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荣
俞樾,字阴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现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就是他的曾孙。俞樾能诗善文,尤善对联,联作颇多而高雅,功力超凡,堪称楹联大师。
一年冬季,正值雪霁天晴,冬日暖暖,俞樾乘撰述之暇,外出观雪。看着杭州望雪小筑,联兴骤至,随口吟出:
微灯无翠袖;
小雪似梨花。
上联用苏轼《聚星堂雪》诗句:“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作者进行溶缩翻新,别具韵味。
下联又巧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工稳雅丽地描绘出雪映杭州的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一次俞樾专门到杭州忠清里去应敏斋的别墅“适园”游观。在未去之前,就从有关记载了解到“适园泉石佳胜,与真山水无异。有三层楼,登其上层,则襟江带湖,空旷可喜。”俞樾亲临目睹,证明记载不虚,便将上述情景,巧集他人诗句,切园切景撰成一联:
似入万重山,不离三亩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上联出自唐诗人张宾《和崔监丞春游郑仆射东园》原句,只是为了对应关系,将原诗作首尾倒置,以对应下联,乃是作者的巧妙运用。
下联是尽人皆知的王之焕《登鹳雀楼》中富有哲理的名句,与上联配对,奇妙天成,不仅对仗工稳,其逻辑关系也很精致,上下联既是自对,又都是“大、小”关系,可见集句之奇。
俞樾的弟子徐花农以己为首,约集同窗好友,在杭州孤山南麓,六一泉旁,为老师俞樾建一园,取名“小曲园”,又称“俞园”,山水灵秀,在此讲学传经,胜似蓬莱仙境。当园建成,俞樾喜题一联,表达喜悦之情:
合名臣名士,为我筑楼,不待五百年后,斯楼传失;
傍山北山南,循地选胜,适在六一泉侧,其胜如何?
南宋时,在西湖苏堤第一桥和第二桥的绿洲上,有小溪自花家山流入西湖,取名花港,山下有卢园,曾凿池养鱼。清康熙时,在此盖一亭,还在石上凿了“花港观鱼”四字,遂成为西湖十景之一。俞樾在小曲园讲学时,喜同弟子至“花港观鱼”,停舟上岸,乘兴游观,并撰联以记其所观:
选胜到里湖,过苏堤第二桥,距花港不数步;
维舟登小榭,有奇峰四五朵,又老树两三行。
俞樾一行,“花港观鱼”之后,接着又泛舟西湖,舍船而东,登上吴山,举目环视,湖、江、城尽收眼底,游观极目阁后,再瞻仰仓颉庙,俞樾豪兴大发,题联于壁以抒观感:
上溯义皇画八卦时,文字权舆,秦而篆,汉而隶,任后来缣素流传,不外六书体制。
高距吴山第一峰顶,川原环抱,江为襟,湖为带,看从此菁华大启,振兴两浙人才。
相传从伏羲画八卦,黄帝的史官仓颉开始创作汉字,从秦代的篆字到汉化的隶书,再往后字便写在白绢上而流传下来,而造字的方法也扩展出六种规律了,即“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今人认为“转注”与“假借”乃用字方法,与造字无关。
又一次俞樾去苏州漱碧山庄访友,因是初来乍到,受到友人热情接待,在主人的引领下游玩了山庄各处,俞樾对山庄产生浓厚感情,临别时题联留念云:
邱壑在胸中,看叠石疏泉,
有天然画意;
园林甲天下,愿携琴载酒,
作人外清游。
俞樾游览了漱碧山庄,觉“叠石疏泉”,具有“天然画意之美”,所以他“愿携琴载酒”而“作人外清游”。如此幽清环境,谁都会在这儿留连忘返了!
俞樾又曾给苏州积功堂题书了一副嵌字联,虽系俗语,颇具深意,耐人寻味:
积累譬为山,得寸则寸,得尺则尺;
功修元幸获,种豆是豆,种瓜是瓜。
虎丘,在苏州市阊门外山塘街。相传吴王夫差曾在此处葬父,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人甚奇之,因以取名“虎丘”。在虎丘真娘墓(唐代名妓)旁,有“憨憨泉”,传为苏州名僧憨憨和尚叩裂山石而出水成泉,经历数世,该泉失踪。清光绪年间,游人在虎丘访得一泉,认定是当年的憨憨泉,遂名之曰“憨憨泉”,时人题“灵涧”于泉旁,临泉构筑精舍数间,一次俞樾来游,取勺饮泉,清凉沁脾,喜撰一联书于精舍:
一勺试清泉,此邦故老流传,都道是馠师卓锡峰头遗迹;
数椽营胜地,我辈闲人游览,勿徒向真娘埋香冢畔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