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线条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运用

2014-07-12 12:29:31湖南怀化学院418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
关键词:帛画用线人物画

(湖南怀化学院 418000)

吴安明 (湖南湘西自治州边城高级中学 416000)

一、中国画线的发展概况

说到中国画线的起源,还得从中国最早有绘画记录的新石器时代算起,从仰韶文化彩陶中三鱼纹盆、庙底沟彩陶以及马家窑文化彩陶,都有以线造型的动植物形象,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是马家窑中的罐、壶、瓶、瓮、盆等物件中的弧边三角纹、鸟纹、圆圈纹、旋满纹、波浪纹,具有构图繁密、回旋多变的特色,1还有一些与网格、四大圆圈、米字、菱格、波折及变体人形等线条纹样,所有的这些器物中的纹样,无一例外都是以线造型,一直到后来的先秦美术中出现的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它们也都是用线来造型,并且线条流畅挺拨、造型生动,以及后来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美术作品作为艺术而独立存在,在这时更出现了如顾恺之的“春蚕吐丝”的高古游丝描和陆探微的“秀骨清像”的人物画,人这里可以看出线条作为中国画造型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是中华民族绘画的具有一种特有的审美习惯,是源于中国人对线条天生的一种喜爱和认识。从中国的壁画、帛画、年画及各种工艺品、日常生活用品中都可以见到中国画线条的影子。线条的运用,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的,在春秋战国以前青铜器上多出现是那种强烈、粗犷、豪放的线条为主要造型纹样,而以后出现的青铜器铭纹纤细流畅、婉转盘曲的线条,这在众多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和帛画中,得到佐证,如帛画《人物龙凤帛画》,线条圆润流畅、刚柔相济、不失挺拨。青铜器的代表可以从湖南宁乡商后期出土的《四羊方尊》四壁出现的繁杂铭文,精雕细刻、线条变化丰富、细腻,古代画家用它作为物象的造型和表现质感和动感,从而也反映画家本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与情感的表达,体现得是古人的审美意向,这种审美意趣的定向,为中国画的发展,以及确立线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地位,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二、线条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运用

中国画发展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与变化,从材料到技法,从题材到内容,以及精神内涵方面都有很高的提升,但是有一点始终没有变,那就是以线造型的基本原则和审美趣味一直保留和发展下来,它始终是中国画用来表现物体的体积、形状、动态、质量感的最佳选择,其长、短、曲、直、粗、细的线条或轻盈柔美,或刚劲雄壮,或婉转凝练,或古拙朴实……不同的笔法线条,造就了古往今来众多的画坛大家,也成为线条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典范。

1.线条在人物画中的运用

人物画在中国画三大题材中成熟是最早的,绘画史上早一点的除了前面所提到的魏晋时期的画家外,非常值得关注还有很多人物画家,如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之一,曾被称为“画圣”,吴道子的绘画创作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宗教题材方面,曾绘制壁画三百多幅,其中包括佛教中各类文殊、经变、佛陀、普贤、梵释天众及菩萨等,还绘制了道都中的玄元像、五圣图。在宏幅巨制中以其丰富、流畅、千变万化的线条来营造佛仙的奇幻世界,其中还有关于描绘地狱中的牛头、马面、狱府、剑林、青鬼、赤者,密密麻麻,夸张的造型中似有一股阴寒之气迎面袭来,令人不寒而栗,画中没有血腥、恐怖的场景,仅仅通过线的表达,而营造出这样一种气氛与境界,足见吴道子绘画技艺的高明……对于吴道子的绘画,有众多的评说:“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用线如铜丝萦盘”2,在他成熟时技法更具魅力,唐李嗣真称其“磊落逸势”。这些在表述说明画家在用线上,有着其本人强烈的主观意识和情感,以及具有运动感,强烈地韵律节奏的线条,引起绘画界的高度关注。现代人物画在保持用线的前提下,更多地融入了西方绘画元素,如体面、明暗、光影,是为了更好表达当代人的精神面貌,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做得这样一些尝试与改革,效果也非常好,例如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金奖苗再新的人物画《雪狼突击队》,能说明这个问题,该作品运用了中西方绘画相结合的方式,融入西画中的面和明暗造型的技巧,使人物造型更加结实,武器装备、衣服以及肤色的质感更加逼真,更能表现出主题内涵,其造型是以线与面结合的方式完成,是现代人物画主题性创作重要特征。

2.线条在山水画中的运用

山水画的发展是依托人物画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史相对来说比较短,但是山水画的技法却是三大题材中最为丰富和全面的,各种各样的技巧技法在山水画中都可以见到,并且具有代表性。山水画的造型原理或审美意趣,以不同的、各种各样线条组合起来,犹如浑厚的交响曲,各种不同的线相互配合、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协调与高度统一,演绎出优美地旋律。在我国古代的山水画中,有很多的用线高手,如元代著名的“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他精通词典,师承赵孟頫,专攻山水,喜以浙江富春山、常熟虞山风景作画,取法五代董源、居然,其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被视为南派山水画的典范,整个画幅长达两丈,高达八十多厘米,以董源、居然的披麻皴入画但更为简练,来表现富春桐庐山水,画面沙滩岸汀、江水鳞鳞、峰峦叠嶂,其间点缀着屋舍凉亭,用笔干湿浓淡结合,线条长短、疏密、曲直相互交错,笔笔生发,错综复杂,时而如柳暗花明而豁然开朗,时而又山重水复而凝无路,每一笔都用到恰到好处,有那一种增笔则多,少一笔不足的感觉,可谓笔笔精道,充分感受其精湛笔墨功力,更惊叹于其用线的表现力。在现代山水画中,线依然是最重要的元素,出现了不少用线的名家,如陆俨少、黄秋园、卢禹舜等,他们的山水画在当今画坛独树一帜,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们画中的线条的运用,因为这些画家,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独特地用线习惯和方式,绘画语言非常特别,这也许是他们成功关键所在。

3.线条在花鸟画中的运用

在花鸟画的创作中,古往今来也出现了不少的大家,无论是工笔画还写意画,基本上都是继承了用线的造型原理,有的即使用没骨表现方法,也是沿用了用线的方法,用点层厾的手法写形而传神,不做骨线,而其中的墨色的浓淡、干湿、转折变化规律还是线的原理。在这里介绍的是清末大画家吴昌硕,名俊,字昌硕,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他一生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其从艺之道,是从治印开始,次习书法,后学画画,终成一代大家,讲到其在花鸟画上的成就,离不开他学习书法的经历,他的书法,初习楷,后学隶,中年以后主攻石鼓文,数十年锲而不舍,其字凝练遒劲,古拙貌朴,晚年以篆隶笔法书狂草,苍劲雄浑,气势如虹,自然天成,其绘画是他掌握书法以后才开始,曾说:“我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3,从此可见,其绘画用笔是书入画的,尤擅大写意花卉,常取材松、水仙、桃花、牡丹、紫藤以及梅、兰、竹、菊等传统题材。他的画由于是以石鼓文入画,用笔苍劲老辣,笔力十足,给人一种非常震憾的视觉感受,并且石头、印章、题跋与画面交相辉映,顾盼有神,且用墨干湿浓淡结合,色墨相融,各得其宜,使整个画面生机盎然,浑厚古朴,而书卷气十足,继承和发展了青藤、八大、石涛等大写意绘画,是花鸟史上一座丰碑。

三、中国画线条的发展状况

清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家的责任是要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的作品来,中国画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会涌现许多新的技法。作为中国画最重要的元素——线条,毫无疑问地会随时代的步伐前行,不管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中国画的发展史,其实也就是“线条”的发展史,从自发到自觉,从简单到复杂,从客观再现到主观表达,乃之成为具有独立审美的艺术语言符号,这种审美价值的取向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体系和民族绘画特征的集中体现,因而中国人对线的重视和喜爱是可想而知的,也自然地把它视为中国绘画艺术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

四、结语

线作中国画的最主要的元素,具有其它任何绘画语言都无法代替的,线在中国画中的运用,从古至今,曾创造出无数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已成为中国绘画符号的一种象征,具有鲜明地东方审美特质,在世界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毕加索曾盛赞中国画和其中的线条,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前行,同时线条的发展和积淀,定会为中国画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注释: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10页.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87页.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234页.

猜你喜欢
帛画用线人物画
基于K-means聚类的马王堆帛画色彩特征分析与应用
包装工程(2023年16期)2023-08-25 11:38:12
战国 佚名 人物龙凤帛画
中国书法(2023年3期)2023-08-23 13:02:08
连一连
走进鼎盛的唐代人物画
打电话
启蒙(3-7岁)(2020年1期)2020-02-27 03:37:52
交通工具
启蒙(3-7岁)(2019年6期)2019-07-20 03:24:36
浅谈中国古代帛画艺术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04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老年教育(2018年5期)2018-05-30 02:24:10
三十载不闻窗外事 三千年帛画得复兴
——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帛画”代表性传承人穆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