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琴
摘 要: 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在改革化学学术性课程的同时,更应强调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化学的需要,反映出由纯化学学科走向应用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理念,应用技术的培养关键在于化学实验教学。因此,高中化学教学中必须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载体,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演示型实验 验证型实验 探究型实验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科学。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发现新的化学规律,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既要有现象明显、效果显著的演示型实验,又要有尽可能符合化学规律的验证型实验,更要有合作分工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探究型实验。
一、演示型实验
演示型实验又称观察型实验,观察是对事物和现象的仔细查看、了解。俄国著名的科学家门捷列夫说:“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高中化学实验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而且比较持久的思维知觉,需要重点观察实验仪器、实验设备和装置、实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诸如生成的气体、沉淀、反应过程等,还需要观察教师的规范化操作。观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整个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首要前提。
为了更好地做好观察实验,教师可幫助学生明确:(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过程;(4)实验结果;(5)实验意义。如在做镁带燃烧实验时,实验前准备好两条镁带,教师做完后让学生上台充当“小老师”再做一次,教师从旁引导。由于有了教师的示范引领,学生做起来就消除了恐惧感,一般都能成功,成功感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二、验证型实验
验证型实验所验证的是化学原理及规律。在清楚实验所验证的反应原理的基础上,要知道原理的化学表达式,测出表达式中涉及的相关量,把验证型的实验转化成测量型实验,然后把测得的实验数据代入相关表达式中进行验证,看是否符合所验证的实验原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验证型实验常用的方法有:(1)控制变量法;(2)转换法;(3)等效替代法。例如在做教材第四章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4—1]时,为了操作方便,避免误差,可把锥形瓶换成吸滤瓶,支管处罩一个气球,为了引燃方便,也可以把玻璃棒换成铜丝,把白磷放在铜丝的下端,仔细观察,看能否取得预期的实验效果。
三、探究型实验
探究型实验是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学生根据问题研究的需要,在假设的前提下获取支持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以实验为载体探究科学结论。较传统课程,新课程更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动脑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实验的实质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实验前对将要得到的实验结果并不真正了解,通常由学生通过合作分工自主地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包括形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观察判断、得出结果和分析评价,教师只做组织引导,这样会改变长期以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的局面,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改变学生只是单纯地从书本上学习知识的传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改变长此以往形成的仅从课堂上“学”化学的局面,将其延伸到课外探究化学的奥秘,从而使让学生不仅学会操作,而且熟悉实验原理,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胆设想,寻找完成实验的最佳途径。如学了pH值的测量以后,引导学生测定雨水的pH值,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还测定自己家土壤溶液的酸碱度或本区域河流的污染情况,并提出可行建议。
设计探究型实验时,绝不能脱离教材,应从教材的重点知识出发,与学生已学过的内容相联系,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已学知识具有的实用性。同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把实验过程和结论写成小论文,以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实验反复设计、修改、推理、完善,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效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创造条件增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探索性。
总之,新课改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因此,必须重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把化学实验贯穿整个化学教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