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芳
【摘要】目的 调查女性盆底功能情况,并对其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析调查的方式对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门诊体检860例已婚女性展开研究,对其盆底功能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盆底功能筛查中功能性障碍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是阴道松弛,为27.66%;其次为尿失禁4.77%,再次为子宫脱垂4.07%。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中顺产组与剖宫产组比较χ?=17.36,单次妊娠与多次妊娠比较χ?=13.4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已婚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缺乏主动就诊率,临床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对盆底筛查引起足够重视,实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保证妇女的健康。
【关键词】盆底功能筛查;女性;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142-02
盆底障碍性疾病是指盆底组织遭受损伤后发生病理改变,引起腔内器官和相应器官的功能及生理状态的改变,如下消化道、生殖道以及下尿路等功能出现障碍,进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特征;又称为盆底支持松弛或盆底缺陷[1]。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未得到临床的相关重视且多发,主要损伤原因在于妊娠及特殊相关生理状态、分娩等。正常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在10%左右,但相关研究预估在未来30年中其发病率会上涨1倍左右[2]。为了解妇女盆底功能情况,以对相关盆底功能疾病进行防治,笔者对860例已婚女性进行盆底功能的筛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现形成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门诊860例体检的已婚女性(均为已婚已育)展开盆底功能筛查研究,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对其检查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其年龄在20岁~66岁,平均(38.2±11.8)岁;孕产次在1~5次,平均(2.8±1.2)次;顺产685例、剖宫产175例。于产后3个月内接受筛查的共800例,约占93.02%。
1.2筛查方式
根据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中的病史、临床体检、生育以及专科检查等情况,选择法国进口的盆底功能筛查仪(USB4)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估。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月经干净或是产后用恶露干净3d~5d后接受检查,血常规、白带未见异常者能够参与检查。检查时研究对象取平卧位,暴露下半身,严格无菌操作,将检测仪器探头置入阴道,深度约在4cm,将探头连接的电极安放在下腹部正中线耻骨联合上方约三横指部位。检查的内容包含肌电位、盆底肌肉肌力及其疲劳值等。典型临床病例依据临床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复杂病例需对病情进行分析并结合进一步的专科检查以完善鉴别诊断。
1.3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①盆底肌肉电生理功能的诊断范围:Ⅰ类和Ⅱ类肌肉纤维正常肌力有五个等级的分类;②盆底肌肉的疲劳度为0即表示为正常;③肌电位值保持在30μV。如果患者表现为肛门失禁、小便失禁、盆腔内部器官脱垂或便秘等,盆腔肌疲劳度达到30%以上且肌力在4级以下即可诊断为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3]。
1.4统计学分析
初步录入数据时要保证数据的科学、真实性。将数据输入EXCEL(2010版)进行逻辑校对并分析,得出清洁数据后经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盆底功能筛查结果分析 所有受检者中检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421例,约占48.95%。具体患病率详见表1。
2.2以不同分娩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 顺产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共发生313例,剖宫产组共发生108例。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以不同分娩次数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 单次妊娠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共发生178例,多次妊娠患者共发生243例。组间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女性骨盆主要由封闭的骨盆出口处的多层肌肉、筋膜等组成,其中包含阴道、直肠和尿道。正常生理情况下,盆底的肌肉、神经以及各种韧带相互协调组成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共同维护女性的排便、排尿等多项正常生理功能[4]。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妇科常见病,主要发病因素分为两大类:①内因,包含遗传、体型、发育、种族等;②外因,包含其他内科疾病、肥胖、职业、营养、盆腔手术或是生育损伤等。内因为发病的根源,而外因则为病情的发生发展制造条件,诱导疾病的发生[5]。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发病时常合并多种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发生,临床就诊率低,对女性生活造成危害。
相关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阴道分娩及多次妊娠是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6]。本文研究中,阴道分娩患者发病率为54.89%高于剖宫产患者的25.71%,单次妊娠患者发病率为37.47%明显低于多次妊娠患者的63.12%;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妊娠时孕妇腹腔内压力升高,作用中心转移到盆底肌肉组织,子宫重量亦会随之增加,时间过久就会导致盆底肌肉组织的松弛。加上分娩时腹部压力上升、盆底肌肉牵拉过度或是对会阴的侧切均对盆底肌肉造成直接损伤,引起盆底、尿道周围组织、子宫、膀胱等组织器官的损伤,进而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通过对本文研究数据的分析可得: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是阴道松弛为27.66%,其次为尿失禁4.77%,再次为子宫脱垂4.07%。主要是因为妊娠及分娩中存在对盆底系统的破坏,包含对盆底整个支持系统的破坏、手术损伤(剖宫产)、外力损伤(阴道分娩)等降低盆底肌肉支持系统的紧张度,破坏系统的平衡,最终引发疾病。
综上所述,女性盆底功能筛查中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各项功能障碍性疾病中阴道松弛发病率最高;剖宫产和单次妊娠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保护作用。临床应针对此类疾病的发病特点对相关知识进行宣教,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保证女性健康。
参考文献:
[1] 杨粟芬,赵倩.经会阴二维超声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的初步筛查[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6):168-169,138.
[2] 弓瑜,李一冰.盆底二维及三维超声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的筛查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35):183-184.
[3] 李海英,石媛,王忠民等.产钳术与胎头吸引器助产对女性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24):8340-8342.
[4] 禤晓岚.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168-169.
[5] 王艳,孟繁印.女性盆底肌障碍的临床筛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3,18(8):259-260.
[6] 米建锋,梁桂玲,劳东玲等.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2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8):19-20,22.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