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2010年茂名利用外资存在问题探析

2014-07-09 05:21赵启栋田运康范忠烽罗道福
理论观察 2014年11期

赵启栋 田运康 范忠烽 罗道福

[摘 要]利用广东省统计局和茂名市统计局的有关数据,梳理了茂名市1979-2010年利用外资的规模扩张演进历程和结构特征,认为茂名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外资规模2003年后呈现下降趋势;二是外资的来源结构明显失衡。在考察茂名投资环境变迁的基础上,指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引力的下降,政务环境长期没有明显改善是制约2003-2010年茂名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张和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茂名;外资规模 ;外资来源结构 ;引资环境

[中图分类号]F12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1— 0076 — 04

[收稿日期]2014 — 09 — 23

[基金项目]茂名市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茂名利用外资的历史考察(1978-2010)》(项目编号:2013 QN02)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赵启栋(1979—),男,山西平遥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东亚国际政治与经济。

1979年11月,电白县坡心合成织造厂与香港泰山毛织厂签订毛衣片加工合同,这是茂名市承接的第一宗来料加工业务,它开启了茂名利用外资的历程。截止2010年,茂名市实际利用外资204281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工商注册户数达到726户。三资企业已经成为茂名市工业立市和外贸出口一支主要力量。综观1979-2010年茂名利用外资的历程,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茂名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一)规模扩张历程呈现下降趋势

规模扩张历程从利用外资项目流量、合同利用外资规模、实际利用外资流量三个指标来考量。

1.利用外资项目呈现M型态势

利用外资项目是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中外合资项目、中外合营项目和其他外资项目的总成。利用外资项目主要从利用外资项目的流量进行描述。图1显示,1979—2010年茂名利用外资项目的变化显著地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大致可以区分成三个阶段:

图1:

第一个阶段从1979年至1990年。改革开放最初几年,由于外资基本上都处于观望阶段,对中国大陆的政策走向尚未完全把握,所以即使是港澳资本,大致还只是试探性投资,因此,尽管茂名市于1984年借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作法,提出“内引外联”政策,颁布了利用外资的11条优惠办法,1985年地处粤西的茂名利用项目才39宗。此后几年随着中国大陆政策的明朗化,海外资金逐步消除了对大陆政策的疑虑,港澳台资金大量进入广东市场。茂名市顺势应时,1987、1988年相继颁布《茂名市鼓励外商投资办企业实施办法》和《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吸引外商投资的若干规定》,加之1987年11月茂名市城区和电白县被国务院批准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茂名市利用外资项目的流量出现第一个峰值,为108宗,此后几年就逐步收缩,到1990年出现波谷,只有47宗。

第二个阶段从1991年至1999年。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的鼓舞下,本年度茂名利用外资项目的流量突破300家(301家),1993年,出现第二阶段的峰值,达到655家,这也是1978年以来茂名利用外资项目流量最多的一年。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尽管茂名市积极应对,相继颁布了《茂名市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暂行办法》、《关于鼓励扩大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问题的通知》,1999年还是出现了第二阶段的波谷,为41家。

第三个阶段从2000年开始。茂名市外经贸局网、茂名市招商网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等公开的资料显示,2000-2010年,茂名市无论是引资载体的建设还是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利用外资项目流量在2000-2005年期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并且于2003年达到第三阶段的峰值。不过这种扩张态势整体上并未超越第二阶段(1991-1996年)的水平,并且于2006年出现波动性下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加速了这种趋势,2009年便出现了第三阶段的波谷。

利用外资项目的流量反映了当期茂名市对外资的吸引力。从上述三个阶段的特征来看,茂名市对外资的吸引力呈现M型的态势。

2.合同利用外资规模波动性扩张,实际利用外资呈现下降趋势

合同利用外资也称协议利用外资,是茂名与境外投资方签订利用外资合同中同意引进的外资金额,当然也是外商在合同中承诺向茂名市投资的金额。实际利用外资就是当年或者当期实际到账的外资规模。茂名实际利用外资流量与合同利用外资流量的变化相比较,如图2所示:

图2:

1981-1995年期间周期性波动基本是吻合的;由于当年到账的外资可能是当年签订的合同利用外资,也可能是前期签订的合同利用外资,所以,在1996-2001年期间出现了当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大于当年的合同利用额的波动态势;2002-2010年期间,合同利用外资呈现波动性扩张趋势,而实际利用外资却是下降趋势。

需要强调的是,2003年之后实际利用外资流量下降的政策因素,就是2003年国家统计局调整了实际利用外资的统计口径,原来属于实际利用外资范畴的对外负债不再列入。事实上,茂名市统计年鉴显示,茂名市从2001年后就没有对外负债项目列入,而且只单列外商直接投资。因此,2001年及其此后的数据与此前的数据不存在完全的可比性。为解决此问题,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茂名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演进趋势。

图3:

如图3示,1985-1991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在1000万美元之下;1992-2003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在2003年,由于民营企业利用实际利用外資6651万美元的突出贡献,加之港资收购茂名市原腈纶公司,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达到历年来最高值,但此后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

(二)外资来源地结构明显失衡

1979-1990年期间,外资来源地主要是香港、澳门。1991-2000年期间,直接投资来源地香港资金居首,其后依次是台湾、美国、澳门、日本;间接投资主要来自欧美日国家,利用荷兰等欧洲四国政府贷款共计5018万美元,利用美日出口信贷协议金额69218万美元。2001-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仍以香港为主的同时渐趋多元化。

数据显示,1979—2010年,茂名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204281万美元,其中,来源于亚洲的为104557万美元,占比达51.18%。来源于北美洲的比例12.99%,来源于欧洲的为98万美元,比例过低。总体来看,不管是利用外资项目量、合同利用外资量还是实际利用外资存量,中国香港都名列第一,说明中国香港的外资对茂名市利用外资的巨大关系。但是,来源于中国香港的实际外资份额低于合同外资份额,说明中国香港的外资到位率低,其背后隐藏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含义相当复杂,值得深入探究。发达经济体美国和日本在茂名市之所以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排名第二、第三,应归功于前述30万吨乙烯出口信贷项目的贡献。美国、日本在茂名市地方工业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总计分别为1204万美元和515万美元,分别仅占2%和0.93%。因此,茂名外资来源地结构呈现明显的失衡特征。

二、存在问题分析

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来源结构与当地的投资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区位条件、交通优势引力、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引力、制造业区域聚集度、政务环境等因素,分析考察茂名投资环境的变迁,探讨制约茂名进一步利用外资的因素。

(一)区位条件

长期以来,香港资本在广东外资中占重要地位,1979—1997年港商在粤共签订投资项目170780个,合同利用港资1223.22亿美元,实际利用港资580.41亿美元,分别占广东全省的91.13%、74.49%、71.57%。2010年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到广东投资。其中港澳地区合同外资金额189.76亿美元,占全省合同外资总额的77.1%,而香港在广东实际投资额依然居首,可见,港资基本主导着广东外资分布与地域运动格局。同时,其它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外资也经香港流入广东,因此,与香港的位置关系影响着广东外资的分布。区域条件的不可逆转性是制约茂名引资环境的一大因素。

(二)交通优势引力

20世纪80年代初,外资率先进入深圳经济特区,以深圳市为主要集中地,并顺着其交通沿线向外扩散。1993年广州实际利用外资146392万美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7.5%,超出了深圳0.4个百分点,广州和深圳成为广东利用外资两个增长极,并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因此茂名距深圳、广州两个大都市的便捷程度直接影响该地区扩散作用的大小,并直接影响外资规模。

20世纪80年代中期,茂名交通运输落后,空运没有机场,海运只有水东港一个一百吨一下的小码头,铁路虽有线路与黎湛线相接,但茂三线未建成,与广三线未能接通。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运输。此种局面在20世纪90年代得以改善。1991年三茂铁路建成通车。该线起自佛山市三水区,终于茂名市,与广三线连接,这使茂名增加了一条通向外资增长极的大动脉。到1998年,茂名港年吞吐能力也由1992年的300万吨增至1732万吨。不过公路运输和港口的进一步建设却遇到了困难。

公路方面: 1992年广州到湛江的高速公路得到国家计委的立项。此路开通将极大改善茂名的投资环境。然而,直至2003年,沿线开阳线、阳茂线还未修通。究其原因,“有关人士虽然提到了资金问题,但大家认为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的认识问题。……湛江交通局助理调研员李华也认为,广湛高速公路进展缓慢,与省里早几年对粤西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总的来说,省里对广湛高速的关注程度不如对广汕、广梅、广韶高速”。〔1〕尽管2004年底广湛高速全线通车,但此前该路修建的曲折历程使茂名受广、深的辐射较小,联系不够紧密,也拉远了茂名与珠三角这个世界上最具活力经济地带的距离,影响了茂名承接从2000年开始的珠三角的产业转移。

水路方面:茂名水东港是粤西距港澳最短的口岸。1993年水东港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但直到2003年12月19日才开通茂名至深圳水上转关航线,本地外流进出口货物才纷纷回流。2004年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口岸发展规划通过省上报国家口岸主管部门,但由于茂名市公路局巨额欠债等历史遗留问题,茂名在金融市场信用评级低,金融机构对茂名贷款融资持谨慎态度,〔2〕致使港口建设多年停滞不前。

因此,交通瓶颈一直未能打破,客商来访茂名经常受到交通困扰,交通上花费时间过多,成为影响茂名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三)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引力

根据对许志桦和许学强等人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1979年-2000年,以人均GDP为指标的经济发展水平,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邮电业务总量衡量的市场规模,不仅一直是港澳、日韩和东南亚国家、西方国家投资的重要考虑因素,而且一直是西方国家投资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考虑到基建投资总额对人均GDP和市场规模都有重要影响,我们描绘了1989-2010年茂名市在广东省内的市际间排名,如图4所示。其中可见,茂名经济发展水平除在2007、2008年发生大的波动外,基本维持在11-13名的水平。市场规模方面,邮电业务量波动不大,但衡量市场规模的核心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6年排名趋于下降。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现有和潜在动力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从2000年开始急剧下降,在2005-2008年期间排名垫底。所以,总体来看,从2000年开始,茂名市在广东省内的引资能力趋向下跌,吴立广采用人均GDP和邮电业务量等5个变量,〔3〕利用“潜力指数”的评估方法,对廣东省21个地级市的引资潜力的实证分析也表明,2000-2002年期间茂名的引资潜力从1997-1999年期间的18名跌倒了21名。

在中国入世后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的大背景下,短期优惠政策对外资吸引力的减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规模成为吸引外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茂名市这一因素的趋于恶化是严重影响茂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

(四)制造业区域集聚

不同于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新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定位具有足够大的影响力。〔4〕

从广东省制造业个行业的区位分布来看,广东省制造业大部分都集聚在珠三角地区,优势制造业也集聚在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州、深圳和佛山。从茂名市在广东省制造业29类子行业产值的区位排名来看,广东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以统计范围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和附营单位为基数,1990-1997年间茂名市只有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8个行业排进前10名。1999年至今茂名市重化工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地方工业虽取得了迅速发展,但以规模以上工业为基数统计,依托央企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保持了第一的位置,地方工业中却只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3个行业排进前10名。因此,长期以来茂名市地方工业总体实力依然不强的态势并未有多大改善。

广东省制造业集聚结构与广东省外资集聚在珠三角是高度吻合的,由集聚所形成的长期路径依赖影响效果产生的地区之间引资能力的“马太效应”,是导致茂名引资能力提升幅度有限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五)政务环境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多年来茂名市为改善投资软环境,塑造茂名“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形象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总体成效不佳。

1991年茂名市工交口党委在谈到以搞活国营企业为重点,转换经营机制时指出“要认真贯彻执行《企业法》,切实落实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其措施一是“坚决治理三乱,作为三乱风源的有关部门应以身作则。二是停止一切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检查评比活动。各工业主管部门应站出来为企业说话。”(茂名档案馆,全宗50,目录A12.12,案卷1,第20页),但在1993年茂名市搞活大中型企业情况汇报会时指出“部分自主权未落实,企业反映比较普遍的主要是资产处置权、进出口权、拒绝摊派权。拒绝摊派权由于各种变相摊派名目繁多,且与各种权力挂钩,大部分企业不敢理直气壮地使用,害怕被穿小鞋和秋后算账,有的企业甚至不愿向政府揭露摊派现象,形容这样做是捅马蜂窝”。(茂名档案馆,全宗50,目录A12.13,案卷4,第84页)1998年茂名市工业工作会议依然强调:“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屡禁不止,转移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负担不断加重”( 茂名档案馆,全宗50,目录A12.18,案卷1,第3页)。

为改善投资软环境,茂名市于1998年年底颁布《关于规范和加强涉外管理服务进一步改善全市投资软环境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并于1999年建立了茂名市投资服务中心。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4年茂名市统计局就投资环境问题對83家外商投资企业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收费环境突出问题得以缓解。在问卷的自由发挥部分,17.8%的外商认为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需要加强。37.3%的外商认为治安环境需要改善。对茂名市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12%的外商表示比当初了解的好了很多,79.52%的企业认为好了一点,只有8.43%的企业认为差了一些。不过,从2009年起接连发生的茂名官场地震来看,涉案主要人员在20世纪90年代在茂名市辖区内的各区县市担任要职,2002年到案发前更是主持着茂名市的发展大局。因此,在这二十年中茂名市塑造“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形象只会是雷声大,雨点小。

综合上述五个因素,无论是投资硬环境还是投资软环境,都不利于2004年-2010年茂名市利用外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张。由于西方国家青睐的投资地点多是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安全的制度环境、雄厚产业基础、市场规模庞大的城市,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世界经济整体进入萎缩状态,茂名外资来源结构的优化、重振前景堪忧。但是,“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经济由外向向内向的转型,必将为之前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的粤西、茂名提供更大的支持和发展空间。和以前不同的是,导致茂名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将不再是境外资本,而是国家资本。

〔参 考 文 献〕

〔1〕 http://www.chinahighway.com/news/2003/32934.php.

〔2〕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708/12671691_0.

shtml.

〔3〕吴立广. 广东省21地市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研究〔J〕. 南方经济,2005,(03):61-63.

〔4〕陈健.集聚效应、路径依赖和外商投资分布演化 ——基于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跨国公司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08,(08):50.

〔责任编辑:陈玉荣〕