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鹏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早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67例
曾鹏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早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34 例 ACS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各 67 例 ,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 , 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折麦布治疗。两组均以 2 周为 1 个疗程 , 疗程结束后观察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丙氨酸转氨酶 (ALT)、磷酸肌酸激酶 (CK)的水平 , 并观察两组治疗 2 周内心血管疾病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 TC、TG、LDL-C 均低于治疗前 (P<0.05),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心血管疾病 (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未见 ALT、CK 升高病例 , 未出现黄疸、肝炎或其他肝功能损害及横纹肌溶解症、肌病等严重病例。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早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 能显著降低 LDL-C 水平 , 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一组以不稳定心绞痛、心脏性猝死及心肌梗死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因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糜烂、溃疡或破裂 , 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形成 ACS。血脂变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 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因此 , 降血脂治疗 ,特别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首要目标[1]。目前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降脂药物是他汀类 , 其能显著地降低 LDL-C 水平 , 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的目的。但是对于较高水平的 LDL-C, 即使加大他汀类药物的剂量 , 也无法改善病情 , 并且不良反应亦会明显增多。因此 , 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是联合应用不同类别的降脂药 , 以协同降低 LDL-C 水平 , 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作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 67 例 , 取得显著疗效 , 并与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 67 例作对照观察 , 现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将 2013年 1~12月收住本院治疗的 134例ACS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 67例中 , 男 36例 , 女 31例;年 龄 35~72岁。 对 照 组 67例 中 , 男 35例 , 女 32例 ;年 龄37~7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①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参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的诊断标准制定。即持续典型的胸痛 30 min以上 , 有心电图及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演变。至少具备以上标准中的两条 , 即可确诊。②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3]中的诊断标准制定。
1. 2. 1 纳 入 标 准 符 合 上 述 所 有 诊 断 标 准 者 ;年 龄 在37~75岁之间者;均未使用过他汀类及其他降脂药物治疗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 2. 2 排除标准 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患有严重感染、免疫风湿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者 ;依从性差 , 不能按规定治疗者。
1. 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冠心病二级预防类药物 (包括硝酸酯类、ARB或 ACEI、β 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肠溶阿司匹林等)及降血压药、降血糖药等常规治疗方案。服药期间不使用保肝药物及其他干扰血脂代谢的药物。①对照组 :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 (立普妥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3次 /d, 20 mg/次。②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依折麦布 (益适纯 , 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3 次 /d, 10 mg/次。两组均治疗 2周为 1 个疗程 , 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1. 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 LDL-C、TC、TG、CK、ALT的水平变化。并记录治疗2周内发生心血管疾病及不良反应的情况 (如病死率与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发生率等 )。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血清学指标TC、TG、LDL-C水平组内、组间比较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LT与 CK水平有所降低 , 但组内、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水平比较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c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dP>0.05
观察指标 治疗组 (n=67) 对照组 (n=67)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TC(mmol/L) 8.79±1.05 2.42±0.50ab 8.98±1.08 5.01±0.75aTG(mmol/L) 4.92±1.03 1.56±0.51ab 5.12±1.93 3.47±1.07aLDL-C(mmol/L) 6.25±0.74 3.04±0.66ab 6.94±0.67 4.96±0.63aALT( U/L) 68.09±32.03 58.80±29.76cd 70.15±41.05 66.07±16.05cCK( U/L) 814.35±762.24 741.95±46.75cd 798.29±750.75 758.33±48.15c
2. 2 两组治疗 2周内心血管疾病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的发生率分别为 8.96%、2.99%, 优 于 对 照 组 的 29.85%、20.90%, 两 组 比 较 , 差 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死率治疗组为 2.99%, 对照组为5.97%, 两组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未见 ALT、CK升高病例 , 未出现黄疸、肝炎或其他肝功能损害及横纹肌溶解症、肌病等严重病例。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 2周内心血管疾病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阿托伐他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他汀类药物 , 主要通过减少胆固醇合成而达到降脂目的 , 但人体内每天仍有 40%~50%的胆固醇在肠道内被重吸收[4]。因而 , 强化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 LDL-C 水平 , 控制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 , 已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 , 但大剂量使用可损害肝脏和肌肉等 , 并影响降脂疗效[5,6]。为了降低心血管危险并增加安全性 , 他汀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已成为近年来改善血脂与防治冠心病的主要措施之一[7]。依折麦布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 通过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对体内胆固醇的吸收 , 清除血液中胆固醇 , 减少胆固醇转运到肝脏 , 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8]。有研究发现 , 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能使 LDL-C 降低 14%~25% , 使 TG 降低 17%~32%[9]。因此 , 他汀类与依折麦布的联合使用有着强大增效降脂的协同作用[10]。
本观察结果显示 ,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 能有效降低 TC、TG、LDL-C 水平 , 与治疗前比较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 ALT、CK 无明显降低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心脏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 , 治疗组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的发生例数分别为6 例、2 例 (8.96%、2.99%), 优于对照组的 20 例、14 例 (29.85%、20.90%), 两组比较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病死率 (治疗组为 2.99%、对照组为 5.97%)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 2 周后未见 ALT、CK 升高病例 , 未出现黄疸、肝炎或其他肝功能损害及横纹肌溶解症、肌病等严重病例 , 显示出两药联合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说明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的联合应用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 , 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 在降低 TC、TG、LDL-C 水平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 , 2 周内能降低心血管疾病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无 ALT、CK 升高的风险。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理想的降脂治疗方案之一 ,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2007,35(5):390-419.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2001,29(12):711.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2000, 28(6):409.
[4]Bays HE, Neff D, Tomassini JE, et al. Ezetimibe: cholesterol lowering and beyond. 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 2008,6(4):447-470.
[5]Cannon CP, Braunwald E, McCabe CH, et al. 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lipid lowering with stati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N Engl J Med, 2004,350(15):1495-1504.
[6]Armitage J. The safety of statins in clinical practice. Lancet, 2007, 370(9601):1781-1790.
[7]叶平 .积极降脂 ,有效防治冠心病——从指南到实践 .临床荟萃 , 2006,7(3):79-81.
[9]Dujovne CA, Ettinger MP, McNeer JF,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potent new selective cholesterol absorption inhibitor, ezetimibe,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cholesterolemia.Am J Cardiol, 2002, 90(10):1092-1097.
[10]Farnier M, Averna M, Missault L, et al. Lipid-altering efficacy of ezetimibe/simv-astatin 10/20mg compared with rosuvastatin 10 mg in high-risk hypercholesterolaemic patients inadequately controlled with prior statin monotherapy-The IN-CROSS study. Int J Clin Pract, 2009, 63(4):547-559.
2014-04-28]
422000 邵阳市中心医院老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