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蹈“都市化”发展之现状研究
——以藏族民间舞蹈为例

2014-07-12 06:45西藏大学艺术学院8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原生态藏族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 850000)

当下,藏族民族民间舞蹈呈多元发展之势,很多舞蹈正脱离着原生态“文化生态”基础,成为移植进城镇的“都市化”民族民间舞蹈。其中,既有以舞台化塑造审美为旨的藏族舞蹈;又有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藏族舞蹈;还有商品化的旅游形式的藏族舞。这些特定的价值追求,分化了以往传统的藏族舞蹈,它承载起更多的寓意和内涵。“都市化”民间舞蹈是以都市化生活为基础的大众文化,有着自己的文化生态,服务于自己的文化语境。这些趣味、景观、审美的多元化,共同构成了当代文化的五彩和缤纷,璀璨和夺目。但同时,为了使“都市化”民族民间舞蹈得到长期、稳固的发展和精进,也就需要对它提出要求,制定合理的规范,需要按部就班地符合原生态文化上的条理。

一、藏族民族民间舞蹈“当代”存在形态

首先要清楚,“当代”是个宽泛的概念,人们常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理解和需要,给当代做出不同的解释。这里所说的“当代”,概括和包含了时下以藏族民族民间舞蹈为主体,围绕其身边流行、传承和发展的艺术行为。可以说,“当代”藏族民族民间舞蹈其艺术形态,已经成为了一支特殊的力量,它贴近于“都市化”市民的审美理想。是以藏族民族民间舞蹈为基础延展出来的“都市化”情节,更多地脱离了乡村田野,服务于都市文化生态。藏族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倾向,已成为大势所趋。

(一)以“审美”为旨的藏族民族民间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化,以戴爱莲先生在1946年重庆“边疆音乐舞蹈大会”为肇始,从而逐步推广效行,成为全国统一的发展路径。将民族民间舞蹈舞台化是历史必然的文化选择和价值追求的结果,这也标志着乡土文化的一次大的飞跃和升级。舞台化的民族民间舞蹈与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蹈区别在于,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具有随意性、自娱性、仪式性强等特点,每个动作的舞蹈化,都有着身体上的历史依据。联结着族群意识、心理表达、文化思想,而不简单是动作的呈现。而当今舞台化的民族民间舞蹈追求的是一种审美的表达。它将民间舞蹈各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美化,特别是以个体言说来解读和阐释其意,努力符合着当下的审美理想和文化语境。舞台化的身体语汇,可进行无限制的锤炼、升华,以塑造作品意境、形象为根本。“审美”是舞台化民族民间舞蹈的主旨,舞蹈作品以该主旨为发展根源和追求目标。舞台化作品要求有着开放、发散性触角,要将古今、中外,不同学科的艺术经验融聚于一体。可多视角、多思路、多元化地将不同的思想结晶融汇在一起。作品中可以吸收、借鉴和引用相关的各类的艺术创作经验,使之适应于作品之需。将传统藏族舞蹈与现代的审美、现代的舞台、现代的音效、现代的灯光、现代的服饰等有效地结合,从而呈现鲜明的文化人和艺术家的理性思考、审美情趣和艺术思维,使作品达到至善至美。

可以看出,舞台化的民族民间舞蹈已经脱胎换骨,已不是传统、原生形态,它已经职业化和专业化,需要专门的从业人员操作,有专门的受众体,其指向明确。表现的内容,也是和当代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和反映着当代的现实生活。

(二)以“锻炼”为旨的藏族民族民间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从民俗舞蹈文化转变为以锻炼为目的身体运动,这是一项功能的大转变。原生态舞蹈内含祭祀、教育、审美和自娱等功能,这样的功能呈现往往也是一种“形而上”,而当代借用舞蹈载体,来达到强健体魄,娱乐心思之时,其审美标准自然降低,效用更为实际。

以“锻炼”为旨的藏族民族民间舞蹈贴近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要,他们在广场、舞台上演绎的作品,动作更为个人化,更为质朴、机械、程式和自娱,舞蹈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偏强,相比较与舞台化的民族民间舞蹈,这些舞蹈更为喧闹,动作幅度大,兼顾了身理机体的运动。但这一民族民间舞蹈分支的展开,往往也有其弊端,它可以随意断开传统的文化联系,天马行空自由发展。或者说常常是借用了民族民间舞蹈的躯壳来生存。个体言说大于了本源意义。这样一个过程,消解了舞蹈艺术的内部的生成、机制和运作上的关系。一些舞蹈艺术上重要的要素,如风格、律动,心理都在转换当中“变异”。因而,彼此产生脱节和相离现象,缺少了对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及深层次文化内涵的了解和洞知。以“锻炼”为旨的藏族民族民间舞蹈已经成为都市文化中的一种现状。这一文化也是都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它也必然长期存在下去。

(三)以“商品”为旨的藏族民族民间舞蹈

随着文化产业的开发,全国上下都以旅游产业作为经济的主打推进器,其形式和成果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文化艺术成为旅游“主干”产品,带动了地方经济,两者相得益彰,相互得到了提携和促进。舞蹈艺术在这一环里是主力军,它构建了民族民间舞蹈对外呈现的窗口,示现了一个民族“身体”文化上的独特表达。但同时,这类景观、原生态和映象类舞蹈更多以商业行为为主旨。在动作语汇的表达中,在体裁的选择上,在晚会编创形式与结构中以及灯光音箱布置、服装布景的搭配都注重视觉的冲击力,以好看和美为标准,以吸引票房为主。以“拿来主义”为手法,自由地镶嵌、安插、布置各类艺术元素和形式。作品与实际生活,实际民族情感都有着一定的距离,并且常常抽调了舞蹈艺术本身文化中的一脉性、历史传承中的沿袭性等生命内质。从而使这类舞蹈艺术文化意义显的单薄,内容匮乏。造成舞蹈与本民族文化的“偏离”和“异化”。

二、对民族民间舞蹈生存境地“都市化”迁徙之思考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充当着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作用,具有社会性、宗教性和自娱性等特点。也可以说,民族民间舞蹈是对民族民间生存方式的一种表述,这种表述是靠以身体为手段的“修辞”来完成的。民族民间舞蹈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成长,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始终是生活的必须和情感的依靠,始终牵引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沉淀着一个民族的深层次思考。但今天的民族民间舞蹈已增加了其功能的厚度,它不仅仅起到了解读一个民族曾经的身体语境,呈现身体上的“活化石”以及表现信仰、情感、观念交织下的一种精神集合体的作用。它更以适度调整、转换和适应着当今的生活要求,从田野村头,庙宇堂前走向了城市霓虹彩灯装扮的舞台和锣鼓喧嚣的广场,这样一种转变,是世界范围内乡村城市化、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我们无法阻断其前进的步伐。也无法停止植耕于乡土文化的民族民间舞蹈大跨步进入城市文化的肌体之内。但现民族民间舞蹈的存在形态已分明表现出,原生态文化基因已被塑造为纯粹的审美图标,纯粹的以锻炼为目的的载体,以及赤裸的赚钱工具。远离了它本来的文化形态。应该说艺术本身虽具有审美、锻炼和商品的属性,但过度地强调一点,挖掘一块,就会形成不平衡的发展,就会使民族民间舞蹈的目的被颠倒,文化精神实体浅薄化、功利化,并且不接地气,不与自己民俗民间这样的“母体”挂上勾,产生联系,从而很难会变为一种具有深度、长远的文化行为。

从艺术发生学来考虑,民族民间舞蹈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的“都市化”角色,其本身就是一次文化土壤的发展和扩大。群众需要舞蹈的这些特质,需要舞蹈本身的“游戏性”“形象性”“动态性”等内质基因来契合城市生活中精神要求和实际效用,需要转变其“功能”变为为我所用,成为一种与城市生活连贯、贴切和合理的舞蹈文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从乡村田野迁徙转化为“都市化”倾向是无容置疑的,已成为了中国舞蹈文化最为活跃的主力军。如何使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蹈和城市里的“都市化”舞蹈成为一种相携共存,互为观照、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如何将藏族舞蹈文化传播变为一种始终能够得到“母体文化”滋养,成为“有根有据”的文化行为,这就是对我们提出的难题,成为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也将是文化工作者今后工作的重点。

三、对民族民间舞蹈“都市化”提出的要求

(一)保护“都市化”民族民间舞蹈“母体”

“都市化”民族民间舞蹈的“母体”就是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在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原生态舞蹈与地理环境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化心理学等学科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文化的织体。”1内部的塑造体和联结力伸向各个环节,形成这类非物质的文化。原生态舞蹈由于历史,地域,文化加上人的不同,从而在舞蹈上呈现出不同民族特色,形成文化的多样性,并且清晰地显示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文化进化中的生成轨迹,形成丰厚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千百年里留传下来的历史“活体”,需要得到精心的保护,成为“动态”的“文物”,是不能被修饰、发展和改变的。有了这样的保护,我们才能在任何阶段,均窥视到远古艺术的原貌,留住根,汲取到源泉。在这一层保护上我们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设定机构来保护和还原文化生态,在动作语汇、风格情调、表演形式等艺术内质上固化原有的面貌,限定其文化圈,文化行为不被外界所左右,传承远古的文化表达,留住曾经的身体记忆。

(二)让“都市化”民族民间舞蹈更为艳丽、芬芳

有了对原生态舞蹈文化的保护,或者说架构了对传统舞蹈“母体”的保护罩,既而,才会有继承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都市化”民族民间舞蹈是原生态舞蹈文化的衍生,但它的职责不仅是继承,而且还需要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时时刻刻得到原生态舞蹈文化的关照和修正,“都市化”舞蹈要求挖掘身体文化上更多的可能性,要求将“身体”这块艺术材料淋漓尽致发挥出它自身的能量,用舞蹈本身的艺术阐释力,描绘意境、刻画人物。特别是叙述当今藏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在这一环节中,舞蹈还需要发挥其功用效能,将舞蹈中的“动态性”“形象性”“游戏性”“锻炼性”“商品性”等内质基因,植入人民的文化生活中,成为民族的精神信仰和文化表征。“都市化”民族民间舞蹈扮演着活跃人民文化生活,陶冶性情的美育教育作用,在具体的演绎过程中,可将古今、中外和不同学科的艺术经验融汇于身。可多视角、多思路、多元化地将不同的艺术元素融为一体。在这一步上转化提升为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审美能力和交流思想情感的优质平台。

总之,“都市化”民族民间舞蹈要先在“原生态”文化上加以保护,有了很好的保护,才会有发展的前进条件,才能时时刻刻得到“母体”文化的“修正”,保护是前提,发展是根本。

综上所述,“都市化”民族民间舞蹈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都市化”舞蹈在当今民族民间舞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与原生的“母体”文化断章和分离,成为一种“游离”的文化,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历史的轨迹和文化的条理,标识出各自的走向,保证文化发展前进的方向。

注释:

1.江东.藏族原生态舞蹈文化辨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3(02):75.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原生态藏族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