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秋丽
摘要:上海合作组织是成立于2l世纪初的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中国发挥主要作用的国际性组织,是维护中国周边安全特别是中亚地区安全的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发展,对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与交往,开展中国与中亚国家多边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安全、政治、经济、人文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这些合作拥有坚实基础,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中亚
中图分类号:D82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4)01—0047—04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使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双边合作上升到一个全新水平。上海合作组织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双边基础上开展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
一、上海合作组织概况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是在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与中国就历史遗留的边界争端问题进行谈判过程中形成的。1996年4月26日,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签署《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并且达成共识,五国元首每年会晤一次,这种会晤机制定名为“上海五国”。2001年6月14—15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成立后,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不断扩大,现有蒙古、巴基斯坦、伊朗、印度、阿富汗五个观察员国,白俄罗斯、斯里兰卡、土耳其三个对话伙伴。
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和其他领域的有效合作,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集中体现了“上海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每年举行一次成员国国家元首正式会谈,轮流在成员国举行,并且定期举行政府首脑会谈。
上海合作组织对于其成员国具有广泛的战略意义和影响,自成立之日起,就对其区域内的政治、安全形势与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程国平称,十年来,上海合作组织从初创到成熟,从建章立制到高效运转,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上海精神”的倡导下,在谋求良好安全环境的丰富实践中,上海合作组织创立了一种新的地区安全模式,形成了新的安全观。它主张以相关国家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和相互信赖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不追求军事优势,国家间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谋求建立军事同盟和相同的政治制度,通过摒弃对抗、采取平等磋商的方式,妥善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分歧。
在“上海精神”指导下,在坚持把“互惠”和“共赢”作为国家间合作目标基础上,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中国与中亚的合作
(一)安全领域合作
安全合作特别是防务安全合作,既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直接动因,也是该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作为亚欧大陆腹地的中亚地区,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陆上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是东西方文明的交会地,历来是各种势力激烈博弈的所在。中亚地区的安全,对中国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直接关系着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稳定。独立后,中亚地区的形势基本稳定,但也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中亚国家内部社会问题增多:吉尔吉斯斯坦发生政局动荡和民族冲突;塔吉克斯坦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乌兹别克斯坦的极端势力和恐怖组织国际化,国内安全形势比较紧张;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吉族与乌兹别克斯坦关系依旧紧张。美国决定2014年从阿富汗撤军,阿富汗的局势将进一步复杂化,毒品将更加泛滥。为了保障中国边界稳定和中亚地区安全,中国与中亚国家一直将安全领域合作作为重点,使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得到保障。
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起,就陆续签署了反恐怖主义公约、禁毒合作协议、合作打击犯罪协定等多个安全合作文件。2009年6月15—16日,六国元首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签署了《反恐怖主义公约》等文件,巩固了成员国反恐合作的法律基础。2011年6月14—15日在阿斯塔纳举行的成员国元首理事会议上,批准了《2011—2016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禁毒战略》及其《落实行动计划》,同时重申将继续共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打击非法贩运毒品、武器和其他形式的跨国犯罪以及非法移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促进吉尔吉斯斯坦局势正常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向其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成员国定期举行双边和多边反恐演习,促进了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进行了打击“三股势力”的合作。中亚的极端势力、东突恐怖势力和国家恐怖势力在中亚南部和中国新疆制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给该地区造成巨大人力和财力损失,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了实质性安全合作,联合打击破坏地区稳定的恐怖势力和有组织犯罪。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中国与中亚国家按照签订的各项相关协议,共同努力,紧密合作,维护了中亚地区和中国西北部的稳定,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
(二)经济领域合作
虽然上海合作组织从安全起步,但是区域经济合作作为该组织发展的重要支柱越来越受到各成员国的关注,并成为该组织合作的重要领域。2003年5月莫斯科峰会期间,六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标志着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开始步入机制化轨道。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上合组织的平台上大力开展经贸、金融、能源、交通、通信、农业等务实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机、应对全球化挑战,在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实施互联互通项目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endprint
赵常庆教授认为:“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与呈现u型变化的中亚国家经济不仅仅是对照关系,也是相互促进和帮助的关系。中国丰富的制成品有助于中亚国家克服独立初期的商品短缺,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中国对中亚的投资、贷款和援助也有利于中亚国家的发展。中国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需求使中亚国家的这些商品出口有了新的渠道,避免因市场单一受外方的控制。”
从商品结构上看,中国主要向中亚国家出口机械设备、通讯设备、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纺织品、日用品和食品等,主要从中亚国家进口石油和石油产品、有色金属及金属制品、化工产品、棉花、羊毛、皮革等。从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总额上看,到2012年底,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已经达到1180亿美元,与2001年相比,提升幅度达到10倍,这是总体的贸易额,因为这其中包括俄罗斯的贸易额。如果仅仅把中国和中亚国家在经济领域十多年发展进行总体评估的话,实际上贸易额增长了100倍,可以通过这个数字看到中国和中亚国家经过十多年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双边贸易发展进展还是蛮快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亚研究部主任陈玉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亚问题专家孙壮志表示,目前,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此外,中国还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土库曼斯坦最大的天然气合作伙伴。
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成果尤为显著。中哈两国共同建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陆路原油进口管道、第一个陆地边界上的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更是成为当今世界最长的天然气管道。
2013年9月3—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四个中亚国家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这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中亚地区,因此,中国和中亚国家关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经贸合作领域,此次习近平主席在同中亚国家总统会晤期间签署了石油天然气、交通、通讯、投资等各领域重大合作文件,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和中亚各国的经贸合作关系。
(三)政治领域合作
政治领域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合作的前提。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之初,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明确了该组织的基本宗旨和任务、各成员国应坚持的原则及合作的基本方向,从而奠定了上海合作组织的重要法律基础。
早在上合组织的前身“上海五国”时期,中国与中亚国家就在解决边界问题、加强边境军事领域信任过程中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互信基础,为各国人民消弭冷战遗迹,开启友好合作铺平了道路。2002年5月,中哈两国签署勘界议定书,圆满解决了中哈边界问题;同月,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签署《中塔国界补充协定》,中塔边界问题得到解决;同年6月,中吉边界有关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中吉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上合组织成立后,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在中亚地区政治、安全局势风云变幻、起伏不定的时候,中国始终坚定站在中亚国家一边。2002年6月,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12月,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中哈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5年5月,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友好合作伙伴条约》;2007年1月,与塔吉克斯坦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四个条约的签订,将中国与中亚国家以及中亚人民世代友好的真诚愿望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成为新世纪中国与中亚国家友好关系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提升到一个更高、更有质量的水平。
2013年9月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13—2017)》。该纲要将成为指导各成员国进一步提升政治互信,深入开展务实合作的纲领性文件。9月3—13日,习近平主席对中亚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同中亚各国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中土、中吉宣布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中哈发表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乌宣布要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战略伙伴关系。至此,中亚国家已全部成为中国的战略伙伴。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政治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双边的互信和平等,巩固了双边合作关系,使双边合作的利益基础更加坚实。
(四)人文领域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在确定该组织的合作方向时指出,应扩大在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及旅游领域的相互协作,因而在安全、政治、经济领域合作之外,人文领域已经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合作的重要领域。
上合组织设专门的文化部长会晤机制,举行了多次文化部长会晤,举办了文化节和文艺演出活动。2007年8月16日,上合组织成员国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为该组织框架内的文化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从此各成员国间的文化合作上升到新高度。2008年7月22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中亚友好协会和塔吉克斯坦驻华使馆在北京联合举行纪念塔著名诗人鲁达基诞辰1150周年的活动。同年10月21日,乌兹别克斯坦举行“2008北京奥运会”摄影展。2009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了中国历史文化精品展,哈方派民间歌手参加2009年中国南宁国际民歌节,同时哈国家图书馆在上海图书馆开设哈萨克斯坦文化之家。2012年北京峰会期间,上合组织成员国签署人文领域合作首个宣言文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会晤北京宣言》以及相应的《2012—2014年执行计划》,为未来十年上合组织文化合作指明了方向。2007年8月16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元首峰会上,俄罗斯时任总统普京倡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大学”,得到成员国的支持。2009年上半年,成员国五方协商一致,共同确定区域学、生态学、能源学、IT技术和纳米技术等五个专业为优先合作方向,并按照基本的要求和标准遴选出本国的项目院校,其中,哈萨克斯坦10所、吉尔吉斯斯坦7所、中国10所、俄罗斯16所、塔吉克斯坦10所,共计53所。2010年9月23日,第三次上合组织成员国教育部长会议通过将上合组织大学项目院校增至62所的决定,其中哈萨克斯坦13所、吉尔吉斯斯坦8所、中国15所、俄罗斯16所、塔吉克斯坦10所。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成立,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开展教育领域合作的崭新平台。
中国与中亚各国在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紧急救灾、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增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为推进上合组织的全方位合作创造了重要前提。
三、合作前景
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中国对上合组织框架内与中亚的能源和安全领域合作寄予厚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而中亚国家蕴含丰富的能源资源;同时中亚地区的稳定直接影响到中国新疆的稳定。由此可见,与中亚的能源和安全领域合作是中国在上合组织中的利益诉求,中国将不断加强与中亚国家在上合组织内的合作,促进共同利益的实现。而中亚国家希望借助中国强大经济实力和巨大市场来发展自身经济,通过中国将自己的能源资源输送到欧洲市场,同时借助中国的实力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维持地区稳定。
基于共同的安全利益、睦邻友好合作的良好愿望以及维护地区稳定与繁荣的需要,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安全、政治、经济、人文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紧密合作。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中亚国家都会继续重视在上合组织框架内与中国的各种合作,中国将继续本着“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以及“合作促安全”的观念,与中亚国家在巩固现有合作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寻找新的合作方式,开辟新的合作领域。
但是,在中国与中亚合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外部和内部干扰因素,例如,中亚国家在与中国合作过程中对中国存有戒心,中亚国家之间关系不稳定,中亚国家内部政局动荡,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中亚国家进行渗透,中俄两国之间关系发生变化等。这些因素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但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拥有坚实的基础,政治互信和划定边界确保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全面合作的前提,在安全领域合作中打击“三股势力”强化了全面合作的保障,发展经济领域的合作夯实了全面合作的基础,加强人文领域的合作延长了全面合作的纽带。
[责任编辑:王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