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境中探究 在兴趣中发展

2014-07-11 06:32赵福明
新课程·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

赵福明

摘 要: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只有进行实验和探究才能学到技能和知识,才会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也就能真正理解科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实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说,在实验中获取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情境探究

实验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科学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发现,必须经过实验的探索和验证。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课的教学,教师课前应当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为学生制订好实验方案,实验中要引导学生多看、善做、乐说。新课程下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强调小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研究,获得最基本的科学知识,接受新的科学观和科学态度的熏陶。在科学课堂试验中教给学生实验操作的方法,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一、小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中存在的弊端

在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下,小学科学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及多种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境,使科学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气氛活跃。但同时也发现,个别教师对实验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缺失,课堂上只是简单地做几个演示实验来敷衍了事,很少甚至不做学生实验。不关心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去分析学生在实验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学法指导,因而使得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相对薄弱。学生在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概括时往往比较片面、浅显,甚至存在错误,语言模棱两可,导致课堂低效。

1.实验兴趣浓厚,实验目的茫然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基础,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实验以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特别是在培养小学生科学创造力方面有着特殊的功效。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实验活动都很感兴趣,对科学课的学习热情也均来源于此。教室上课前,总有很多学生问今天做不做实验,当学生听到做实验时,总会异口同声地欢呼雀跃。小学生对一只烧杯、一盒普通的火柴、一个酒精灯都很感兴趣,总是想亲手摸一摸、用一用。科学实验的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因好玩,学生对实验才有兴趣,对开展科学实验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对本节课实验的目的、计划也不明确,对为什么实验、怎样做实验的问题更不感兴趣。如,在探究“一百毫升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活动时,教师虽然对实验中要研究问题和注意点进行了提醒,但学生不感兴趣,争先恐后地抢着放食盐,争着进行搅拌。人高马大的“小霸王”抢到了第一次实验的机会,而个子矮小的几个不服气,便在一旁捣乱。实验场面热热闹闹,在进行小组汇报时,有很多学生还不知道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对操作实验的步骤更是不清楚,演示实验活动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实验效率低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2.实验操作不当,缺乏有效指导

科学实验是小学生研究自然科学规律、本质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新课改使小学科学实验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所要研究的问题,自己思考实验的方法和选择实验中所用的材料,使科学课教和学的方式更加开放,导致教师在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实验指导上产生困难。面对各种实验方法,教师如果不能一一进行指导,学生在自行实验操作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是错误,实验探究的方法得不到保障。

3.合作流于形式,实验空间狭小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教学新理念,科学实验活动一般是以组为单位的分组实验,提倡4至6人一组,让学生分工明确,互相交流,互补长短,鼓励质疑。而在实验的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实验空间,实验工具和材料不足,学生合作学习就成了纸上谈兵。课堂讨论时,教室里“嗡嗡”声一片,看似特别热闹,仔细一看,小组里的个别学生“一言堂”,其他学生一言不发,无事可做;有的小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实验操作的时候,争实验器材,抢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互相指责。如,用沙盘、喷壶模拟雨水冲刷、河流搬运对地表改变作用的实验,如果实验空间狭小,水流量不够或沙盘过小,就会影响模拟实验的效果,学生茫然成了袖手旁观者。看似一派热闹的合作景象,实际收效甚微。

二、加强小学科学观察实验教学的策略

1.加强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演示实验教学,应尊重小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如果小学生对科学实验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获取知识,更不会形成实验能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实验设计,激发学生兴趣,是科学实验成功的重要条件。如,在教学《植物的叶》一课时,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学生观察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植物的叶(枫叶——掌形叶;银杏叶——扇形叶;柳叶——披针形叶;落叶松——针形叶),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了解植物的叶的外形特征,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生长到衰老死亡,完成了自己的一生。师生在观察后得出结论:大自然中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不同种树的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各不相同。演示实验让课堂充满阳光,绽放生命的活力。

2.加强合作探究,感悟科学魅力

小组合作探究是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改革单一的全班活动方式,提倡分组实验,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课堂活动量。合作学习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科学组地合成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人人有责。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在老师布置活动后我是有事要做的,我是小组的一份子,缺了我的参加,会影响全组同学探究活动的完成。要学会倾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别人的谈话,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如,教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一课时,教师发放实验材料:硫酸铜溶液、铁钉、镊子;讲解实验步骤:出示半杯硫酸铜,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液中一会取出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注意千万不能用手拿铁钉,应用镊子夹住铁钉,注意节约。各组在实验后都能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在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时,铁钉表面生成红色物质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变浅是主要现象,教师正确地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去思考、去实践和去积累。endprint

3.注重习惯养成,提高实验效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思想基础上的开放式教学,主张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验,把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达到让科学知识用于生活的目的。小学生对实验材料和器材感到新鲜,经常忘记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需要教师严肃课堂纪律,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如,在教学《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时,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每组100毫升清水一杯、食盐若干包、玻璃棒一根、小勺一个、尺子一把、实验报告单一份,让学生用三种方法实验:

(1)食盐减少法

先把装有食盐的袋子称好,一份一份地少量加入清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再称一称袋子里剩的食盐的重量,通过相减就知道加多少食盐了。

(2)平勺定量法

用小勺盛一勺盐,用尺子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盐,称一平勺食盐的质量,加多少勺食盐就知道加了盐的重量了。

(3)溶液增加法

称量盛100毫升水的小烧杯的质量,记作A克。实验时,向清水中加食盐,加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再称量出溶液的质量,记为B克。那么加入食盐的质量就是B-A克。

教师故意让小组代表展示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法,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法更科学、更严谨呢?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实验研究中有什么新的发现,应记录下来,使实验更准确。

总之,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科学问题,加强演示实验教学,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仕彪.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之我见[J].学园:教育科研,2013(09):174.

[2]解安年.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效率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80-81.

[3]王祥.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乐趣[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9):160.

[4]李晓娜,咸长虹.关注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03):43-44.

(作者单位 浙江省玉环县沙门镇中心小学)

编辑 马燕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让有效交流彰显小学科学课堂的精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