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药剂对榛树虫害防治效果的研究

2014-07-10 06:36张子伦
中国农业信息 2014年4期
关键词:榛树榛子杀虫剂

张子伦,悦 波

(1.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太原 030025;2.山西省永济市植保站,永济 044500)

榛子为桦木科 (Betulaceae),榛属 (corylus)榛树的果实,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位列世界四大干果之首。榛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利于人类的健康。100g榛子可以提供634kcal的热量。榛子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10%~22%,含糖量达2.8%~7.9%,其中90%为蔗糖,淀粉的含量为1%~3.6%。蛋白质含量为10%~24%。每天食用100g榛子还能提供人体所需33%的维生素B1,8%的维生素B6和22.4%的维生素E,还能满足人体对铁、锰、铜、钾、磷、锌和钙等矿物质的要求。榛子中还含有许多其他的营养成分,其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大多为油酸)、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维生素E)、矿物质、纤维、贝塔——古甾醇和抗氧剂石炭酸等特殊成分。因此,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角度来看,榛子的滋养价值远超杏仁等其他干果。此外榛树不仅能生产上等的坚果和以其种仁为原料的高档食品,而且可生产十分珍贵的木材。榛子的木材坚硬,纹理、色泽美观,可做小型细木工的材料,它的种仁油芳香可食,又是制作肥皂、蜡烛和化妆品的原料。榛树根系发达,可营造水土保持林。由于榛子的野生资源丰富,多年来我国较多的是利用野生资源,但是随着栽培学的迅速发展,近些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已有少量的栽培。其中以平榛分布较多而且普遍,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均有分布。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及野生榛子的品质较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发展缓慢。在国外诸如西亚北美等地栽培榛子已有700多年历史,培育了许多优良的品种。

我国的榛子栽培在20世纪70年代始培育出了几个抗寒,丰产,大果的杂交新品种,近年有较大的推广发展,但是在栽培中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亟待解决。比如在引种栽培中害虫不仅咬食榛树的叶片嫩茎和根系,造成树体衰弱,抗逆性降低,而且有些害虫还会危害植株果实严重影响产量;加之有些害虫在危害植株的同时还会传染病害,对大规模的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但目前为止,关于榛树虫害的报道十分少见。文章针对当前生产中存在的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旨在找出生长季节中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从而为大面积的生产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山西农大榛园内9年生榛树,选择长势大致相同的15棵作为目标树。目标树之间设保护行。

1.1.2 试验地

试验环境为山西农大榛园内,地势平坦,海拔800m,年平均456mm,无霜期176天,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9月。土壤为沙壤土,灌溉条件好,管理水平一般。

1.1.3 主要防治的害虫类别

(1)小木蠹蛾

鳞翅目,木蠹蛾科以幼虫蛀食寄主枝干髓部,初孵幼虫先蛀食韧皮部,然后深入木质部。3年完成1代,可跨4个年度,幼虫于被害树的枝干内越冬。4月上旬,越冬幼虫出蛰后继续为害到6月上旬,开始陆续老熟,并于被害枝干内化蛹,6月下旬进入化蛹盛期。成虫具趋光性。

(2)梨蝽

半翅目,蝽科以若虫、成虫刺吸枝干、茎、叶及果实汁液枝干受害后出现干枯枝条、茎、叶受害后则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提早脱落,果实被害后常出现畸形,对产量品质都有很大损失。一年发生一代,以2龄若虫于枝干粗皮缝中越冬,次年寄主萌动时出蛰,并分散于枝梢、嫩芽上危害,而后转害枝条、幼果,6月上旬出现成虫,并继续为害。8月下旬左右交尾产卵,9月上旬可见若虫,经短期活动为害后潜伏越冬,成虫寿命4~5个月。梨蝽成虫有群集危害习性,并集中寄主树干交配产卵,有利于药物防治。

(3)叩头虫

鞘翅目,叩头虫科以幼虫危害寄主地下组织及播下的种子,对各种种子发出芽或刚出土幼苗根和茎进行危害。此虫常三年一代以幼虫于土中越冬,6月下旬出现成虫,成虫极为活跃,常栖息于植株上取食,对禾本科草类刚腐熟发酵时发出气味有趋性,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4) 菜粉蝶

鞘翅目,粉蝶科幼虫为菜青虫。幼虫为害植株叶片,同时排出大量虫粪污染叶片、菜心,幼虫为害造成伤口又可引起软腐病,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幼虫多以白天取食,幼虫受惊时1~2龄有吐丝下垂习性,老龄幼虫有卷曲虫体坠落地面习性,5月中旬化蛹。

(5)棕黄鳃金龟

鞘翅目,鳃金龟科成虫食叶,幼虫食害嫩根。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翌春4月中旬成虫出土活动,具雨后出土习性。4月末到6月上旬为发生盛期,成虫飞翔能力强,有趋光性和假死性。幼虫对作物有一定危害,8~10月上旬幼虫老熟化蛹,下旬开始羽化成虫,即在原土室中越冬。

1.1.4 供试药剂

(1)苦参碱 (植物性杀虫剂)

对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害虫一旦触及药液,则麻痹神经中枢,继而使虫蛋白凝固,堵死虫体气孔,使害虫窒息而死,对蔬菜多种鳞翅目害虫及蚜虫、螨类有明显防治效果。

(2)1%阿维.高氯 (抗生素类系1.8%阿维菌的混配产品)

阿维菌素是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杀线虫抗生素。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几乎无熏蒸作用。当害虫咬食或虫体接触药剂后通过气孔和爪垫进入虫体,阻碍害虫神经信号的传递,使虫体麻痹,不取食,在1~2天内死亡,该药剂渗入到薄壁组织中存留时间较长,此外还有一定驱避作用,对多种害虫、螨类有效,对小菜蛾,蚜虫有效。

(3)氯氰菊脂 (拟氯氰菊脂类)

广谱性中等杀虫剂,对光热稳定,在田间作物残存期较长,且药剂穿透较弱对果实内部污染少。对害虫有很强的触杀、胃毒作用,还有驱避作用,击倒力强,杀虫速度快,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对蚜虫,小绿叶蝉有效。

以上3种均为生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还包括了按天然物质或类似衍生物结构人工合成的农药。

对照药剂为丙溴磷。丙溴磷为高效化学性杀虫剂。

1.2 方法

1.2.1 小区排列

试验药剂为苦参碱 (1 500倍液),1%阿维.高氯 (2000倍液),氯氢菊脂 (3 000倍液)。对照药剂为丙溴磷 (1000倍液),空白对照为清水。试验小区完全随机排列。

1.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每种药剂设5个重复。单株重复,每棵树周围设保护行。

1.2.3 试验方法

分别于2011年4月26日、5月14日、5月23日上午8时以前或下午6时以后进行喷药。用量筒、移液管等精确量取所配药液,然后在喷雾器中配制成所需浓度,使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喷药。雾状喷药要全株均匀喷施,喷药量以药液在叶尖结成水滴为宜。药量少则起不到防治效果,量大则有产生药害的可能,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喷完一种药剂后要彻底清洗喷雾器和量筒等容器后再进行下一种药剂的配制和喷施。喷药后分别于1、3、5、7每日下午7时左右统计虫头数。然后计算虫口减退率 (虫口减退率 =(药前虫数-药后虫数)/药前虫数×100%),运用邓肯氏新复极差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性,进而得出药效的优劣,为今后的生产提供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表1 4月26日喷施杀虫剂后虫口减退率显著性差异分

表2 5月14日喷施杀虫剂后虫口减退率显著性差异分析

表3 5月23日喷施杀虫剂后虫口减退率显著性差异分析

从以上的各表分析可以看出,在榛树上喷施的每种药剂都是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通过显著差异性分析可以看出在4月26日喷施的药剂其中丙溴磷的防治效果与其它药剂种类有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生物型药剂的性质决定的,生物性药剂的药效没有化学性药剂的迅速和击倒力强,但容易被误认为效果差。化学性药剂的广谱性较强,而生物性药剂专一性较强,由于目标昆虫的多样性可能也会出现差异显著的结果。

差异性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在第二次 (5月14日)喷药时,此期害虫处于交尾期其活动最为频繁,活动范围也是最大,故统计数据有所出入,此期也是鳞翅目和鞘翅目的天敌如喜鹊等鸟类和七星瓢虫等捕食性昆虫的活跃时期,有益生物的存在对虫口密度的降低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榛树叶片逐渐成熟以后鳞翅目和鞘翅目以及半翅目的害虫转而危害在榛园周围的苜蓿和蔬菜等植物,此期的虫口密度也会降低。氯氰菊脂等药剂还具有一定的趋避作用,害虫在取食了喷施药剂后的叶片不能很快死亡,它受到药剂的独特气味后被迫到其它植株上活动,这样就不容易体现出这种药剂的防治效果。

从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害虫的集中危害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之间,由于此期间的虫口密度较大,防治效果也较明显。5月14日喷施的4种药剂的防治效果除丙溴磷外都较4月26日和5月23日两次喷施的效果要好。可能是由于5月中旬是活动最旺盛时期,害虫数量最多,能体现各种药剂的最佳防效。具体到每一次的喷药后依照时间顺序的变化防效也会加强,通常都是药后7日的防效是最好的,其中第一次喷施药剂后的防效在第5日高于第7日的防效可能是由于此期的气温较高处于害虫的大量出现的时期,而第7日由于降雨而害虫的活动减少,低温对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药剂是随时间的积累在害虫体内产生效果最终致死。生物性药剂的作用时间能明显地高于化学性的杀虫剂。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生物性药剂的防治效果可能有时较化学性农药的防治效果较差但是由于其药效温和,残留少,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所以生物农药比化学农药更适合于现代农业病虫综合治理中应用。生物农药一般较易在环境中降解,不少品种具有靶标专一性,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作用方式多样,较之化学农药更加广泛。因此,在以后的集约化生产中应该大规模的推广。

3 讨论

(1)在试验进行中可以发现害虫对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反应特别敏感,在大风降温的天气下昆虫的活动减少,害虫的数量也减少。温度较高的时候可见害虫集中危害,也是害虫的交尾期,此期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2)由于叶片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也有很大不同,害虫的危害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有些榛树品种的叶片密生有绒毛,害虫对其的危害也明显的轻于绒毛较少的品种。这个特性为以后的育种有一定的意义。

(3)在统计虫口的时候发现喷施杀虫剂后害虫数量反大于喷药以前的数量,可能是由于害虫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取食了喷施杀虫剂的叶片后并没有马上死亡而是继续活动。前人所做的类似试验大多是在室内模拟大田环境,用喷施了杀虫剂的叶片饲养害虫后统计虫口减退率和防效,误差较小;或是在大田试验中制作专门的网箱控制害虫的活动,也有较好的效果。

(4)在榛园的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问题有∶施肥要经过充分的腐熟否则容易招致虫害,这是由昆虫的趋化性决定的。要注意虫害的发生期,在虫害的爆发期之前进行防治,不仅能减少用药量而且减少损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的农业措施对虫害的防治也有很大帮助,如对绿肥作物的及时刈割,能减少害虫的寄主植物。综合利用各种措施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1]梁维坚,董德芬编著.大果榛子育种与栽培.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6

[2]虞轶俊.蔬菜无公害防治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李娜.果园金龟子防治方法.北方果树,2006,(3)

[4]师光禄.果树虫.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何振昌.中国北方害虫原色图谱.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6]宗兆峰,康振生.植物病理学原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1 9

[7]刘乾开,朱国念.新编农药使用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姚莲芳.榛子优良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经济林研究,2004,(4)

[9]梁宗贵,宋协峰.主要蔬菜病虫害的生态控制方法.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

[10]农业部农药检定管理所.新编农药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1]吕佩珂,李明远.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12]汪雅谷,张四荣.无污染蔬菜生产的理论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13]章强华.无公害农产品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榛树榛子杀虫剂
The great monarch migrations
榛子遗传改良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真人榛事
新颖杀虫剂Broflanilide的开发
桓仁县平欧杂种榛子金龟子幼虫防治试验
选择杀虫剂 先看是啥虫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不同树势的榛树对修剪响应的研究
伊春林区天然毛榛树高地径生长量调查研究
杀虫剂,别乱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