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壁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要抓好阅读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那么,怎样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
一、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所思、所想,尊重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以一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尊容”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以各种方式来与学生沟通。如一位教师在教《挑山工》一课时,以自然而亲切的教态,对学生流露出真诚的喜爱和尊重。在教学生读书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齐读、默读,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学生发言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学生可以站起来发言,也可以坐在位子上发言;可以按教师指名发言,也可以抢答;学生可以同意教师的说法,也可以不同意;学生还可以轻声和同桌交换意见……这种教学方式自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得到了发挥。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摇篮”,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首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更加敏锐,想象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如:有一位教师在教《猴子下山》一课时,用纸板做了一只猴子。教师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请了一个好朋友。”这位教师一边讲一边用耍木偶的方法把小猴子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又如:一位教师在讲《春雨》一课时,上课伊始,让学生唱《小雨》这首歌,由歌词导入:“小雨、小雨,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以形、声、色的直感,增强艺术感染力。如:有位教师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出示课题后,教师问:“看见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海底到底是怎样的?”教师说:“我们一起来领略海底的风光。”然后播放《海底世界》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时而瞪着眼睛露出惊异的目光,时而会心地笑笑,时而学着动物发出嗡嗡、叽叽、喳喳等各种声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不少教师上课很严肃,老是冷面孔。学生的发言稍有差错,教师便一票否决,在无意中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了伤害。有经验的教师懂得尊重学生,从不让学生难堪,他们知道怎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信、自尊,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的信任、赞赏和期望。如在《挑山工》一课教学中,经常用这样的赞美语:“你的想法真棒!”“你真聪明!”“你会像挑山工一样永远向前!”
四、开展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儿童好胜,老人好静。”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教学。如在讲《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在课堂最后几分钟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学生模仿崔永元,搞一个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学生想做像桃子、石榴那样的人分一组,想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分为一组,两组进行辩论赛。第一轮讲自己为什么愿意做那样的人,第二轮讲对方的不足,第三轮讲当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教师讲完要求,先分组讨论,后辩论。辩论中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辩论时,只见一个个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脸争得红红的,真是激烈异常。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学生还围着教师久久不愿离开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常用“词语接龙”竞赛、读书竞赛活动,利用学生争胜好强、互不服输的心理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巩固了本节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应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为学生提供材料、创设情境的合作者,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身心得到主动、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