自卑心理就会随之消失,逐渐提升自信心,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关系就会变得和谐,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如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学生都表现得很好,能够准确快速地完成计算,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和学生一起想办法解决。这时,一位学生向我提问:“老师,那为什么0不能作为除数呢?”我对学生说:“0本身就有特殊性,假设0作为除数来算一道题,那么答案是不唯一或是不存在的,你自己可以多用几道题来实验下,所以我们不把0作为除数。”和谐的课堂关系,能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和平共处,在轻松的氛围内激发学生想问的欲望。
二、精心设计,让学生想问
学生在课堂上敢提问题,并不说明学生就会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所以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提问准备机会,提高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已经知道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时,我又让学生重新温习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面积公式和推导公式的过程,让学生对不太懂的地方提出来。这时,一个学生这样提问:“可以用求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求三角形吗?”这个问题一出,我就让学生按照这个提问自己计算,果然,学生很快就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了。通过设计问题,学生的提问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提问,很快就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提问的技巧。
三、适当指导,让学生会问
学生在课堂上想提问,但是因为学生自身发展能力有限,所以经常提出的问题要么没有探讨价值,要么超出所学习的文本内容,要不就是没有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形成适当地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提问。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法”时,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提问的方法,如这些计算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在做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时,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规则来计算?让学生多想想,多问些“为什么”,在熟练掌握这些算法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性的提问,让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通过教师适当的指导,学生的提问更有针对性,能够从概括和归纳上提问,从求异思维和创新角度提问。学生在一些训练之后就学会提问的基本方法,每次都能在提问中收获新的内容,提高提问的积极性。
四、积极鼓励,让学生爱问
表扬和鼓励是教师在教学时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鼓励就像黑暗中的明灯,指引学生前行的道路。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享受鼓励时激发求知欲望。因此,教师的鼓励是学生提问的动力,不能忽视。所以,在平时教学时,教师对学生要经常用“很好、真聪明、你真棒”之类的词语进行鼓励,当学生表现不太好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用一些语气柔软的词语鼓励,如“嗯,这是你认真思考的表现,是不是还可以从另一方面来思考呢?”“别紧张,你可以听听另一位同学的意”等。对学生适时恰当地鼓励,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爱提问题,从而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意义,只要是学生思考之后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应该对学生好学的表现提出赞扬。对于学生在提问中的一些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要提示探究思路,鼓励学生提出有创意的问题,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于提问,在思考中提出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自然就会不断进步,收到好的课堂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