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涵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融合成为未来生态经济增值的主体,[1]新科技革命和“第二次人性革命”使长期处于矛盾和冲突状态的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走向整合[2],促使知识老化的周期变短,职业的更新变得频繁,因而对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期待。为满足社会转型的需求,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路经一是从“主体”的角度出发,偏向主观性,忽视环境的交互性,默会性;二是从“环境”的角度出发,侧重客观性,忽视人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动性。 从教育生态视角, 探讨“主体”和“环境”交互培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则是一个全新的方向。 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本文围绕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养成”这一核心问题,在廓清其基本概念和生态因子的基础上,构建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生态理论模型和培养生态模式。
核心能力是贯穿于整个现代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主要的介质,对核心能力特质的理解和把握关系着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质量的高低。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关于核心能力的内涵,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述,德国称之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之为“基本技能”,英国称之为“核心能力”等,虽然叫法不同,但其基本内涵都是指一种超越具体职业的、可广泛迁移的、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能力。 国内有学者认为“核心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化时,从业人员所具备的这一技能依然起作用。”
[3]一般普遍认为,关键能力、基本能力和潜在能力是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国内外有关核心能力的表述,特别是借鉴我国台湾地区有关职技通识教育知识①, 我们认为高职学生核心能力是德识、技识、知识和器识等通识能力的综合。 其中,德识指职业伦理精神和公民意识,技识指基本技能和跨职业技能,知识指基本职业知识和跨职业知识,器识指基础性工艺和创造性工艺。这些都是具有独特性、价值优越性、不可替代性、很难复制,并且能对其他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能力。 实践证明,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作为一个教育活动, 与其周围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种相互关系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便是教育生态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所谓教育生态是指教育个体、群体和整体与其生存、生长和生成环境形成的健康和谐状态[4]。 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是指在培养高职学生核心能力过程中教育主体(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和环境(产业需求、教育投入)达成的一种和谐状态。教育生态下的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是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动态性融为一体的培养模式,关注能力培养中学生、教师、能力与能力养成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对能力获得的影响。具体说来,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动态平衡性。 在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下,需要用全面、整体的生态来看待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各个相关因子以及关系,而其本身会因培养环境的改变而做出相应调整,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在时空上具有显著的流变性。二是多元共生性。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重点就在于提高学生可迁移能力以及跨岗位能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就是在多元共存理念下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 因而,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多元共存性与和谐共生性。 三是开放交互性。 高职教师、高职学生、培养环境及核心能力等四个因素是现代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交互关系式地推进这四个生态要素是顺利运行整个模式的重要保障。 四是差异包容性。 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一方面遵循学习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另一方面提倡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育教学内容和理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注入新的元素和时代气息。因此,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是一种兼容式的培养,兼具差异性和标准性,是两者的包容统一。
依据上述有关现代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理论,我们认为该模式的维度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构建的核心能力结构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括确实生态化目标、设计生态化内容、选择生态化方法和开展生态化评价。
生态化目标是指基于一定环境其主体可能达成的核心能力指标。 即是说,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形成借助一定生态环境。它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进行综合确定:第一,核心能力标准的选定。从核心能力的基本内涵可以看出,核心能力培养就是“使学生掌握一种超越具体职业的、可广泛迁移的、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能力”[5]。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将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解决问题、创新革新、自我提高、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及外语应用能力列为八项核心能力。这八项具体能力指标应该是生态化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目标; 第二,学生发展目标的确定。每个学生自身的核心能力储备以及潜能是不同的,生态化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应该更要关注这种不同,分层次分类别地确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第三,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的的,更注重于学生能力的行业性和职业性。
教育生态模式视野下生态化的培养内容选择即要基于专业环境,又要联系工作环境。首先,基于专业环境的内容要融合核心能力课程与专业课程。核心能力本质上是一种通用能力,但是对于不同的专业,应该要有不同的侧重,其核心能力培养应该要富有强烈的专业特色。可以尝试将专业知识和能力分成不同的模块, 虽然每一个模块是独立的,但是跟其他模块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形成一些具有相互关联性的模块,当所有这些模块组合在一起的知识和能力就涵盖了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应该要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核心能力自然是包括在其中。 其次,联系工作环境的内容是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核心能力当中有很多知识和经验都是隐性的,只有通过实际操作中才能掌握和习得,即当学生去努力完成某一个项目时,需要用到各种核心能力,这样对核心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巩固作用,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学生的核心能力便可以有所提高。目前,很多学校仍然受“学科本位”教学思想的束缚,加上一些学校缺乏足够的条件,在理论课的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这就导致在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生态化方法是多种适切性和包容性策略与措施。一是多种教学手段有效融合。例如:项目教学法,即依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设计学习项目,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并让学生承接和完成某个具体项目和任务,从而使他们掌握专业技能、方法技能和社会技能。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组合,从而使整个课堂变得内容丰富、形式有趣,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而提高核心能力。二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融合。从古老的黑板粉笔方式到投影、幻灯最终到多媒体时代,教学手段的革新日新月异。 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融入现化代技术,更能够立体而生动地体现课程内容,目前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光学手段,如幻灯、投影;一类是图文视听手段,如有线电视、远程教学等;一类是电子图文,如3D模拟图。生态化的培养方法就是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并有效使用,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学习兴趣的提高,最终使学生核心能力得到提高。
生态化评价就是建立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其一,在评价内容上综合化。 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不应该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特别是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应该去关注和发现。 不仅包括课程试卷、计算机测试在内的书面测评内容,也包括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记录信息、个性发展特长以及学习成长经历的多维信息融合;其二,在评价方法上多样化。现代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中生态化评价就是坚持过程性评价方法与目的性评价方法相结合,构建多样化评价方法体系。不仅依靠单一的考试模式来考核学业成绩,也要从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出发,开展过程性评价,将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及综合评价等评价方式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注重能力本位评价和成效评价相结合,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及参与评价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三,在评价主体上多元化。生态化评价不是教师的个人决断,而应该是所有教学评价共同体的集体评价结果, 其共同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育行政部门,还涉及学生、家长、企业等方面;其四,在评价目的上多维化。对于教师而言,教育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参照系就是最重要的评价目的;对于学生而言,为学生学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反馈就是评价的最终目的,通过评价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进程和个性化的特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原驱动力;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分析评价结果以掌握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现状与动态,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现代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系统就是针对核心能力培养活动设计的有效教学范式,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四个主要生态因子逻辑关联, 这四个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及其生态系统,并充分发挥其影响效力。
高职教师是核心能力培养活动的主体,也是实施者、设计者、领导者和组织者,是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生态化培养模式的实现要求高职教师在能力结构、 角色意识和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第一,优化能力结构。 通过引入机制,多渠道补充高职教师队伍,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特别是不断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比例;通过积极主动聘请企业的精英人才和技术能手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人才信息库,实现优秀人才资源共享。 此外,还可以举办通过针对提高高职教师核心能力的专题性师资培训班,如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设立专项师资培训班,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让教师对企业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熟悉并研究,从中积累方法和经验,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第二,转化角色意识。 传统教师一般都充当着知识传道者的角色,而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下的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从其中走出来,向更加多重的教学角色转变, 实现从传统教学方法中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向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转变。 一言以蔽之,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要由单一的教师角色转变为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教学领导者、学业辅导员和学习陪伴者。第三,丰富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方式是生态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所特有的教学环境,结合自身的优势开发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以外, 高职教师还可以根据核心能力培养的内容,运用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项目任务法、问题研讨法等,并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高职学生作为其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中的学习活动主体,其核心能力养成具有环境和主体交互的生态性。其一,培养环境具有时空流变性。时空流变性建基于时空的三维性,即“现在”、“过去”和“未来”。然而,人们常常更容易感知自然时间,忽视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事实上人们从人文角度和心理角度都能观察和体验到“现在”、“过去” 和“未来”,这也就体现了时间的双重性。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就是学生的双重时空流变在大脑中的映射,培养过程中的“现在”必定是对“过去”的复制和改造,“现在”核心能力培养所形成思维和经验必将影响“未来”核心能力培养的经验和思维。 因此,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生态模式就是认为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就是在这种双重时空流变性下再现、改造和养成的过程。其二,培养主体历炼的感知性。有学者认为, 职业技能的养成要经历一个 “感知—模仿—练习—内化”的过程[7]。核心能力的形成如同职业技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获得过程也具有一定特殊性, 感知同样是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第一步,它对核心能力的最终养成具有巨大的影响力。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正是充分体现感知影响力,在培养途径的选择上倾向于参与体验式的方法。
培养环境指的是本来客观存在的或者专门为高职学生提供乃至创设的有利于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场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高职学生所拥有的核心能力是其学习与培养环境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一个良好的核心能力培养环境中, 高职学生的内驱力能够被有效地激发出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核心能力培养中去。 反之,在一个枯燥乏味的培养环境中,高职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激发,阻碍其自身核心能力的习得和养成,不利于高职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从总体上看,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中环境可分为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学校教育生态环境和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下,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与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是一种适应关系,核心能力内容应该随着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学校培养生态环境与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是一种母体关系。学生的核心能力形成离不开学校教育生态环境的熏陶,学校教育生态环境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提供“养分”。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与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是一种场域关系。课堂生态环境是学生学习和运用核心的主要场域,与核心能力培养具有最直接的联系,也直接决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效果。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模式正是一种关注培养主体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模式。
图1 现代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现代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系统是培养主体和培养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培养环境和培养主体的生态关系是通过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能量转移来实现的。 在培养环境中,产业对人才规格和核心能力的要求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投入,从而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高职院校又将产业需求的核心能力信息通过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等传递给高职教师,将教育的物质投入以工资、 奖金等形式流向高职教师。高职教师通过课堂、教材等途径将核心能力知识与物质投入传递给高职学习。 此外,教育投入和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社会助学、学校奖助学金等方式直接作用于高职学生,高职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培养了核心能力, 转化为高技能人才反馈于产业需求。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均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并最终以核心能力生成的形式输出,从而形成高职学生核心能力。
注释:
①台湾技职通识教育的研究者吴靖国认为全人教育的目的应该包括:启发学生丰富知识(含广博见识与专精知识);培养学生恢宏器识;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孕育学生文化素养;强化学生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培育学生完整人格。
[1][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32.
[2]张应强.大学的文化精神与使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43.
[3]吴真,杨雪艳,李洁.国外核心技能提升的主要途径、方法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36.
[4]高涵,周明星.教育生态学构建:演进、属性与范畴[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5]周明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素质本位理念[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7):89.
[6]李霞.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大学,2011(5):26-27.
[7]周明星,刘晓.现代职业技能的意涵、习得及其养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