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研究

2014-07-09 00:12董正友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职业倦怠教师

董正友

摘 要: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论文将从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为什么会产生教师职业倦怠以及怎么样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出发,对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做相关探析,以期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和教师的关注度加强。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教师 职业倦怠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概念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弗登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用以描述个体在工作压力中表现出的身心极度疲惫的综合反应,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冷漠和不负责任、情绪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身心症状,如疲劳、易激怒、焦虑和抑郁等等[1]。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的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2]。

二、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个体层面

1.1.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21世纪新教育改革中的新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期待教师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这种期待迫使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师角色进行重新的认识。此外,教师还扮演者许多的社会角色:社会道德的实践者、人类文明的建设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学生心理的安慰者等[3]。教师的多重身份集于一身使得教师在工作压力加大的时候,很难以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因而产生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

1.2.知识枯竭。中国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其他国家教师相比有自己独特的特征——“知识枯竭”。教师知识的耗尽感被命名为知识枯竭,这一现象指教师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的问题,继续学习能力差,体验到知识的枯竭感[4]。

1.3.工作负荷过大。工作负荷分为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工作数量负担过重是因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工作质量负担跟工作的难度有很大的正相关,工作难度越大,工作的质量负担就越强。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国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变更教学观念和思想,还要变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为了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不得不从各方面充实自己,这无疑加重了老师的教学负担。

2、学校层面

2.1.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学校作为教师长期生活的周边环境,对教师职业倦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学校工作环境对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发挥、教学才能的施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由于农村中小学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城市同级别学校比较闭塞,以致农村中小学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比较滞后,文化氛围不浓。在此状况下,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进而使得教师产生工作没意思、枯燥无味的感觉,导致倦怠的产生。

2.2.教师的培训缺乏有效性、针对性。教师不仅是一名教师,教师还更应该是一个“人”。作为一名“人本”的教师,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追求。

2.3.评价体系不科学。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学校仍然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老师的重要依据,而忽略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品的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这种不科学的评价体系造成了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教师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所从事职业的倦怠。

3、社会经济层面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同其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矛盾使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马奇诺需求层次理论将个体的需求分为“三阶段五需要”,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已经大体上得到满足。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正在为自我实现得不到满足而感到焦虑。

三、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对策

1、教师个人的努力

1.1.确立合理的角色期望。教师应理解自己事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局限性,而不能一味强调专业的自主性和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性,应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平凡的人。教师也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远而产生幻灭感[4]。

1.2.教师应调整知识结构。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同时,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教师“闻道在先”的优势已经弱化,因此,教师在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必须重新审视和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3]。

1.3.要学会自我适应、自我放松。教师的工作是有规律的、繁重的。教师学会自我放松,对保持良好的情绪、增强工作耐力、消除倦怠具有重要作用。当工作生活有压力的时候,可以向自己身边的知心人倾诉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使自己释负

2、学校体制建设的优化

2.1.加强学校的制度和文化建设。农村中小学学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文化底蕴的建设,可以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良好的文化环境中汲取优秀的文化内涵,用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教师倦怠。

2.2.增强教师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往的教师职业培训没有针对性,没有顾忌教师的专业方向、个性特征,培训的量很大结果却很少。吸取以往教训,现在对教师的培训,应该要结合教师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减少教师不必要的教学负担使培训的结果最优趋向。

2.3.建立恰当的教师评价体系。教师价值评价应从应然向实然转变,对教师的评价不再仅仅只参考学生的成绩,而更应该趋向于学生的实际获得,如:学生的品行提升、动手能力增强、理解能力进步等。评价体系从应然向实然的转变,可以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减轻社会对教师的错误评价,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

3、教师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

国家要加大对教育领域的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从而使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教师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使得其有更多的经费用于自身的兴趣发展、潜能发挥和能力提升,从而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满意度增强,对自我的认同感加强,也使社会对教师的不满情绪减弱,进而可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总之,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个人、学生产生影响,还对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社会的繁荣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徐福明朱从书黄文峰邵来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探究[J]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2005

[2]黄卫明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干预策略[J]中国校医2007

[3]黄维东关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发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4]何志燕姚义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总第176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职业倦怠教师
最美教师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