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选择

2014-07-09 05:49杨秀香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心理健康中职

杨秀香

中职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世界有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自我意识增强,但同时缺乏对周围环境的了解,缺乏自立能力,思想情感常处于一种冲突和混乱之中,极易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中职班主任不断进行角色选择,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职生具有的心理特点

1.害怕学习,做事缺乏耐心,自信心差

升入中专的学生很多不爱学习,常因违反校规校纪被班主任批评,也被其他同学瞧不起,再加上在中考中的失利,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升入中专来到一个新环境,遇到自己比较喜欢的老师或科目时,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有短期的好转,成绩也会有所提高,可一旦遇到困难、挫折,他们便灰心丧气,不能坚持下去,无法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自己。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分数没有感觉,对任何事情的后果麻木不仁,持无所谓的态度,放任自流,自暴自弃。

2.盲目追求个性,自控力极差,逆反心理强

大部分中职生学习底子薄弱,又无法从全局来看待事情,精神无所寄托,常盲目追求个性发展,违纪违法行为频繁发生。如着奇服怪装,抽烟喝酒,追求刺激事物,自高自大,争强好斗。他们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很重,忽视集体利益,常和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对着干,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屡教不改,逆反心理极强。

3.内心世界不稳定、不平衡,对新奇刺激的事物感兴趣

部分中职生高兴时做什么都好,不高兴时什么都不想做,情绪起伏大。他们没有给自己定下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上课时昏昏欲睡,觉得时间很长,因为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及学习兴趣,课后又感到生活无聊,于是通过上网、抽烟、看不健康的书籍、早恋等方式来消磨时间,填充空虚的心灵,有的因此而酿成大错走向歧途。

4.渴望得到认可,但人际交往存在障碍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各方面表现差长期被人瞧不起,因而也常曲解老师,不能悦纳父母,不主动理解人却渴望理解万岁,不想与人交往,缺乏与人为善的合作精神,常把自己和他人孤立起来,有意无意地封闭自己,生活在自己狭小的圈子和封闭的内心世界中。他们既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接纳,又敏感多疑,与人交往时关系不能维持长久,一日之内就可能化敌为友,也可能化友为敌,情绪反常难以控制,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人际交往存在障碍。

5.对异性的朦胧好感,导致交往出现偏差

进入中职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已产生朦胧的性意识。由于长期的学习差被人瞧不起,再加上有的是留守少年,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所以他们容易利用两性交往,寻求同龄异性的关怀来缓解压力,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在此期间他们讲究打扮和注重发型,约会、互请客等,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在异性面前表现失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学习成绩呈下降趋势。甚至有的学生因争风吃醋产生矛盾而打架斗殴,平时更是行为做作,装腔作势,捏腔拿调,或“傻帽”,以博得异性的好感,产生畸形人格,直接影响了班风、校风。

二、班主任应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1.朋友角色

中职生在学习上处于弱势,常被人瞧不起,因此在心理上他们特别需要老师的关心。作为中职生的班主任,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如果学生内心有什么想法、做法都想和老师交流,那么老师了解、管理学生也就容易多了。面对中职生这个特殊群体,他们犯错误时教师要采用说服教育,耐心引导,不能任其所为,要用情感感染、用行动感化他们,还要尊重他们,因为尊重比爱更重要,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2. 教师角色

班主任往往是班上的任课教师,如何能够当好一位任课教师,更好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配合管理班级,给班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风环境是很重要的。班主任作为任课教师,授课时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还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传统的填鸭式向互动式教学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不能把自己定位于管理者和控制者,自己讲而学生在下面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

3. 班级管理者角色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学生接受社会信息的多元化,学生的思想趋向复杂,这就要求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允许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教师实现了班级管理的多样化,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且要求教师从以往评价学生的独断者转变为评价学生的协商者。班主任只有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有效地管理好班级。

4. 心理辅导员角色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往往和班主任的工作联系在一起,职业学校教育更要求班主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呵护者。中职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周围世界有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自我意识增强,但同时缺乏对周围环境的了解,缺乏自立能力,思想情感常处于一种冲突和混乱之中,极易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这就要求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洞察学生的心理,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引导,让学生获得自尊和自信,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班主任还应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情感,从而深刻地反省自己。

5.班级各方面的协调者角色

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往往还是各方面关系的协调者,如协调本班学生和平行班学生的关系,本班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等。在这些关系中,班主任的协调作用就是弱化矛盾,减少摩擦,实现班级效益最大化。因此,班主任不能忽视协调者这一角色,它是一个班级水平能否提高的重要因素,应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

总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工程。这就要求中职班主任不断变换角色,有信心、有毅力、有方法,就一定能够将中职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优秀技术性人才。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心理健康中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