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困生充满信心

2014-07-09 05:52伍增元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学困生家长

伍增元

俗话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是正常的现象。帮助学困生树立自尊自信的信念,逐步转变失败的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困生,用爱心温暖他们,相信他们有成功的潜能,也有成功的愿望,用平等的态度帮助他们,使学困生多方面提高素质。

任何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这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自律能力差、喜欢自由、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甚至狂傲不羁。其主要表现在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有些受了批评还当堂顶撞老师。这些学困生让教师头痛,令家长叹息。帮助和转化学困生是教师的职责,教师要花很大心血去教育和改变他们。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呢?

一、以情动人,行动中传递爱的信息

情感能成为刺激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困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怀。因此,每当发现有学生身体不适时,我总是向他投去关怀的目光,带他去看病,并给他倒水吃药,对学困生更是如此。教师要用行动送去温暖,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因为爱就意味着行动,它虽然是无声的,但有时比语言更温暖,更加持久,更有效果。

心理学家指出,要使对方接受你的态度、观点,那么你就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让对方把你当做“自己人”。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拉近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让学生视自己为一体,认为教师在关心他,这样教育效果会好很多。我班有个学生成绩一贯不好,一次单元测试意外得到及格,他非常高兴,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对他说:“你的学习进步了,真让人高兴,但老师希望看到你更大的进步!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你一定能做到!”听了我的话,他默默地点点头,从此改掉了许多坏毛病,上课认真了,字写得工整了,自尊心增强了,成绩也逐渐上升。

二、联系家长给予“偏爱”

我班学困生的家长多数都是不管孩子的,对孩子也丧失信心,觉得没办法教好了,有放弃的想法。我就与家长沟通,告诉他我做老师的还没有放弃,家长更是不能灰心,孩子还小,可塑性还很强,要正面引导孩子使他有奋斗的目标,不断鼓励孩子,配合好老师的教育工作。要做好这些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根据不同的家庭,我采取不同的方法,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及进步,提醒家长对孩子多激励,多引导,少斥责,多关爱,少冷落。请家长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为孩子提供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提醒家长以身作则,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课堂上因材施教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得,我认真备课、备学生,尽量让教学有层次,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我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看他们是否注意听讲,如果回答对了,还要特别表扬,给予他们鼓励。教师还要多关注学困生,使他们注意力集中,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持之以恒

学困生的缺点、毛病是长期形成的,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立即改好的。他们有上进心,有要改好的良好愿望,但是他们长期形成的拖拉、敷衍、不认真的毛病在不自觉中就会暴露出来。这时教师要注意及时发现并加以提醒纠正,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一旦学生的求知欲被诱发,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中,教师要不断鼓励、肯定学生的进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对学习持之以恒。教师要有耐心和恒心,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总之,在转化学困生的问题上,教师只有注意教育艺术和教育管理的方式,学困生的思想才不会顽固不化,才不会敌视和破坏班集体的建设。事实证明,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能做到雪中送炭,把无私的爱如春雨般洒向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成长中看到希望,充满信心,学生就会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进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学困生家长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我心中的好家长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