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业轩
(广西北海市中医院,广西 北海 536000)
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共156例,均为2010年月2月至2013年2月本院就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年龄18~30岁39例、31~40岁33例、40~52岁12例,平均病程(3.3±1.4)年,乳腺增生单侧54例、双侧28例。对照组年龄17~30岁37例、31~40岁24例、40~54岁12例,平均病程(3.0±1.5)年,乳腺增生单侧54例、双侧28例。两组年龄、病程、婚育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临床表现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大小、质地亦常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可触及肿块呈节结状、大小不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多有触痛,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表皮无破溃。腋窝淋巴结不肿大。无发热。
两组均用三苯氧胺(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1472)10mg,1日2次口服,连服3个月。观察组加用逍遥散加味。柴胡15g,香附20g,青皮30g,陈皮15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5g,延胡索10g,瓜蒌10g,郁金15g,桃仁10g,红花10g,牡蛎20g。水煎200mL,分2次口服,连服3个月。
参照2002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乳腺增生病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肿块消失,疼痛消失,停止治疗3个月未复发。显效:肿块消散50%以上,乳腺疼痛消失。有效:肿块消退不足50%,乳腺疼痛减轻。无效:肿块无变化。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时间 观察组(n=82) 对照组(n=74)乳房疼痛 肿块消失 肿块缩小 乳房疼痛 肿块消失 肿块缩小治疗前 7.55±1.68 2.64±0.98 2.80±0.38 7.29±1.87 2.48±0.68 2.78±0.64治疗后 2.10±1.23*△ 0.95±0.81*△ 1.06±0.99*△ 1.71±1.06* 1.81±1.25* 1.73±1.11*
乳腺增生症属于中医“乳癖”、“乳痞”及“乳块结核”等范畴。乳头属肝经,乳房属胃经,乳腺增生往往由忧郁、怒、思等引起,情志内伤,肝胃气滞,火气内盛,淤血痰浊凝而成乳中肿块[2]。治疗应疏肝理气及软坚散结。目前,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方法。虽然西药三苯氧胺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增生病,但该药至今仍是治疗肿瘤的药物,尚无治疗乳腺增生病的适应证使用说明[3]。
逍遥散加减方中柴胡配以当归、白芍、红花、桃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辅以青皮、郁金可增强行气散结之功。佐白术、延胡索行气止痛,活血养血。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散结之效。联合三苯氧胺不仅可改善雌激素刺激环境,还能促进局部腺体组织及纤维组织复原,抑制乳腺导管上皮和小叶的增生,使腺上皮恢复正常或萎缩消失。不仅疗效好,同时能有效降低西药的副作用。
[1]唐汉钧.乳腺病研究新进展[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298-300.
[2]卓睿,柴妤.中药治疗乳腺增生多指标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6):138-139.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47-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